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同步第四单元 主题阅读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同步第四单元 主题阅读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30 20:5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
谈 论 文 学 艺 术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1.理解作者观点。
2.梳理论证思路。
本课时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
本课时目标
主题讲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后面习题。
《读书与快乐》
同学们,打开状元成长路作业第X页,第一篇《读书与快乐》按下暂停,先读文章。
1.【理解作者观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梳理论证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④—⑥段的论证思路。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看标题
主题讲解
《读书与快乐》
看标题:
抓首尾: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希腊 三大悲剧作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同学们,打开状元成长路作业第X页,第一篇《读书与快乐》按下暂停,先读文章。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后面习题。
《读书与快乐》
1.【理解作者观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梳理论证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④—⑥段的论证思路。
主题讲解
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希腊 三大悲剧作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同学们,打开状元成长路作业第X页,第一篇《读书与快乐》按下暂停,先读文章。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后面习题。
《读书与快乐》
1.【理解作者观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梳理论证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④—⑥段的论证思路。
主题讲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后面习题。
“凉凉”何时才“凉凉”
同学们,打开状元成长路作业第X页,《“凉凉”何时才“凉凉”》按下暂停,先读文章。
【理解作者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中两个“凉凉”的理解。
方法:
分析材料:1-3段是提出尴尬体”伪古风歌词,4-16段是分析形成这个的原因,17-20段是解决如何真正的写词。
提取关键:扣住层层深入分析的过渡段。(4段、7段、10段、15段、18段)
第一个“凉凉”:以《凉凉》这首歌曲为代表的“尴尬体”伪古风歌词。 第二个“凉凉”:真正的销声匿迹。
主题讲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后面习题。
“凉凉”何时才“凉凉”
同学们,打开状元成长路作业第X页,《“凉凉”何时才“凉凉”》按下暂停,先读文章。
【理解作者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中两个“凉凉”的理解。
辨材料
看标题
抓首尾
小结
2.梳理论证思路。
本课时目标
主题讲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后面习题。
同学们,打开状元成长路作业第X页,第一篇《读书与快乐》按下暂停,先读文章。
【梳理论证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④—⑥段的论证思路。
④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 人。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读书(理论阐述1)。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 行的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 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 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 “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 事的智慧达人(实例分析1)。 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 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读一遍 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以求把书 读精读透。 欧阳修读书“计字日诵”,他统计了 《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 定每日熟读 300 字,细水长流,终于把 40 多万字 的书全部背完(实例分析2)。 汉代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 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 片化”时间,效果也很好(实例分析3)。
⑤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心,一 次记牢(理论阐述)。 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 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实例分析4)。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 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理论阐述2)。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既能读也趣味,也能收获颇丰。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理论阐述3)。
方法:分析段结构,找到理论和实例证实内容。
文章第④段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 的观点,接着第⑤⑥两段,以举例论证的方式论证了“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由此第⑦段得出结论,一个读书的人,只要善于心领神会,并能触类旁通,快乐总会悄然而至。
主题讲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后面习题。
同学们,打开状元成长路作业第X页,第一篇《读书与快乐》按下暂停,先读文章。
【梳理论证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④—⑥段的论证思路。
④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 人。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读书(理论阐述1)。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 行的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 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 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 “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 事的智慧达人(实例分析1)。 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 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读一遍 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以求把书 读精读透。 欧阳修读书“计字日诵”,他统计了 《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 定每日熟读 300 字,细水长流,终于把 40 多万字 的书全部背完(实例分析2)。 汉代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 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 片化”时间,效果也很好(实例分析3)。
⑤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心,一 次记牢(理论阐述)。 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 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实例分析4)。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 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理论阐述2)。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既能读也趣味,也能收获颇丰。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理论阐述3)。
知识铺垫—理论阐述—实例分析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 结
理解作者观点
梳理论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