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30 14:5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ān) 白云观(guàn) B.火炽(zhì) 娴熟(xián)
C.擦黑(cā) 掺和(chān) D.菱角(léng) 榛子(zhēn)
2.《北京的春节》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有的内容详细描述,有的一笔带过,( ),很好地突出了民俗的特点。
A.顾此失彼 B.面面俱到 C.详略得当 D.首尾呼应
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这句中引号的作用( )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定称谓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C.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
D.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5.《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
A.鲁迅
B.巴金
C.朱自清
D.老舍
6.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除夕夜家家_______,不许_______,鞭炮声_______。在外边做事的人,_______万不得已,_______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A.灯火通宵 间断 日夜不绝 除非 一定
B.灯火通宵 间断 日夜不绝 除非 必定
C.灯火通宵 阻断 连绵不绝 除了 必定
D.灯火通宵 断开 日夜不绝 除了 一定
7.生字扩词。
蒜:(________)(________) 醋:(________)(________)
饺:(________)(________) 摊:(________)(________)
拌:(________)(________) 眨:(________)(________)
宵:(________)(________) 燃:(________)(________)
8.课文《北京的春节》综合回顾。根据提示,梳理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线轴图。
9.补充成语。
①万(_____)更新 ②万不得(_____)
③截然(_____)(_____) ④(_____)灯(_____)庙
(1)词语①中加点的字是个多音字,在此处读(_____)。它有以下解释:A.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B.经历。C.改变;改换。在此处它应选解释:(_____)(填序号)。
(2)词语③的意思是(_____),与之意思相似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10.看拼音写词语。
suàn bàn zhēn zi biān pào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fěi cuì áo zhōu ɡuànɡ miào huì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1.请在选文中找出一个谚语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色味双美”的意思是__________,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4.这两段话分别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两个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有删改)
15.对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不”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不是”,表示双重否定。
B.三个“莫不”展现了茶峒端午日赛龙舟人人参与的热闹场景。
C.三个“莫不”为下文写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D.三个“莫不”是说人们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关注龙舟比赛。
16.填到第2自然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健康 伶俐 B.结实 伶俐 C.结实 灵敏 D.健康 灵敏
17.第3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关于作者穿插的“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龙舟竞赛激烈、火热的盛况。
B.留下“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挥想象。
C.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
D.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展开的联想,表现出龙舟竞赛场面的热烈。
18.下面对短文中描写的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场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文具体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
B.短文细致描写了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的场面。
C.短文细致刻画了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D.短文简略描写了赛船过后军民在河中游泳追鸭子的场面。
19.短文描写茶峒人过端午节的盛况,展现了当地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茶峒人( )的精神面貌。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
三、作文
20.小练笔: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我要学习本单元的写作方法,给大家介绍一处优美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D
6.B
7.腊八蒜 蒜苗 米醋 吃醋 饺子 水饺 摆摊 地摊 杂拌儿 搅拌 眨眼 眨巴 灯火通宵 元宵 燃烧 点燃
8.详写 腊月二十三(小年) 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九 正月初六
9.象 已 不 同 残 末 ɡēnɡ C 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大相径庭 天渊之别 迥然不同
10.蒜瓣 榛子 鞭炮 翡翠 熬粥 逛庙会
11.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腊七腊八是一年最冷的时候
12.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食材丰富,也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13. 颜色和味道都很好 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
14.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5.D
16.B
17.C
18.A
19.B
20.我爱秋天的田野,更爱秋天的树林。漫步林间,松树的、柏树的叶子还是那么苍翠,火红的枫叶燃得树林一派生气。许多树木已脱去一身绿装,露出了香甜可口的果实。秋风飒飒,黄叶纷纷落地,于是地下的树叶粉红的、金黄的、青绿的、淡紫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小伙伴们就在这大自然铺就的华丽的地毯上唱呀、跳呀,互相追逐嬉戏。秋林成了我们孩子们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