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一、单选题
1.新鲜藻类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实验无法得出(???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D.?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不利于光合作用
2.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3.下列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B.?二氧化碳+有机物→水+氧+能量
C.?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D.?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
4.天刚亮时树林里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这主要与植物的哪项生理作用有关?(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5.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C.?几乎所用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D.?有些植物在黑暗的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6.小科同学参加了校兴趣小组在玻璃温室里进行的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测定,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右图所示的曲线。请问右图中表示温室内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点是(???
)
A.?a、b????????????????????????????????????B.?b、c????????????????????????????????????C.?a、c????????????????????????????????????D.?b、d
7.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置的装置图,可用于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是(
)
A.??????????????????????B.??????????????????????C.??????????????????????D.?
8.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X一定是O2
B.?C6H12O6属于有机物
C.?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9.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能用于探究光合作用( )
①需要水;②需要二氧化碳;③需要光;④需要叶绿体;⑤释放氧气;⑥产生淀粉.
A.?⑤⑥????????????????????????????????????B.?①⑤????????????????????????????????????C.?②③④????????????????????????????????????D.?③⑥
10.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X可能是O2
B.?C6H12O6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C.?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H2O过程中吸收热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11.农业生产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D.?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12.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不符合的是(??
)
A.?甲——验证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B.?乙——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丙——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D.?丁——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13.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的选择及使用目的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菜豆种子
显微镜
观察胚乳
B
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水
检验二氧化碳
C
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酒精
溶解淀粉
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A.?A
???????????????????????????????????????????B.?B
???????????????????????????????????????????C.?C
???????????????????????????????????????????D.?D
14.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
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在植物体内,水分是通过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的
D.?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15.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16.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人空气中的CO2
,
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填空题
17.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展示了一款最新概念车——叶子(如图),它出色的能量转换技术和“负排放”理念吸引了许多观众。
(1)车顶的“大叶子”是一部奇妙的能量转化器,它模拟自然界中叶片光合作用的某一阶段,即捕获空气中的________和水,释放出电子,形成电流,实现了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将产生的电能传给锂电池充电,由电机驱动汽车。
(2)若该车最高速度可达72千米/小时,则行驶1200米至少需要
________分钟。
18.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过程是指把简单的________转变成复杂的________;能量转变过程是指把光能转变为________里的能量。
三、实验探究题
19.图甲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CO2缓冲液(作用是使装置内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经过相关计算,根据细玻璃管内红墨水的移动距离可获得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得装置a中平均1h气体体积变化如图乙所示,装置b中平均1小时气体体积变化如图丙所示。(本次实验假定绿叶呼吸作用强度不变)
(1)图甲中a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丙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这片绿叶平均1h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mL。
20.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成果,下面是其中三位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其实验结果应该是
________?.
(2)在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后的叶片应该放在盛有____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待叶片变为黄白色后,再用碘蒸气熏蒸并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恩格尔曼的实验是:把装有水螅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螅.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好氧细菌向水螅中被光束照射的[________?]________?([]中填图中结构代码,横线上填相应的结果名称,以下均同)部位集中,该实验在光照下进行.好氧细菌则分布在上述结构所有见光的部
位,实验中被极细光束照射的部位和未被照射的部位形成了________?实验,通过该实验证明了上述结构能够在光下释放出________?.
2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某地夏日晴天中午,展开如下实验: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大豆植物分为5组,第1组在田间生长,另4组在人工温室中生长,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其他条件与第1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本实验的光合速率是以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叶片所固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表示),相关处理和结果见下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号
1
2
3
4
5
温度/℃
36
25
31
36
36
相对湿度/%
27
52
52
52
37
光合速率/mg·dm-2·h-1
11.1
20.7
23.7
21.6
15.1
(1)本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第1组在本次实验中作为________。
(3)第4组实验比第3组实验光合速率小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中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可用如下方法替代:用打孔器打出圆叶片,用注射器抽
去叶片内的气体后,
将圆叶片置于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中,
给予一定强度的光
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的________。
22.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某同学选择一种盆栽的“银心”黄杨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界线清晰。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透明塑料袋中放置氢氧化钠的用途是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________??。
(3)将实验装置处理好之后,放到阳光下4小时,同时摘下叶片A、B,标记、脱色、清洗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叶片A绿色部分和白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________;
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________;
由此我们可以指导菜农在大棚内适当增加________含量以提高蔬菜产量。
2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甲、乙装置内的同种植物大小、生长状况相同.实验前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再将甲、乙的叶片取下分别放人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清中;将脱色后的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请分析作答:
(1)实验前把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
(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设置甲、乙两组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甲叶片遇到碘液变蓝色,说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细胞的________?作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解答题
24.小明挑食,不吃青菜只吃肉.因此,他得意的说:我的饮食与植物光合作用无关.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对么?说说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分析:根据对信息”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集中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部位“分析解答。
解答:通过题目中图示信息可知: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770纳米和390纳米左右的两个波长范围。因为好氧性细菌的生存需要氧气,所以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A说法正确;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770纳米和390纳米左右的两个波长范围,而560纳米左右波长处没有好氧细菌,说明此波长不利于光合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C、D说法正确。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说法在此实验中无实验变量和实验现象给以支持,B说法不正确。故选B。
2.
