2021年中考科学第二轮专题04-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科学第二轮专题04-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30 07: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专题04-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一、单选题
1.有时候,园林工人在移栽较大的绿化树木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树干(茎)的(???
)
A.?树皮?????????????????????????????????B.?韧皮部?????????????????????????????????C.?木质部?????????????????????????????????D.?形成层
2.淼淼同学想做一个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实验,现有以下几种植物可供选择,要使实验的结果最明显,他应该选择哪一种?(  )
A.?天竺葵??????????????????????????????????B.?仙人掌??????????????????????????????????C.?雪松??????????????????????????????????D.?海带
3.我市西瓜以品种齐全、味美质优而闻名,是很好的消暑佳品,在西瓜生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光合作用始终强于呼吸作用
C.?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D.?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4.茎具有运输功能,能够运输(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B.?水、有机物、氧气
C.?水、无机盐、有机物???????????????????????????????????????????D.?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5.云南某地大量红豆杉因树皮被剥,致使树木死亡。这是因为树皮中有输送有机养料的(
?
?
)
A.?木质部????????????????????????????????B.?韧皮部????????????????????????????????C.?伸长区????????????????????????????????D.?根毛区
6.下列不利于移栽植物成活的是(

A.?带土移栽???????????B.?剪去部分枝叶移栽???????????C.?选择阴雨天移栽???????????D.?选择光照最强的时候移栽
7.如图所示是植物茎中的两种输导组织,其中甲的名称及其作用是
(???
)
A.?导管?
运输水和无机盐??????B.?导管?
运输有机物??????C.?筛管?
运输水和无机盐??????D.?筛管?
运输有机物
8.平和蜜柚为了增加产量,通常需要俗话说的“环割”,“环割”的生物学意义是(  )
A.?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B.?限制水分向茎叶运输
C.?促进果树的光合作用???????????????????????????????????????????D.?限制“伤口刺激”促进细胞分裂
9.柳树、樟树等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增粗,是因为它们的茎中具有(??

A.?表皮?????????????????????????????????B.?韧皮部?????????????????????????????????C.?木质部?????????????????????????????????D.?形成层
10.以下对植物或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的方向性归纳错误的是(???
)
A.?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根→茎→叶
B.?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树突→细胞体→轴突
D.?胚胎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母体→胎盘和脐带→胚胎
11.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海边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高盐碱的海边滩涂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海边沙土中溶液浓度过高????????????????????????????????????B.?海边滩涂水量过高
C.?植物获得光照强度不足???????????????????????????????????????D.?海边滩涂无机盐含量较低
12.农民将人排出的尿液收集起来,经处理后浇在菜地里,能加快菜苗的生长。这主要是因为尿液的成分中含有(?
)
A.?尿素????????????????????????????????????B.?水????????????????????????????????????C.?无机盐????????????????????????????????????D.?葡萄糖
13.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子,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分别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

A.?细胞核?????????????????????????????????B.?细胞壁?????????????????????????????????C.?液泡?????????????????????????????????D.?叶绿体
二、填空题
14.某地区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该植物叶片在生命活动中总是处于卷曲状态,右图为其显微结构示意图。
(1)该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________(选填“上”或“下”)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2)科学家猜测该植物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这一猜测的有?
????。
A.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
B.叶片卷起,水蒸气可以积聚在卷起的叶片内
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15.根据如图回答: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________.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缩,是因为________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_向上运输的.
(3)枝条上部位1~4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是:________.
16.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人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C的部位),据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________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________(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髓”)
(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
17.如图所示,是长有两个大小相同果实的果树上的一段枝条,现人为对二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割,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请问: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________.
