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
一、单选题
1.2020年新春之际,中国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举国上下万众心,科学防治。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苗研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B.?“勤洗手,合理佩戴口罩”能有效控制传染源
C.?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抗原,提高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
2.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和腺细胞,能够黏附异物(包括病菌),形成痰,排出体外,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
)
A.?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B.?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C.?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图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B.?溶菌酶溶解病毒
C.?吞噬细胞吞噬病菌?????????????????????????????????????????D.?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
4.?下列关于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
A.?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能更改
B.?抢救因煤气中毒停止呼吸的病人,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C.?遇到有人晕倒,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D.?服药期间,饭前饭后无所谓,可任意选择
5.“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的前5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恶性肿瘤??????????????????????????B.?烈性传染病??????????????????????????C.?遗传病??????????????????????????D.?心血管疾病
6.正确、有效地预防艾滋病(AIDS)的措施是(
?
?
)
A.?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
B.?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及高度腌制食品
C.?不吸烟、酗酒,不食用发霉的花生等食物
D.?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
7.被猫和狗咬伤、抓伤后,下列防止狂犬病的措施中哪种是无效的?(??
)
A.?用大量清水和肥皂彻底冲洗伤口和伤口周围皮肤?????B.?注射抗生素
C.?注射狂犬疫苗??????????????????????????????????????????????????????????D.?用碘酒消毒伤口
8.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该行动属于(????
)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径?????????????????????????C.?保护易感人群?????????????????????????D.?A和C
9.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专家建议多吃瘦肉、奶、蛋等,是为了补充(?
?)
A.?维生素?????????????????????????????????B.?蛋白质?????????????????????????????????C.?糖类?????????????????????????????????D.?无机盐
10.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如下食物的哪一组( )
①蔬菜??
②牛奶????
③水果?
④豆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1.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病原体感染时,参与范围广,发挥作用快,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和预防疾病的主力军。在病毒、细菌等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是非常重要的。下列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皮肤防止细菌侵入人体???????????????????????????????????????D.?唾液中溶菌酶杀死细菌
12.2016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一起非法经营疫苗案,引发了人们对疫苗安全问题的关注。下列关于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B.?接种疫苗后可以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C.?疫苗能够促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病原体????????????D.?预防接种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二、填空题
13.一个人的健康与他的日常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________、合理________、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14.以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叫做????????________???
,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蕨类植物特征:有???________?????????
。常见蕨类植物:山蕨、??________??????
等。
苔藓植物特征:有?????________??
,无根。常见苔藓植物有:?________???????
、________???????
等。
藻类植物特征:无根.
茎、叶分化。常见藻类植物有:??________????
、???________???
、水绵等。
15.若下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O2或CO2含量的变化情况,横轴中Ⅱ段为组织内毛细血管,则曲线为__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曲线。若右图曲线表示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横轴中Ⅱ段表示的是胃和小肠,则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的消化过程。
16.2018年初,流感大面积袭击北京,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________,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老人和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是该传染病的________。
(3)对于流感来说,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均衡膳食,加强锻炼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除此之外,接种疫苗,也可以增强人们对该传染病的______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4)当重症流感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对其无效时,人工心肺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其中氧合器模拟了________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三、实验探究题
17.19世纪末,俄国植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他提出两种假设:一是由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二是由细菌分泌的毒素引起的。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把得病烟叶捣烂加水配成浆液,利用细菌过滤器(细菌不能通过,小于细菌的物质可以通过)将浆液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浆液稀释并滴到第一株健康烟叶上,结果发现健康的烟叶也患病了。
实验二:将第一株的病叶做成浆液并再次过滤和稀释,再将浆液滴到第二株健康烟叶上使其患病,然后把第二株的病叶再作同样处理,并一株一株的接连实验下去。结果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下一株的烟草发病并不比前一株症状减轻。
(1)细菌与烟叶细胞相比,不具有(??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叶绿体
(2)实验一的结果说明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伊万诺夫斯基得出假设二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请你作出一种合理的推测:________。
18.?下表是某班级同学探究“究竟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数据.请回答:
实验组号
1
2
3
4
5
6
7
不同浓度的酒精
0(清水)
3%
5%
8%
10%
15%
20%
水蚤个数
10
10
10
10
10
10
10
10秒内心脏跳动平均次数
33
29
25
22
19
15
死亡
(1)该实验中,1号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除了要注意水温相同外,还要注意________?(写出1项即可).
