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船》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至少要租几条船”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租船这样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有余数出发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教学目标:
1、能读懂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和优化的数学思想,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对结果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解决有余数的除法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余数“取”的问题,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
六、教具准备:
课件、贴图、苹果ipad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交流时围绕:你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或花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3)列式: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2、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3、试一试。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 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列式解决吗?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三、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1--12页第1--5题。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学生试做教材第12页第6题。
学生做完后,先让学生汇报交流第(1)(2)小题。然后重点讲解第(3)小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租船
22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课后反思:在教学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提出问题;其次,让学生在独自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在讲解中让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并在现实活动的情境中,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意义。而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对于“如何安排才最合理”这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所以在课堂上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好地发挥,更深入的体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