(2)枝条上的1~4处,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
18.如图是两段基本相同的枝条,上面各长有1个大小相同的果实,现将枝条A、B白色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
(1)伤口的_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会形成瘤状物。
(2)两个果实中能继续发育长大的是枝条________?(填“A”或“B”)上的果实。
19.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选取两株一样的幼苗,一株放在土壤浸出液中,一株
放在蒸馏水中,一周后观察如图:甲幼苗放在
________,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________此实验变量是________.实验设计是一组
________.植物生长所需主要无机盐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索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分成等量的6组,分别插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分4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生根为止,计算每根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根数量
实验日期
生长素浓度
2×10-1(克/升)
2×10-2(克/升)
2×10-3(克/升)
2×10-4(克/升)
2×10-5(克/升)
清水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1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__。
(2)表中数据显示,用浓度为________?的生长素处理后,枝条生根最多。
(3)生长素浓度过大时,________(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4)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1.某初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叶肉细胞不含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探究性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银边天竺葵先放置在黑暗处48小时,再用两片2cm×2cm不透光的黑色纸片夹在叶片绿色部分的C处;
②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4~6小时再剪下该叶片,用打孔器在叶片A、B、C三处打下三个圆片,如图所示;
③把叶圆片都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经温水浴脱色;
④用清水漂洗经过脱色的叶圆片,再把叶圆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圆片滴加碘液;
⑤用清水清洗掉碘液,观察叶圆片的颜色。
实验结果:叶圆片A和C不变蓝,叶圆片B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对叶圆片B和C这组对照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2)根据叶圆片A和B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可获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3)叶圆片A和B以及叶圆片B和C这两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依次是________。
22.阳台上的花草总是朝向光较多的一面生长。植物的生长与光照有什么关系?现有实验材料“方形盒”、“绿豆苗”等,请设计完善下列实验进行探究。
(1)把长势良好、相似的若干数量(较多)绿豆幼苗分成两组,第一组用只有一个侧面开孔(一个)的纸盒罩住绿豆苗,第二组用________的纸盒罩住另一组绿豆苗,然后将两组放在均匀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长势情况。
(2)有同学认为,要得出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只要将一盆绿豆苗横放即可,你认力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
(3)实验中选用长势良好、若干数量(较多)的绿豆幼苗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茎的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筛管和导管为茎中的的输导组织,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解答:树木的茎中有导管和筛管两种输导组织,导管在木质部内,筛管在韧皮部内,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所以,挂吊瓶给树木补充水和无机盐时,应该把针头插入到茎的导管内,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
A
【解析】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的大蒸腾作用旺盛,叶小蒸腾作用较弱.
解答:解:天竺葵的叶片表面积较大,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观察;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状、雪松的叶退化为针状,叶的表面积较小,蒸腾作用很弱,短时间内不易观察;水绵全身都在水中蒸腾作用几乎不能体现.
故选:A.
3.
C
【解析】分析:西瓜籽是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受精卵发育成的是胚;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植物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是对水的浪费,它有其积极的意义;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而有机物则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
解答:A.西瓜籽是种子,由胚珠发育成,受精卵发育成的是胚。A不符合题意。
B.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C符合题意。
D.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而有机物则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
C
【解析】分析:植物茎的木质部中有导管,韧皮部中有筛管,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有运输作用但运输的物质不同。
解答:水、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向上运输;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向下运输;氧气、二氧化碳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
故选:C
5.
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
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根得不到有机物被饿死,最终导致树木死亡。
故答案为:B
6.
D
【解析】解答:解:A、带土移栽可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移栽植物成活.不符合题意;
B、剪去部分枝叶,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成活.不符合题意;
C、在阴雨天移栽,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成活,不符合题意;
D、在光照最强时移栽,蒸腾作用旺盛,不利于植物存活.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与光照、温度、大气湿度、二氧化碳强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7.
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形态结构,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筛管和导管为茎中的的输导组织,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解答:植物茎中的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道导管和筛管。
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细胞的原生质体和横壁消失,纵壁增厚并木质化,是死细胞;
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质,组成筛管的细胞壁较薄,含细胞核消失,是活细胞,上、下细胞间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具有筛孔的细胞壁称为筛板,筛管细胞的原生质通过筛孔相连,为有机物运输的通道,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图中,甲为导管,乙为筛管,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
A
【解析】分析: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故选:A
9.
D
【解析】分析:根据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因为木本植物茎中含有形成层,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能够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使植物的茎能不断增粗;
故答案为:D。
10.
B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解答:A、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是自下而上的,所以是根到茎再到叶;故A正确;
B、血液在体内流动,是动脉到毛细血管,然后经过静脉流回心脏的;故B错误;
C、神经冲动的传导是树突接受刺激后,传给细胞体,细胞体分析后传递到轴突;故C正确;
D、胚胎只能从母体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而胚胎与母体的连接是胎盘和脐带;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1.
A
【解析】分析:1、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
2、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方式是扩散作用;
3、根吸收水分时水从浓度低的地方流向浓度高的地方。
解答: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无机盐和光照。在海边滩涂光照和无机盐都是充足的,水也是充足的。但海边滩涂的水是咸水,含盐量很高。而根通过扩散作用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前提是土壤浸出液的浓度要低于根细胞液的浓度,根才能吸水,反之植物会失去水分而使植物萎蔫死亡。滩涂边的水由于浓度较高,根中细胞液的浓度低于滩涂土壤浸出液的浓度植物会失去水分,所以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滩涂生长的原因是海边沙土中溶液浓度过高,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故选A
12.
A
【解析】分析:菜苗的生长主要是指植物的叶的生长。
解答:人的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两个过程:一个是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之外,其它的形成原尿;二是原尿流经肾小管,其中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其它的水、尿素、无机盐等都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液的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和尿素,其中含大量的尿素,而尿素中含有大量氮元素,即氮肥,能促进植物枝叶的生长。
故答案为:A
13.
