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01 22:5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面积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较稳定,主要取决于( )
A.计划生育政策 B.人口迁移方向 C.自然地理环境 D.地域开放程度
2.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
A.巴西 B.加拿大 C.澳大利亚 D.德国
3.“胡焕庸线”西北半壁的人口远少于东南半壁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面积较小 B.生育政策严格 C.生态环境脆弱 D.矿产资源缺乏
4.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5.东亚、南亚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
B.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发展历史悠久
C.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
D.交通便利,并且是世界上商业活动最频繁的地区
下图为人口随纬度变化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世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位于( )
A.南半球、中高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低纬度
7.甲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高纬度,终年严寒 B.低纬度,闷热潮湿 C.热带大陆,极端干旱 D.温带平原,温暖湿润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下图为亚洲、欧洲出现的人类大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A人类大陆分布最广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印度教
9.B、C两个人类大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整个大陆开发最早,商业贸易频繁 B.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
C.文化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D.终年温和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10.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D.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1.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 B.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12.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13.我国留学生学成不回国的现象对我国来说( )
A.缓解了就业压力 B.造成了人才流失
C.有利于经济发展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近年来,历经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内战,南欧及中东地区有成千上万的难民通过西巴尔干路线以及希腊东部的东地中海路线出境进入欧盟各国,人数持续增长,目的地大多为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下图为难民迁移路径图(箭头为迁移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难民迁移( )
A.方向都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C.以成建制的家庭整体迁移为主 D.大多以探亲、游学为目的
15.在科索沃战争前,南欧人口迁往西欧国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文化 D.教育


下图示意我国1988-2018年的农业流动人口和非农业流动人口就业行业及平均工资收入情况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反映我国流动人口( )
A.以中青年居多 B.主要从农村流向城市
C.波动增加后减少 D.南方地区多于北方地区
17.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大幅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不便,阻碍人口流动 B.受各地户籍制度改革的限制
C.城市环境恶化,生活水平降低 D.农村经济发展,城乡差别减小
18.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A.为某地环境最大的人口容量 B.人口数量应高于环境人口容量值
C.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D.等同于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19.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2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B.P'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D.P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
22.本图反映了(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提高呈正相关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继续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23.据统计,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已接近“临界点”。“1500万”的数值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
C.环境人口容量 D.固定不变的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B.资源、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C.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资源、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D.资源、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25.国家确定丙数值的主要意义是( )
A.遏制高消费的发生 B.规划工业生产规模
C.改变重男轻女传统观念 D.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阅读我国流动人口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流出 流入
跨省人口流动地区构成 四川16.8%
安徽11.3%
湖南 11.0%
江西8.6%
河南7.4%
湖北6.3%
其余38.6% 广东36.7%
浙江9.0%
上海7.6%
江苏6.4%
北京6.6%
福建5.1%
其余28. 6%
流动人口城乡构成 乡村 75. 6% 22.8%
城市 24. 4% 77.2%
材料二 根据2009年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6分)
(2)简述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入地区所产生的影响。(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了604.3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材料二:专家根据北京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类资源总量,估算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情况下可供养2300万人,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3000万人。
材料三:《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外来人口、户籍人口实现了双下降。
(1)简述北京市外来人口比重较大的原因____。(4分)
(2)北京市的环境承载力为____万人,人口合理容量为____万人。(2分)
(3)北京人口并未达到专家预测的环境人口容量,但北京市仍然控制人口增长,分析其原因。____(4分)
(4)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角度,分析北京市未来提升环境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3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75 分
1-5CDCBB 6-10CAACD 11-15CDBCA 16-20BDCCA
21-25CDCDD
二.
26.(1)流动人口城乡构成以乡村人口为主(或人口流动以乡村流入城市为主);人口流动地区构成以流入东南沿海城市为主(或人口由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6分)
(2)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文化、技术、信息等的交流;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加大就业、教育、资源、环境、住房、交通的压力;增加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的管理难度。(6分)
【分析】
考查人口迁移相关知识。
【详解】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得出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①从流入省区可知,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②从流动的城乡人口比例可知,流动人口以农村人口为主;③从流动人口看以青壮年为主。
(2)人口流动的影响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有利影响主要从提供劳动力、促进消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从会带来环境、交通、住房、就业、治安、计划生育难度等问题进行分析。
27.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备;教育,医疗,交通等条件优越。(4分) 3000 2300 (2分) 北京经济发达,人口较多,生产生活对各类资源消耗量大,属于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人口增长,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使环境人口容量下降。(4分) 开发新能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3分)
【详解】
(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可从经济水平、文化教育、交通通信、个人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经济发达,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工作岗位多,就业机会多;当地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备;教育,医疗,交通等条件优越,吸引的人口多。
(2)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适宜;而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结合材料可知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的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北京市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
(3)结合前面小题分析可知环境人口容量是本国家或地区容纳的最多的人口数;而要保持该地区良好健康的发展且人民生活质量较高是要人口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即人口合理容量。北京经济发达,人口较多,生产生活对各类资源消耗量大,尤其是北京市的水资源是其发展的短板;随着人口增长,对环境的破坏会加剧,会导致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使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索。北京应开发新能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展,其人口容最越大。上海北京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