B
【解析】分析:A、根据荷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进行解答;
B、叶柄和茎中的孔道将空气送到根部;
C、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
D、根据植物的生殖发育进行解答。
解答: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与晚上都进行,故A错误;
B、叶柄和茎中的孔道,将空气送到根部,故B正确;
C、藕中的丰富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提供的,故C错误;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
C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的概念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用反应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综上所述,A、B、D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概念用反应式表示的方法
4.
B
【解析】解答:植物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因此,夜晚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天刚亮时树林里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故选:B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
5.
C
【解析】解答: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错误;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B错误;
C、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因此,几乎所用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C正确;
D、植物体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光,即使有叶绿体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C.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
6.
B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释放氧气;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和二氧化碳。
解答:图中,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但随时间的推移,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b点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bc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点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cd段二氧化碳浓度又逐渐上升,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在曲线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点是b、c两点。
故答案为:B
?
7.
C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A、叶片在酒精中脱色,是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
B、塑料袋内壁出现小水珠,是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
C、试管中收集到氧气,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
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验证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
故答案为:C
??
8.
C
【解析】分析:A、根据转化过程图,结合光合作用的反应,推断储存能量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生成物;
B、利用有机物的概念解决问题.
C、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
D、推断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葡萄糖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光合作用需要光,二者结合分析反应中能量转化.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而呼吸作用是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两者从物质的情况看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解答:解:解:A、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和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物质X为氧气的说法是正确的;
B、C6H12O6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C、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C6H12O6与X反应生成的CO2和H2O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是置换反应,说法不正确;
D、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该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储存的太阳能.因此说,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葡萄糖中.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C
9.
D
【解析】解答:选D。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由不透明的锡箔片遮盖的位置由于缺少光照,虽然有叶绿体,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而不被不透明的锡箔片覆盖的部位滴加碘液呈蓝色,说明不被不透明的锡箔片覆盖的部位有淀粉生成;从而说明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同时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故答案选:D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淀粉遇碘的颜色变化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
10.
C
【解析】分析:A、根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进行解答;
B、根据C6H12O6含有碳元素进行解答;
C、根据C6H12O6与氧气反应生成CO2、H2O过程中释放出热量进行解答;
D、根据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该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储存的太阳能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及其反应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而呼吸作用是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两者从物质的情况看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解答: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故物质X是O2
,
故A正确;
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要除碳酸盐以外,所以C6H12O6是有机物,故B正确.
C、C6H12O6与氧气反应生成CO2、H2O过程中释放出热量,释放出的热量为人体提供能量,故C错误.
D、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该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储存的太阳能.因此说,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葡萄糖中,故D正确.
故选C.
11.
C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吸收二氧化碳,因此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光合作用。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无机盐。植物的根须吸收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贮存在其中的能量,以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答:A、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可为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A措施与其依据一致,不符合题意。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作物光合作用,B措施与其依据一致,不符合题意。
C、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可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C措施与其依据不一致,符合题意。
D、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作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D措施与其依据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
B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植物方面的有关实验,所以我们平时学习时一定要搞懂实验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解答:
A
有机物是在
树皮的筛管中自上而下运输的,所以是符合的,不满足题意;
B验证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应该用塑料袋套住植物的茎和叶,不应该套住根部,否则根部土壤中的水分的蒸发会影响实验。所以不符合,满足题意。
C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导管输送,将叶片的主叶脉切断,从而影响了水分的输送,A区与B区的变量是水,A区无水,B区有水,所以可以
验证出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
D将燃着的蜡烛放到瓶子里如何立即熄灭说明了缺少助燃剂--氧气,可以说明种子萌发时消耗了氧气?,这个就是呼吸作用,所以不选。
故答案为:B
13.
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用品的选择方法相关知识。
解答:A、观察菜豆种子的胚乳不需要显微镜,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
C、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C不符合题意;
D、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滴加生理盐水为维持细胞形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
B
【解析】分析:A、根据蒸腾作用的意义分析。
B、根据气孔的作用分析。
C、根据导管的位置及作用分析。
D、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
解答:A、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②产生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③降低叶表面的温度,A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发出去,B说法错误。
C、在植物体内,导管存在于木质部中,它的作用是自下而上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C说法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D说法正确。
故选:B
15.
C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设置对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脱色时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解答:解:脱色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由此可见:大烧杯内盛放的是清水,小烧杯内盛放的是酒精。
故答案为:C
16.