C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能从溶液中吸收水分。反之则失水。
解答: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A
不符合题意。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不符合题意。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大量的水分和各种味道、色素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故甲叶片中液泡的水分减少,液泡变小.乙叶片中液泡的水分增加,液泡变大。C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4.
(1)上
(2)A,B,C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由该植物的叶片的结构可知,其上表皮能够接受光照,而其他地方难以接受光照,所以其叶绿体主要分布在上表皮附近;
(2)A、气孔向内凹陷,植物的蒸腾作用相对会弱许多,可以较好的保水;故A正确;
B、叶片卷起,这样水蒸气拒绝在叶片内,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故B正确;
C、
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少叶片下表面水的蒸发,从而减少水分散失;故C正确;
故答案为:(1)上;(2)ABC。
15.
(1)B;筛管
(2)水分;导管
(3)1
【解析】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是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我们还可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
16.
(1)气孔
(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3)韧皮部
(4)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解析】分析:(1)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解答:(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
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气孔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
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其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3)经过光合作用之后,?叶片中的14C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里的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到植物体的,所以是通过茎中的韧皮部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4)?植物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由前面分析可知,有机物中的碳元素是
14C?,所以经过呼吸作用后就会以
14CO2
的形式从气孔进入空气中。
故答案为:(1)
气孔
;(2)(3韧皮部;)(4)
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
17.
(1)B;筛管
(2)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有机物积存不会太多,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导管、筛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解答:(1)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有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
(2)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
故答案为:(1)B;筛管
(2)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有机物积存不会太多,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18.
(1)上方
(2)B
【解析】分析: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
解答:(1)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伤口处时受阻,所以枝条上方会出现明显肿胀。(2)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题图A中可以看出在果实上端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A果实,A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题图B中可以看出在果实下端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能送到B果实,B得到营养物质将继续发育。
故答案为:(1)上方;(2)B
19.
土壤浸出液;无机盐;无机盐;对照;氮、磷、钾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苗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因此在蒸馏水中培养的幼苗生长不好。所以甲试管中放的是土壤浸出液,甲幼苗放在了土壤浸出液中,所以生长良好,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2)甲试管中放的是土壤浸出液含有各种无机盐,而乙试管中放的是蒸馏水,没有无机盐,故甲和乙形成了以无机盐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缺少植物所需的无机盐,植物就好生长不好。
三、实验探究题
20.
(1)起对照作用
(2)2×10-5克/升
(3)不利于
(4)不正确;因为还没有用更低浓度的生长素进行实验
【解析】分析: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一般规律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2)表中数据显示,2×10-1克/升时,每天每根枝条生出的根的平均数量为0,当浓度为2×10-5克/升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最多。
(3)生长素浓度过大时,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4)实验中生长素浓度最低为2×10-5克/升,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所以得出结论
“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
这个结论不正确。
故答案为:(1)
起对照作用
?
?(2)2×10-5克/升?
?(3)不利于?
?(4)不正确;
因为还没有用更低浓度的生长素进行实验
21.
(1)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合作用不需要光)
(2)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3)叶绿体、光照
【解析】分析:该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B和C,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另一组是A和B,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解答:(1)
对叶圆片B和C这组对照实验,
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B叶片中的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且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作出的假设是: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合作用不需要光)

(2)
根据叶圆片A和B这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绿体,实验结果是叶圆片A不变蓝色,叶圆片B变蓝,
可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3)
叶圆片A和B以及叶圆片B和C这两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依次是
叶绿体、光照。
故答案为:(1)
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合作用不需要光)?
?(2)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
(3)
叶绿体、光照
22.
(1)四个面中间各开一个小孔的相同纸盒
(2)不合理
(3)防止样品数量少而带来的偶然因素干扰,控制其它影响实验失败的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已知阳台上的花草总是朝向光较多的一面生长,探究植物的生长与光照有什么关系。探究实验设计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1)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把长势良好、相似的若干数量(较多)绿豆幼苗分成两组,第一组用只有一个侧面开孔(一个)的纸盒罩住绿豆苗,则第二组要用四个面中间各开一个小孔的相同纸盒的纸盒罩住另一组绿豆苗,然后将两组放在均匀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长势情况。(2)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植物有向竖直方向生长的趋势,所以要得出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如果将绿豆苗横放就会有光照和地心引力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故这种方案不合理。(3)实验中选用长势良好、若干数量(较多)的绿豆幼苗的目的是防止样品数量少而带来的偶然因素干扰,控制其它影响实验失败的因素。
故答案为:(1)四个面中间各开一个小孔的相同纸盒;(2)不合理;(3)防止样品数量少而带来的偶然因素干扰,控制其它影响实验失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