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浙教版科学复习 生物必刷 植物生命活动 专题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中考浙教版科学复习 生物必刷 植物生命活动 专题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30 14:03:51

文档简介

中考冲刺:生物必刷题——植物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某同学总结出:“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请在这位同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
光合作用是把
转化成了有机物,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来自

(2)
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
内进行,释放的能量主要供给生物体
的需要.
(3)
在农业生产上,为了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充分地接受光照,通常采用
措施.
(4)
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贮藏粮食,这些措施主要是降低
的强度.
2、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面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
(选填“A”、“B”或“C”)。
(2)
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P点前”、P点”或“P点后”),你的依据是:

3、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据下图分析
(1)
甲图中,OS段的限制因素是
;B点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2)
根据乙图,该植物在25℃、10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
mg。
(3)
如果在阴雨天气,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5千勒克斯,请据乙图判断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助于提高光合产量?

4、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大棚内种植番茄进行相关实验所测结果,请据此回答:
(1)
图甲是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其中表示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是曲线
段;
(2)
从图乙可以看出,与P点相比,Q点单株光合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番茄种植密度过大,叶片彼此遮挡,通风不畅,温度和
两个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受到影响。图乙给我们的启示是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5、曲线A表示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1)
曲线ab段表明

(2)
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
温度最好控制在
左右。
(3)
若要提高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晚上可采取哪些措施?

6、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一张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1)
曲线ab段表明

(2)
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
℃左右。
(3)
当温度在35
℃时,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
毫克。
(4)
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7、如图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作用是使装置内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经计算获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1)
当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该气体的量为

(2)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在光照相同的情况下,如对照组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5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

(3)
理想条件下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mg/h)
1.0
1.75
2.5
3.25
3.75
3.5
3.5
黑暗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mg/h)
0.5
0.75
1.0
1.5
2.25
3.0
3.5
①若实验过程中昼夜一直不停光照,则温度约为
?时植物生长速度最快。
②若每天提供12小时光照,其余时间黑暗处理,则24小时内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的温度约为

7、
如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保持CO2含量一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玻璃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置的
处;试管内体积发生变化的气体是

(2)若此时图甲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则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毫升。
(3)
为防止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还应设置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

8、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乙图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a、b、c三点光合作用最弱的是
?b点的含义是

(2)
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毫克。
(3)
若温度由28℃升高到29℃,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
方。
9、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的金鱼藻,测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后盖上瓶盖.然后将甲包上黑胶布,乙不作处理.放在同样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n小时,再次测出瓶中水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n小时内甲瓶金鱼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
g;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
g.
【蒸腾作用:】
10、如图甲是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一般用阔叶的法国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

(2)
此实验中,U形管右边液面下降的现象,还可能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这种生理活动是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3)
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11、如图中,甲为桃树,乙为桃树叶片的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中A、B、C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请回答:
(1)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不仅有观赏价值,也是重要的生殖器官.在桃花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地方是在子房的
?中.
(2)
植物的生长、细胞的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过程A.过程是发生在图乙中的
(填图中的番号)中.
(3)
过程C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茎、叶内的
?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4)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通过植物叶片上的
?围成的气孔进或出植物体的.
(5)
桃肉鲜美多汁,味甜可口.桃树在结果实时,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填以下选项)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
D.呼吸作用.
12、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晨同学设计了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1)
实验中小晨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些,应将植株放在
环境下进行实验;
(2)
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后,发现AB两组枝条的切面变红,C组枝条的切面不变色,这说明了

(3)
小晨要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根部至下而上运输的,还需要再继续实验步骤三,请你帮她写出步骤三的实验设计及观察到对应的实验现象

13、林伟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1)
该同学使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将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24进行实验,目的是

(2)
24小时后,该同学将正在燃烧的蜡烛放入玻璃缸中,观察到蜡烛熄灭,于是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结论?请你评价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3)
该同学想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应该选择图乙中的哪两套装置组成对照实验?

14、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
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的环境中为佳.
A
.高温干燥
B
.高温潮湿
C
.低温干燥
D
.低温潮湿
(2)
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3)
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4)
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15、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取长势及叶片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A枝条不作处理,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
③将3条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3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三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干燥胶片的质量
(1)
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
的关系。
(2)
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

(3)
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

16、某蔬菜实验基地,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基本相同的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组别





温度(单位:℃)
16
19
22
25
28
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温度不同,五组蔬菜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请从体内化学反应发生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2)
研究人员发现,绿色植物在氧气含量不同时,呼吸作用方式有所不同。如图表示黑暗中某蔬菜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植物释放CO2与吸收O2的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蔬菜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②由此可见,保存该蔬菜应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5%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
(3)
蔬菜基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17、取同一植物的四条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嫩枝,A装置中枝条不处理,B装置中枝条叶片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油,C装置中枝条叶片的上、下表皮均涂上凡士林油,D装置中枝条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油,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2h记录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的曲线图表示:
(1)
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
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此实验属于
(选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
(2)
装置中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是为了

(3)
曲线Ⅰ代表的装置是

。将装置D与装置
对照,能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
(4)
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
;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

(5)
如果实验结束时A装置的质量为65g,B装置的质量为75g,则通过分析可知,叶片上表皮气孔的相对数量
叶片下表皮。中考冲刺:生物必刷题——植物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某同学总结出:“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请在这位同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
光合作用是把
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成了有机物,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来自
光能

(2)
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
线粒体
内进行,释放的能量主要供给生物体
生命活动
的需要.
(3)
在农业生产上,为了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充分地接受光照,通常采用
合理密植
措施.
(4)
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贮藏粮食,这些措施主要是降低
呼吸作用
的强度.
2、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面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
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
B
(选填“A”、“B”或“C”)。
(2)
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P点前
(选填“P点前”、P点”或“P点后”),你的依据是: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趋缓

