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版本: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教学内容:
本主题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5单元——《什么是周长》中周长的认识。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本主题的内容源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围绕着“什么是周长”这个主题,设计了“蚂蚁赛跑”、“描一描,说一说”、“摸一摸,找一找”
、“说一说”、“量一量”几个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探索知识,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结合具体事物、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测量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周长;探究比较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周长,会计算周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采纳他人好的方法.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比较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学习者为小学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学生善于观察和联想,
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对于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方式非常感兴趣.
初始能力: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学生对此已有直观的认识.具有基本的测量能力
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较差,大部分同学尚不熟悉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
教学环境要求:
教学媒体:图片、音乐。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师、学生收集周长的例子。
教学策略设计:
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让周长在具体情境出现
组织协作学习策略——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1.看一看,感知“边线、一周”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跑步比赛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蚂蚁王国的跑步比赛现场,去看看蚂蚁的跑步比赛。
(播放101教育课件:蚂蚁王国跑步比赛。一号蚂蚁沿着枫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示意顺利通过。接下来是二号蚂蚁沿着银杏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也示意顺利通过。)
?????????????????????????????????????
??
一号蚂蚁????
?二号蚂蚁
(2)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号蚂蚁、二号蚂蚁它们是怎么跑的?(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一周”的概念;板书:边线、一周)
(3)树叶的边线在哪里?教师拿出树叶图片请两位同学上台指一指。
(4)请同学们继续看课件(播放课件:三号蚂蚁出场了,它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只跑了一半就停了,小猴裁判示意犯规)。
三号蚂蚁
(5)三号蚂蚁是怎么犯规的?(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三号蚂蚁没有沿树叶边线跑完一周
)
谁愿意当当三号蚂蚁跑一跑,让它能顺利通过!(指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用树叶图片指一指、说一说,以巩固一周的概念)
(6)揭示课题
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树叶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周长)
2.描一描,感知树叶周长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三号蚂蚁比赛的场地,(教师拿出三号蚂蚁比赛的树叶图片
)老师给每个同学们也准备了一张树叶图片,请同学们拿出树叶图片并在白纸上描出它的周长(指名一位同学在实物展示台上描)。
(2)议一议,感知起点
刚才同学们都描好了树叶的周长,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们的描法(在实物展示台上描的同学):你的起点在哪里?
你们的起点在哪里?(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上任何地方都可作为起点)
(3)归纳描树叶周长的方法和树叶的周长
刚才我们描了树叶的周长,说说你是怎样描的?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描树叶的周长起点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着树叶的边线描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这样描出的都是树叶的周长)
二、
贴近生活,体验物体的周长
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1)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请同学们确定好起点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2)你还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其它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请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
三、动手操作、认识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想一想
(1)刚才同学们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长方形)
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谁来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
2.算一算
(1)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长呢?你有办法知道吗?(引导学生得出先量再算)
(2)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量一量、算一算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
????????????????
算式:???
?
算式:???
??
算式:???
???
????
?
(3)汇报讲评。
3.比一比
(1)同学们都很能干,想到了这么多计算周长的巧办法。老师这里有一道难题,想不想挑战?
课件出示:
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
(1)同桌相互讨论。
(2)指名汇报(课件设计好几种方法,学生讲到哪一种,教师就用课件演示)。
(3)师生小结:
这两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一样,但它们的周长是一样长的。
四、前后呼应、拓展延伸
1.猜一猜:
同学们,前面我们看到的一号蚂蚁和二号蚂蚁的比赛,它们场地是不一样的。你看!(课件出示:一号蚂蚁和二号蚂蚁的场地)
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指名几位同学说说他的猜想)
究竟哪个场地的周长长呢?你有办法知道吗?小组先讨论一下。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树叶图片,红、蓝线,剪刀)。
3.汇报结果
(1)你们组得出的结果是哪个场地的周长长一些?
(2)你们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引导学生发现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以用线先去围一围,再把围好的线拉直,拉直后线的长度就是被围的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3)同学们说得有道理!老师就按照同学们说的方法来试一试。(课件演示:将两片树叶用线围好,再把两个场地的周长拉直拉出来比一比)
4.想一想
(1)比赛时,一号蚂蚁和二号蚂蚁到底谁跑得快呢?我们再来看一看。(课件播放:一号、二号蚂蚁在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同时到达。小猴裁判抓着脑袋问:两人同时到达,到底谁跑得快呢?)
(2)同学们你们知道谁跑得快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
是的,在相同的时间里,谁跑的路长,谁就跑得快。你看一号蚂蚁知道自己赢了,多高兴啊!(课件出示:一号蚂蚁笑着向大家招手)
五、全课小结
看到小蚂蚁这么高兴,你高兴吗?
这节课,你有哪些值得高兴和自豪的地方吗?
六、课堂练习
课堂结构师生活动简析:
组织
引导
讲解
思考
反馈
接受
课堂练习展示:
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图形
3、同学们,你们的学具小棒每根5厘米,请你们在粘贴板上,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算一算图形的周长,看谁摆得快,算得准。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一)注意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蚂蚁跑步比赛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件设计形象生动,紧扣本课知识点:一号、二号蚂蚁从不同的起点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既引出了“边线”、“一周”的概念,又为下面“感知起点”教学环节埋下伏笔。通过观看、讨论三号蚂蚁是怎么犯规的,并让学生用树叶图片指一指、说一说,巩固“一周”的概念,这又为下面让学生感知物体、图形的周长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
(二)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深化思想。
第二次看一、二号蚂蚁比赛,既起到前后呼应,又提出了问题(谁跑得快)。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小组合作验证猜想,最后思考两只蚂蚁在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同时到达,要知道谁跑得快,必须先知道什么(路程即树叶的周长)?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意义,而且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和正比例的知识。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老师语言的激励下,学生先通过观察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周长的存在。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用合适的工具去测量腰围等等。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在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强化周长概念。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是:测量学生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不仅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周长的认识,而且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对测量方法的新认识,为以后周长的计算作了铺垫。第二个层次是:观察判断周长是否一样?通过这个练习,引发学生对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判断、讨论、验证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平移使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使学生产生平移思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三个层次是:设计测量小房子的周长。(作业)此相练习的设计意图是:设计测量干扰因素,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周长。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中有趣学习,扎实掌握。
充分利用101教育PPt以及动画软件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巧妙将动态情境、多彩图片、有趣的联系结合,这样有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感知、认识了物体、图形的周长,实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