(3)本实验需要的器材有:清水、酒精、水蚤、________?等.
(4)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酒精浓度范围内,________?.
四、解答题
19.请简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0.?
2010年4月14日早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损失惨重.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全力抗震救灾.请你结合下图及所学生物学知识解答在地震中对伤员的救援与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________(填图中字母代号)系统的畅通,只有该系统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
(2)某伤员被救出时,下肢动脉正在出血,救援人员应在他下肢的________(填近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若该伤员失血过多,需立即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O型,医生应该给他输________型血.
(3)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4)为了达到治疗的效果,需要定期服药,其主要的原因是药物总会经过消化道、________和________排出体外.
(5)被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的________和无机盐;必要时,还可以少量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持体内________的供给.
21.截至2021年1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感染者超过9349万,死亡人数超200万。该病毒在世界的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____(选填“病原体”或“传染源”)。为了遏制疾病的传播,专家呼吁人们不聚集,外出戴口罩等。在这些措施中最关键的是一旦发现确诊病人,应立即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角度来看,该措施属于________。???
(2)根据浙江省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整体部署及相关要求,湖州已全面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18周岁(含)以上所有在湖人员可免费接种新冠疫苗。人们通过接种疫苗来抵抗病毒,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2.2018年春季,某市麻疹疫情呈显著上升趋势,截止到2月18日,就有40多人患病。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所有病例均为儿童,且均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易患麻疹,从传染病流行环节看,这些儿童属于________;麻疹传染性强,俗称“见面传”,健康儿童与感染者接触后90%以上会被传染,据此推测,该病最可能通过________传播。
(2)未接种过疫苗又与麻疹患儿接触的儿童,在与麻疹患儿接触后的5天内注射麻疹恢复期儿童的血清(去除纤维蛋白的血浆),可以预防被传染,这是因为麻疹恢复期儿童的血清内含有________。
(3)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不易患麻疹,是因为这些儿童感染麻疹病毒时,体内会________,以抵抗麻疹病毒。
(4)人体清除入侵的麻疹病毒与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有关。研究人员为研究麻疹恢复期儿童体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在体外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分析图甲、乙可得出的结论分别是________;由此推测,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别参与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免疫。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
控制传染源指将传染源控制在流行的范围内,不让它传染到其他区域
。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护易感人群是指避免正常人群受到感染的方法或措施;
3、接种是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使人体产生抗体,获得对病毒的抵抗力;
4、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流行性传染病。
解答:A、
“新型冠状病毒”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错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
“勤洗手,合理佩戴口罩”能有效控制传染源
,错的,这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B错误;
C、
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抗原,提高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只能产生该种病毒的抵抗力,C错误;
D、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说法正确,D正确。
故选D
2.
C
【解析】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
?
解答:通过分析可知,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和腺细胞,能够黏附异物(包括病菌),形成痰,排出体外,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C
3.
D
【解析】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解答:ABC、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溶菌酶溶解和病菌和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BC错误.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答案为:D
4.
D
【解析】解答:A、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不能自行改变,A正确;
B、有的人因煤气中毒或溺水、触电而突然停止呼吸,这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B正确.
C、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注意要通报姓名、急救地点、联系方式、病人目前的病情及应急措施,C正确.
D、不同的药物用药的时间不同,可根据说明服用,有的饭前吃,有的饭后吃,用药时间是不可随意的,D错误;
故选:D
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急救方法:遇到有人煤气中毒或溺水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
5.
D
【解析】分析:“过劳死”是指由于工作压力或应激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
解答:“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的致病死亡,归结起来属于心脑血管疾病;
故选D。
6.