3、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据下图分析
(1)
甲图中,OS段的限制因素是
光照强度
;B点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温度

(2)
根据乙图,该植物在25℃、10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
80
mg。
(3)
如果在阴雨天气,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5千勒克斯,请据乙图判断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助于提高光合产量?
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

4、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大棚内种植番茄进行相关实验所测结果,请据此回答:
(1)
图甲是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其中表示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是曲线
BCD
段;
(2)
从图乙可以看出,与P点相比,Q点单株光合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番茄种植密度过大,叶片彼此遮挡,通风不畅,温度和
光照
两个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受到影响。图乙给我们的启示是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5、曲线A表示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1)
曲线ab段表明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
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
温度最好控制在
20℃
左右。
(3)
若要提高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晚上可采取哪些措施?
适当增加光照,降低温度

6、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一张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1)
曲线ab段表明
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积累有机物

(2)
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
20
℃左右。
(3)
当温度在35
℃时,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
0
毫克。
(4)
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晚上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7、如图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作用是使装置内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经计算获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1)
当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该气体的量为
200ml

(2)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在光照相同的情况下,如对照组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5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
温度升高,气体膨胀,气压增大

(3)
理想条件下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mg/h)
1.0
1.75
2.5
3.25
3.75
3.5
3.5
黑暗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mg/h)
0.5
0.75
1.0
1.5
2.25
3.0
3.5
①若实验过程中昼夜一直不停光照,则温度约为
25℃
?时植物生长速度最快。
②若每天提供12小时光照,其余时间黑暗处理,则24小时内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的温度约为
20℃

7、
如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保持CO2含量一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1)
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玻璃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置的
左侧
处;试管内体积发生变化的气体是
氧气

(2)
若此时图甲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则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200毫升。
(3)
为防止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还应设置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
将新鲜绿叶改为经消毒的落叶

8、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乙图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a、b、c三点光合作用最弱的是
A
?b点的含义是
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2)
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7
毫克。
(3)
若温度由28℃升高到29℃,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

方。
9、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的金鱼藻,测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后盖上瓶盖.然后将甲包上黑胶布,乙不作处理.放在同样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n小时,再次测出瓶中水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n小时内甲瓶金鱼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
(b-c)
g;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
(a-c)
g.
【蒸腾作用:】
10、如图甲是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
一般用阔叶的法国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
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更明显

(2)
此实验中,U形管右边液面下降的现象,还可能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这种生理活动是
光合作用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3)
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木质部

11、如图中,甲为桃树,乙为桃树叶片的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中A、B、C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请回答:
(1)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不仅有观赏价值,也是重要的生殖器官.在桃花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地方是在子房的
胚珠
?中.
(2)
植物的生长、细胞的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过程A.过程是发生在图乙中的

(填图中的番号)中.
(3)
过程C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茎、叶内的
导管
?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4)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通过植物叶片上的
保卫细胞
?围成的气孔进或出植物体的.
(5)
桃肉鲜美多汁,味甜可口.桃树在结果实时,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B
?.(填以下选项)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
D.呼吸作用.
12、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晨同学设计了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1)
实验中小晨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些,应将植株放在
阳光充足温度较高
环境下进行实验;
(2)
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后,发现AB两组枝条的切面变红,C组枝条的切面不变色,这说明了
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的

(3)
小晨要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根部至下而上运输的,还需要再继续实验步骤三,请你帮她写出步骤三的实验设计及观察到对应的实验现象
将A组枝条纵切,观察现象;发现纵切面越靠近顶端,颜色越浅

13、林伟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1)
该同学使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将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24进行实验,目的是
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

(2)
24小时后,该同学将正在燃烧的蜡烛放入玻璃缸中,观察到蜡烛熄灭,于是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结论?请你评价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不可靠,因为缺少氧气也可以使蜡烛熄灭

(3)
该同学想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应该选择图乙中的哪两套装置组成对照实验?
a、d

14、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
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A
的环境中为佳.
A
.高温干燥
B
.高温潮湿
C
.低温干燥
D
.低温潮湿
(2)
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

(3)
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光合作用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黑暗

(4)
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大气压

15、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取长势及叶片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A枝条不作处理,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
③将3条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3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三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干燥胶片的质量
(1)
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
气孔数量
的关系。
(2)
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
相同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

(3)
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
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减少的质量

16、某蔬菜实验基地,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基本相同的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组别





温度(单位:℃)
16
19
22
25
28
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1)
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温度不同,五组蔬菜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请从体内化学反应发生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呼吸作用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
(2)
研究人员发现,绿色植物在氧气含量不同时,呼吸作用方式有所不同。如图表示黑暗中某蔬菜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植物释放CO2与吸收O2的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蔬菜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有氧呼吸

②由此可见,保存该蔬菜应
B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5%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
(3)
蔬菜基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17、取同一植物的四条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嫩枝,A装置中枝条不处理,B装置中枝条叶片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油,C装置中枝条叶片的上、下表皮均涂上凡士林油,D装置中枝条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油,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2h记录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的曲线图表示:
(1)
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
实验装置中的失水量
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此实验属于
定量实验
(选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
(2)
装置中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是为了
4

(3)
曲线Ⅰ代表的装置是
C

D
。将装置D与装置
A
对照,能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
(4)
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
B
;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
A

(5)
如果实验结束时A装置的质量为65g,B装置的质量为75g,则通过分析可知,叶片上表皮气孔的相对数量
少于
叶片下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