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教案 连加、连减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教案 连加、连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3-07 15:5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中学习、知识中提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探索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本课教学中,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
  在教授时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采用先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再让学生独立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实际操作法
  为了巩固学生对连加连减含义的理解,通过动手摆小棒,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铺垫孕伏,情景引入
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计算四组有关联的口算题,既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又让学生对连加、连减有了一个初步的潜移默化的感知,为本课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引入大家生活中都经历过的乘坐公共汽车的情景,孩子们一点不陌生,还知道了生活处处有数学。并通过回答“坐公共汽车要注意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乘坐公共汽车的尝试,德育由此得以体现。
2、情境中合作探究
 利用乘坐公共汽车情景中人物上下图片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连加连减的学习,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运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进一步巩固了新知。
  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进一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还有些模糊,这时我引导学生继续练习,强化连加和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独立完成题卡上的五道题。在这五道题的订正中,我让学生上前自己边展示边讲演做题的顺序和结果,既构建了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又减轻了老师不断讲解的负担。
  4、本课总结:如果回到家,家长问你今天数学学了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引导全班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加深连加连减运算顺序的印象。
七、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由一幅孩子们上下公交车的情境图和相应的连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运算过程组成,设计板书时就本着图文并茂、清晰易懂、重点突出的宗旨出发,希望这样的板书既能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又能凸显本课的主要内容,打破板书纯文字的枯燥版式。
八、反思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