D
【解析】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解答: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
可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等能有效预防艾滋病,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故答案为:D
7.
B
【解析】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
解答:解:A、用大量清水和肥皂彻底冲洗伤口和伤口周围皮肤,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A正确;
B、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可见注射抗生素对狂犬病毒无效,B错误;
C、狂犬疫苗,是由病原体狂犬病毒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C正确;
D、用2%﹣3%碘酒局部消毒,可以防止继续感染,D正确.
故选:B.
8.
A
【解析】解答:
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故该人属于传染源,医生立即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的行动,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预防传染病的几种方式
9.
B
【解析】解答:选B。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故答案选:B
分析: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10.
C
【解析】分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类: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不同的.
解答:人类膳食中还有一种被称为纤维素的物质,它主要含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类中,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因而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食物中第七类营养物质主要是指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
故选:C
11.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对病原体的抵抗,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的免疫功能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解答:非特异性免疫对病原体的抵抗,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所以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皮肤防止细菌侵入人体、唾液中溶菌酶杀死细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类型。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特异性免疫。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可诱导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以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
故答案为B.
12.
B
【解析】分析:(1)疫苗是由减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接种到人体,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所以疫苗属于抗原;
通过接种疫苗,使人体产生相应的
抗体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数月乃至数十年内“记住”入侵的该抗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2)对病原体的抵抗,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A、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
,故说法正确。
B、
接种疫苗后可以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故说法错误。
C、疫苗接种到人体,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故说法正确。
D、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为了让易感人群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能够抵抗改正疾病,起到保护作用,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3.
规律;膳食
【解析】?分析:一个人的健康与他的日常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14.
袍子植物;蔗类植物;苔葬植物;藻类植物;根、茎、叶;胎生狗脊;茎叶;葫芦藓;地钱;海带;紫菜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种类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结构都很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是多细胞生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
蕨类植物是多细胞生物,生活在阴湿处,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出现了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长的高大。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能结种子,都用孢子繁殖后代,叫做孢子植物。
15.
氧气;蛋白质
【解析】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解答:①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需要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
②糖类在口腔和小肠中消化,蛋白质在胃和小肠中消化,脂肪在小肠中消化。
横轴中Ⅱ段表示的是胃和小肠,则此图表示的是
蛋白质。
故答案为:氧气;蛋白质
16.
(1)遗传物质
(2)病原体;易感者
(3)特异性
(4)肺泡
【解析】分析: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能够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环境中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的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
解答:(1)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病原体。老人和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是该传染病的易感者。
(3)接种疫苗后,人体内科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因此接种疫苗可以增强人们对该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4)档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会和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图可知,氧合器模拟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1)遗传物质;(2)病原体;易感者;(3)特异性;(4)肺泡
?
三、实验探究题
17.
(1)D
(2)烟草花叶病不是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
(3)如果是毒素引起的,浆液经稀释后,毒素变稀,下一株烟草发病症状应比上一株轻,但本实验的结果是症状并未减轻
(4)烟草花叶病可能是由一种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引发的
【解析】分析: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烟草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
解答:?
(1)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烟草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烟草细胞相比,不具有叶绿体。
?
(2)因为?他把得病烟叶捣烂加水配成浆液,利用细菌过滤器(细菌不能通过,小于细菌的物质可以通过)将浆液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浆液稀释并滴到第一株健康烟叶上,结果发现健康的烟叶也患病了。导致健康的烟叶患病是得病烟叶引起的,而不是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
?
(3)可以通过实验二可以发现他是将病叶做成浆液并再次过滤和稀释,
再将浆液滴到第二株健康烟叶上使其患病,然后把第二株的病叶再作同样处理,并一株一株的接连实验下去。?每一次毒液过滤和稀释,因为毒液会更稀释,所以下一株烟草发病症状肯定比上一株轻。
?
(4)在实验一中他
利用细菌过滤器(细菌不能通过,小于细菌的物质可以通过)
,那么也可能是小于细菌的微生物,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所引发的烟草花叶病。
?