D
【解析】分析:
A、将丙中的气体鼓入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B、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C、种子萌发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D、即使丙装置不遮光,也不会产生纯净的氧气,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A、在遮光的情况下,植物主要发生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将丙中的气体鼓入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为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现象,而将空气通过装置甲将二氧化碳吸收,然后再鼓入装置C中,故B说法正确;
C、种子萌发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故C说法正确;
D、即使丙装置不遮光,也不会产生纯净的氧气,因为只有纯度较高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7.
(1)二氧化碳;光
(2)1
【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解答;
(2)已知速度和路程,根据公式计算需要的时间。
解答:(1)车顶的“大叶子”是一部奇妙的能量转化器,它模拟自然界中叶片光合作用的某一阶段,即捕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电子,形成电流,实现了光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将产生的电能传给锂电池充电,由电机驱动汽车。
(2)该车的速度v=72km/h=20m/s;
该车行驶1200m至少需要:。
18.
无机物
;有机物
;贮存在有机物
【解析】解答:由公式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和能量的转化:①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它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同时释放氧气。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答案为:无机物;有机物;贮存在有机物。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完成了两个转化,即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三、实验探究题
19.
(1)作对照
(2)绿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3)146
【解析】分析:1、设置对照试验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2、根据绿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强度的变化解题;3、光合作用下氧气体积=产生气体体积+绿叶产生氧气体积.
解答:
(1)装置a与装置b区别在于b装置有新鲜绿叶,两者相互对比,在实验中可以找出实验不同现象的区别,
图甲中a组实验的作用是作对照。
?(2)、P点的含义代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于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3)、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产生气体体积为100mL,绿叶产生氧气体积为46mL,因此光合作用产生了100+46=146mL的氧气。
故答案为:(1)作对照;(2)绿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3)146
20.
(1)B装置中的小白鼠比A装置中的小白鼠先死亡
(2)酒精;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3)2;叶绿体;对照;氧气
【解析】解答:解:(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必需在光下进行才会成功,钟罩内的小白鼠不易窒息死亡的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如果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因为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如果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且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小白鼠因缺氧而无法进行呼吸,不久将死亡.装置B中的
绿色植物,由于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小老鼠死亡的时间会缩短,即B装置中的小白鼠比A装置中的小白鼠先死亡.
(2)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白色.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需要“隔水”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此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3)恩吉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
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2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此装片完全暴露在阳光
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可知: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照光部位,说明这些部位含有氧气,即水绵的这些部位进行了光合作用,实验中
被极细光束照射的部位和未被照射的部位形成了对照实验,从而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故答案为:(1)B装置中的小白鼠比A装置中的小白鼠先死亡;
(2)酒精;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3)2叶绿体;对照;氧气.
分析:(1)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动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3)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将上述装片完全暴光,则好氧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
21.
(1)在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
(2)对照组
(3)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关闭,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4)时间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由表格可知,实验1与4、5对照是为了探究光合速率与相对湿度的关系;实验2、3、4对照是为了探究光合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2)第一组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其他四组在人工温室中,因此第一组属于对照组;
(3)对比第3组和第4组实验可知,第4组的温度比第3组高,其他条件均相同,说明温度过高时,叶片的气孔关闭,导致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从而导致光合作用速率减小;
(4)当植物叶片开始产生氧气时,会导致叶片受到的浮力增大,从而上浮,产生的气体越快,其上浮也就越快,通过比较上浮的时间来比较光合速率的大小;
故答案为:(1)在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2)对照组;(3)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关闭,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4)时间。
?
22.
(1)吸收二氧化碳
(2)将盆栽的“银心”黄杨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该同学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目的分别是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
解答:(1)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在透明塑料袋中放置氢氧化钠的用途是吸收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使叶片B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因此要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用将将盆栽的“银心”黄杨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将实验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3)将叶片A、B,标记、脱色、清洗处理,然后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叶片A的白色部分、叶片B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都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可用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可用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在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用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提高蔬菜产量。
故答案为:(1)吸收二氧化碳;(2)将盆栽的“银心”黄杨放在黑暗处一昼夜;(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23.
(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完
(2)光照;形成对照
(3)淀粉
(4)呼吸
【解析】解答:(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植物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完,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因素,根据实验甲为无色透明的钟罩,乙装置为不透明的钟罩可知,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因此设置甲和乙两组实验装置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3)碘遇到淀粉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从实验可以看出,甲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释放的能量,除一部份转变成热能散失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完;
(2)光照;形成对照;
(3)淀粉;
(4)呼吸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观察实验装置可知,甲为无色透明的钟罩,乙装置为不透明的钟罩,二者的不同条件是光照,因此该实验是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四、解答题
24.
不对;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食物之源。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提供了食物来源。故答案为:不对;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食物之源。
分析: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据此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