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时1
【课标要求】
1.记住常见的碳单质、性质、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知识结构】
【教法学法建议】
本节可先采取以下教学过程:1、出示课标要求 (约1分钟)。2、检测,(15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做错的题,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哪些题学生做的不好 ,进行第二次备课(约5分钟)。4、点拨: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先让优秀学生讲解,然后教师再做以补充,总结(10分钟)。5、学生记忆不会的知识点(4分钟)6.完成堂清题(10分钟),教师课下批改,对做得差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日清。
【当堂检测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2.下列有关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 】
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来灭火 B、制干冰 C、制纯碱 D、制化肥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5.“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
A.酸雨 B.白色污染 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
6.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7.重要文件资料需长期保存,书写时最好使用【 】
A、铅笔 B、蓝墨水笔 C、碳素墨水笔 D、圆珠笔
二、能力提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沸腾时可将壶盖顶起,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钠
C.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水,说明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
D.燃着的木条伸人某无色气体中很快熄灭,说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9.下列关于O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氧化物
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1.某物质在氧气在燃烧后,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 】
A、一定只含C、H元素 B、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C、一定含C,可能含H D、一定含C、H、O元素
三、拓展延伸:
12.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堂清题】
一、基础巩固
1.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具有(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D.吸附性
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为了节约用水,洗菜、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
D.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
3.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
A B C
A B C D
5. 有关2 CuO + C 高温2 Cu + 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uO具有还原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6.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二、能力提高:
7.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O2(CO2) 。(2)CaCO3(CaCl2) 。
8.右图是实验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采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
反应条件需满足什么要求
(2)B装置可以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
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可采用C装置(气体由d口进入)收集的一种气体的名称,并用简单的方法验证该气体。
9.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1)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请举出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比这两个反应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三、拓展运用
10.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选择 装置组合来制备和收集氧气(填字母编号)。
(3)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 。
参考答案
检测题答案:
1—5 CBACD 6—10 DCCAA 11.B
12、(1)CO2 (2)C (3)CaCO3 CO2 +Ca(OH)2==CaCO3↓+ H2O
堂清题答案:
1、C 2、B 3、B 4、B 5、C 6、D 7、(1)NaOH溶液 (2)水
8、(1)反应物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
(2)CaCO3+2HCl=CaCl2+CO2↑+H2O (或2H2O2=====2H2O+O2↑等)
(3)二氧化碳。(或氧气等。)
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诨浊.即可验证。
(或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即可验证等。)
9、 (1)硫在空气里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里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等
(2)反应物的量不同,得到的生成物可能不同:或由量变可以引发质变等
10、(1) CaCO3+2HCl=CaCl2+CO2↑+H2O (2) BC(或BD…)
(3)液体变红且集气瓶中的液面上升 (4)A
第六单元 课时2
【课标要求】
1.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污染
2.能对碳的单质及氧化物的性质及联系进行综合运用
【教法学法建议】
本节可先采取以下教学过程:1、出示课标要求 (约1分钟)。2、检测,(15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做错的题,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哪些题学生做的不好 ,进行第二次备课(约5分钟)。4、点拨: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先让优秀学生讲解,然后教师再做以补充,总结(10分钟)。5、学生记忆不会的知识点(4分钟)6.完成堂清题(10分钟),教师课下批改,对做得差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日清。
【当堂检测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C可以将CuO 中的Cu 置换出来 B. 在一定条件下CO2 能够转变成CO
C. CO2 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2.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可用烧碱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CO能溶于水生成酸
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 CO可以在O2中燃烧
4.“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 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 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5.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采用的方法是( )
A、通入石灰水 B、通过灼热的CuO C、通入石蕊试液 D、倾倒混合气体
6.①O2 ② CO ③CO2 三 种气体中,密度(标准状况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的化合物是 ;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填序号)
二、能力提高:
7.两份质量相同的碳,分别生成CO2和CO时,消耗O2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1:2 D、3:2
8.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钙,一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一份煅烧使其完全分解,两种方法所得CO2的质量( )
A、一样多 B、煅烧得到的多 C、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多 D、无法比较
9.将CO2、CO、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澄清石灰水,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
A、N2 B、CO2和N2 C、O2和N2 D、CO2和CO
10.右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⑴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 (任写一点);
⑵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
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⑶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
11.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既有CO2生成,也有CO生成。若要证明两种气体都要存在,应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存在。写出CO2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CO存在。
三、拓展延伸:
12.实验室用右图装置还原CuO,从A处通入CO,B处是CuO, C处是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一段时间后,在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在做这个实验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①通入CO之前应先
②应先 ,再给试管 ,以免
③D处排出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 ,以免 。
【堂清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一氧化碳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B 难溶于水 C 没有气味 D 可以燃烧
2.密闭居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容易使人中毒,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
A.CO2 B.CO C.CH4 D.N2
3.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
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
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
5.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二、能力提高:
6.现有A、B、C、D四种物质,A、B为无色气体,C、D为黑色粉末,B跟D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A,A和D都能跟C反应生成B和一种红色固体E,其中B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一种白色沉淀F。
(1)根据上述现象,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2)写出实现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B + D→A
A+ C→E + B
三、拓展延伸:
7.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①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 ;b 。
②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选项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 。
(2)小伟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且石灰石中 杂质不反应)。
①写出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小伟观察到乙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请写出所有可能使其变红的原因
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答案:
1—5 CCDCB 6.③①② ① ② ③
7—9 BAB
10. (1) 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
(2)温室效应(或温室效应的具体表现等均可)
(3)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
11. CO2+Ca(OH)2==CaCO3↓+H2O;黑色粉末变红色;
12. (1)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2)检验CO的纯度。通入CO一会儿,加热,加热不纯的气体引起爆炸,进行尾气处理,污染空气
堂清题答案
1—5 DBCDD
6. (1)CO、CO2、CuO C
(2) CO2 + C 高温 2CO CuO+COCu+CO2
7. (1)①试管 集气瓶 ②B E
(2)①CaCO3+2HCl CaCl2+H2O+CO2↑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