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田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历史期中第一阶段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共25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
1.在雅典,(梭伦)允许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与自己属意的人,这样他就使友谊重于亲属,私情重于必然,使一个人占有的东西成了个人的财产。这表明梭伦改革
A.注重维护个体财产权利 B.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根本上打破血缘的束缚 D.提升了公民的道德水准
2.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目的有( )
①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②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④壮大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实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梭伦改革前,雅典的贵族与平民间矛盾尖锐,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贵族把持城邦的公共权力机构 B.贵族大肆兼并平民的土地
C.贵族使许多平民丧失了公民权 D.贵族迫使许多平民逃离城邦
4.梭伦改革前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梭伦改革后希望建立更强大的政府的政治派别分别是
A.山地派和平原派 B.山地派和海岸派
C.海岸派和平原派 D.平原派和海岸派
5.某同学全面研究了梭伦改革的措施后,认为梭伦在改革中实际上扮演了( )
A.调和者的角色 B.革命家的角色
C.贵族阶层的代言人 D.平民阶层的代言人
6.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这里的“社会矛盾”中最主要、最急迫的是( )
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贵族内部之间的矛盾
C.人多与地少的矛盾 D.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7.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B.发展新兴封建经济
C.富国强兵增强国力 D.正式废除井田制
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先后支持变法,主要目的( )
A.确立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 B.增强实力以赢得兼并战争
C.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顺应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9.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助于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的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焚烧诗书 D.拆散大家庭
10.“及秦孝……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吴起变法 B.王莽改制 C.李悝变法 D.商鞅变法
11.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有句台词“我大秦锐士勇冠天下”,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影响
A.奖励耕织 B.什伍连坐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12.学者柏杨说:““变法'是人类智慧所能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把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以下改革与上述文字最贴切的是
A.战国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两税法改革 D.宋王安石变法
13.“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针对于此,孝文帝
A.行租庸调制 B.推行均田制 C.致力迁都洛阳 D.大力革新吏治
14.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材料中“露田”和“桑田”的来源是( )
A.政府掌握的土地 B.地主原有的土地 C.农民开垦的土地 D.地主兼并的土地
15.孝文帝时大多数人主张迁都比洛阳富裕的邺城(今河北临漳),而孝文帝却选择“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的洛阳。这一做法旨在
A.保障北魏政权粮食供应 B.更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C.缓解鲜卑贵族内部矛盾 D.完成南下伐齐统一的大业
16.某同学查阅了有关“文成公主入藏”、“汉人胡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7.一次历史课后,刘敏对陆莹说:“按今天课上讲的,你可能应该叫步六孤莹。”陆莹回敬道:“那你就叫独孤敏。”这次历史课讲的内容应该是
A.诸侯争霸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秦灭六国 D.江南开发
18.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涉及范围广领域宽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D.引发党争直接导致北宋衰落
19.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其变法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改善了民众生活
C.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D.增加了政府收入
20.下面材料是史书记载的时人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C.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D.导致了北宋的迅速灭亡
21.下图反映了王安石的新法主要触犯了哪个阶层的利益( )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王安石是要用新法搞得天下大乱。”
A.大官僚大地主 B.皇帝 C.平民百姓 D.小商人
22.毕仲游《西台集》:“王荆公以兴作之说歆动先帝,先帝信之而患财之不足也,乃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专制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23.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即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据此可知,方田均税法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为政府开辟了新的财源 D.维护了地主权益
24.北宋时,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还包括
①军队数量急剧增加 ②军队战斗力低下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战争的消耗和高额的赔款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两项措施分别是
A.青苗法保甲法
B.均输法保甲法
C.市易法将兵法
D.免役法保马法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总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诗作
材料二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指的是什么?(6)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影响。(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多者,五事也:一日和戎,二日青苗,三曰免役,四日保甲,五日市……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法革新进行到底。……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金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在经济领域的措施。王安石认为这些措施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9分)
(2)据材料二,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王安石变法中获得哪些改革启示?(9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A2.B3.D4.B5.A6A.7.C8.B9.B10.D11.C12.A13.B14.A15.B
16.B17.B18.A19.D20.C21.A22.D23.B24.B25.A
26.(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
(2)创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陪审员制度、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机会。
(3)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
27.(1)措施:把都城从平成迁到洛阳,穿汉服,讲汉语,改汉姓,定门第等级,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2)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经发展。
28.(1)措施: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作用:缓解民众负担;促进商品流通;增加政府收入。
(2)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启示:改革者的意志要坚韧,眼光要高远;改革的内容要立足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