故答案为:
?(1)D;
(2)
烟草花叶病不是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
(3)
如果是毒素引起的,浆液经稀释后,毒素变稀,下一株烟草发病症状应比上一株轻,但本实验的结果是症状并未减轻
;(4)
烟草花叶病可能是由一种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引发的
18.
(1)对照
(2)酒精浓度;温度相同等
(3)量筒
(4)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解析】解答:(1)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在清水中的水蚤心率是正常的.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水蚤的正常心率为33÷10×60═198次/秒,设置1组的作用是对照.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如温度相同等.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不同的酒精浓度,因此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酒精浓度.
(3)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显微镜、载玻片、吸管、酒精、量筒、计时器、水蚤、清水等.
(4)由图中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清水)、3%、5%、8%、10%、15%、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3、29、25、22、19、15、0(
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即在一定的酒精浓度范围内,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故答案为:(1)对照(2)酒精浓度;温度相同等(3)量筒;(4)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分析: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酒精具有麻醉神经系统的作用.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
四、解答题
19.
①控制传染源:主要是指处理或杀死患传染病的动物,隔离、治疗病人;
②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指对病人用过的器具进行消毒,打扫卫生,消灭蚊、蝇等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
③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是指加强体育锻炼,进行预防接种等。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种分别为①控制传染源:主要是指处理或杀死患传染病的动物,隔离、治疗病人;
②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指对病人用过的器具进行消毒,打扫卫生,消灭蚊、蝇等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
③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是指加强体育锻炼,进行预防接种等。
分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0.
(1)A
(2)近;O
(3)C→D→E→F
(4)皮肤;肾脏
(5)水;能量
【解析】分析:图示中,A系统为呼吸系统,B系统为消化系统,C是心脏的右心房、D是右心室、E是左心房、F是左心室.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需要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人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需要循环系统将这些物质运到身体各处.
解答:解:(1)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因此为保证肺的通气的顺利进行,满足人体对氧的需要,必需保证A呼吸系统中呼吸道的畅通.(2)动脉是把心脏里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血流方向是离心的,因此动脉出血的止血部位应在近心端.输血的原则是同型输血,否则会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而阻碍血液循环.(3)此人下肢动脉受伤,若通过上肢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循环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药物→上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E左心房→F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即经过心脏各腔的顺序是C→D→E→F.(4)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三条途径: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为达到治疗效果,要定期服药,其主要原因是药物总会经消化道、皮肤和肾脏(尿道或泌尿系统)排出体外.(5)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因为尿液成分中主要有水和无机盐,所以在被困时,万不得已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水和无机盐;
必要时还可以少量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证体内能量(或营养物质)的供给.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命需求来等待救援.
21.
(1)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2)特异性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
解答:(1)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让人得病,属于病原体;确诊病人携带有新冠病毒能够传染他人,因此对其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2)接种疫苗让人体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让人体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控制传染源;(2)特异性。
?
22.
(1)易感人群;空气、飞沫
(2)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3)产生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4)吞噬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对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较弱;非特异性;特异性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的传播及防控知识解题。
解答:解:(1)传染病流行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而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易患麻疹,这些儿童属于易感人群;因为麻疹传染性强,俗称“见面传”可知,该病最可能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根据特异性免疫知识可知,疹恢复期儿童的血清含有大量的抵御麻疹病毒的抗体,能够与麻疹病毒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3)疫苗是由被杀死的或减活的病原体制成的,能够刺激生物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故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不易患麻疹,是因为这些儿童感染麻疹病毒时,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以抵抗麻疹病毒;
(4)通过对甲、乙两图的观察与分析可知,甲图所示吞噬细胞对结核杆菌和麻疹病毒都起作用,而且作用较大;但是最终不能将两种病原微生物全部杀死;乙图所示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的作用力非常强,最终将麻疹病毒全部消灭;但是对结核杆菌的作用力非常小;由此可知,吞噬细胞参与的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易感人群、空气、飞沫;(2)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3)产生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4)吞噬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对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较弱、非特异性、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