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 之 《虽有佳肴》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礼记》二则 之 《虽有佳肴》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30 14:2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虽有嘉肴
《礼记》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
2、能够解释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并准确翻译课文。
3、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是战国秦汉间儒家礼学论著选集,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学记》是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朗读课文品美韵 读准字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yáo
qiǎng
yuè
xiào
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自由诵读
 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朗读课文品美韵
读准节奏
 文意疏通 (学习小组形式)
疏通文意

1
)虽

有佳肴
..
????
虽:
?????????
佳:
??????????
肴:
?
???

2
)弗食

,不知其旨


????
食:
????????
旨:
?
???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
至道:
??????????????
善:
?
???

4
)是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
是故:
????????
困:
?
???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
反:
????????
自强:
?
???

6
)故曰:教学相长


????
长:
?
???

7
)其

此之谓也
....
????
其:
????????
此之谓也:
?

1
)虽

有佳肴
..
????
虽:
?????????
佳:
??????????
肴:
?
???

2
)弗食

,不知其旨


????
食:
????????
旨:
?
???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
至道:
??????????????
善:
?
???

4
)是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
是故:
????????
困:
?
???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
反:
????????
自强:
?
???

6
)故曰:教学相长


????
长:
?
???

7
)其

此之谓也
....
????
其:
????????
此之谓也:
?

1
)虽

有佳肴
..
????
虽:
?????????
佳:
??????????
肴:
?
???

2
)弗食

,不知其旨


????
食:
????????
旨:
?
???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
至道:
??????????????
善:
?
???

4
)是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
是故:
????????
困:
?
???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
反:
????????
自强:
?
???

6
)故曰:教学相长


????
长:
?
???

7
)其

此之谓也
....
????
其:
????????
此之谓也:
?
(1)虽有嘉 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即使
好,美味
用鱼、肉做的菜。
吃,品尝
(味道)甘美
好到极点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好处
所以,因此
困惑,疑难。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了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

1
)虽

有佳肴
..
????
虽:
?????????
佳:
??????????
肴:
?
???

2
)弗食

,不知其旨


????
食:
????????
旨:
?
???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
至道:
??????????????
善:
?
???

4
)是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
是故:
????????
困:
?
???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
反:
????????
自强:
?
???

6
)故曰:教学相长


????
长:
?
???

7
)其

此之谓也
....
????
其:
????????
此之谓也:
?

1
)虽

有佳肴
..
????
虽:
?????????
佳:
??????????
肴:
?
???

2
)弗食

,不知其旨


????
食:
????????
旨:
?
???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
至道:
??????????????
善:
?
???

4
)是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
是故:
????????
困:
?
???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
反:
????????
自强:
?
???

6
)故曰:教学相长


????
长:
?
???

7
)其

此之谓也
....
????
其:
????????
此之谓也:
?

1
)虽

有佳肴
..
????
虽:
?????????
佳:
??????????
肴:
?
???

2
)弗食

,不知其旨


????
食:
????????
旨:
?
???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
至道:
??????????????
善:
?
???

4
)是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
是故:
????????
困:
?
???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
反:
????????
自强:
?
???

6
)故曰:教学相长


????
长:
?
???

7
)其

此之谓也
....
????
其:
????????
此之谓也:
?
(4)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 故曰:教学相长也
(7) 《兑命》曰:“学学半。”其 此之谓乎?
反省
自我勉励
促进。
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努
力向上。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疏通文意释美句 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古义: 今义: )
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 )
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
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 )
即使
虽然
甘美
意义
困惑,疑难
困难
促进
增长
疏通文意释美句 一词多义

学学半
音xiào,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
不知其旨也
它的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梳理脉络悟美感 我能背过
虽有 ,弗 ,不知 ;
虽有 ,弗 ,不知 。
是故学 ,教 。
知不足,然后 ;知困,然后
。故曰:“ ”。
《兑命》曰:“ ”。其 ?

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合作探究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类比论证: 比较两种相似的事物,主张因为两事物相似,因此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合作探究
3、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
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 ,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
脉络梳理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主题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