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最苦与最乐》文本解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最苦与最乐》文本解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30 20: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凝重轻灵,情理兼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文本解读
黄遵宪曾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让人热血沸腾,读他的《最苦与最乐》让人冷静思索。字里行间满满的是“责任”二字。
“责任”一词重如泰山,或甘之如饴,或畏之如虎,趋避之间最能折射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品格修养。《最苦与最乐》一文从“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平实而略带书卷气。梁启超先生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句句教诲,字字叮咛,读后如醍醐灌顶:人生在世,必须要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尽自己最大的责任,这样才能收获快乐的人生。
一、论证严谨,结构清晰
全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
第一部分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来的责任”,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第三段作者从具体的情境开始论述,列举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受惠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这四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启迪读者认识“未尽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的观点。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这句话是一个设问句,紧接上文,引出“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以“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来证明“尽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人责任尽完时的快乐程度取决于责任的轻重、负责任的日子的长短,日子越长久,责任越重大,到结束时快乐的程度就越深,它们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的。
“然则”一词的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这样”是指上文所论述的“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的观点,从而引入了对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的观点,告诉我们他的“忧”实则就是尽责任,这是更深层次的苦与乐。
第三部分论证“负责任就能得快乐”的观点。
最后一个段落,是对全文的总结。作者在此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卸却--解除;两三岁小孩没有责任就没有苦--成人有责任就会有苦;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尽不同大小的责任就得不同大小的快乐--躲责任就陷入无边苦海。运用对比的手法,说明了“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二、方法多样,说理透辟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来论证观点。如:承诺未兑现、欠钱未还、受恩惠未报、得罪人未赔礼,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归纳出背负未了的责任是痛苦的。“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运用了道理论证,说明尽了责任之后的快乐无与伦比,极具说服力。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这句话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逃避责任的观点。
三、语言灵动,深刻隽永
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本文的排比俯拾皆是。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几句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的立了一份契约,便是自己对自己加一层责任。”;“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本文的排比不仅用得多,而且用得巧,作者不是为排比而排比,而是从表达的思想出发,灵活的调整句式,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文章中作者使用了概括性极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如“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引用这些古语和俗语,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以圣贤豪杰为例,阐释了日日尽责、日日真乐的道理。
梁启超先生的语言一向庄重,本文所谈论的话题又是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所以,谈论起来,自然多了一份慎重和深思。比如:“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就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句话非常深刻,读了之后让人受到很大的启发。
文章的语言虽然凝重,但不失一股灵气,主要表现在多种句式、感叹词的运用。比如,运用了陈述句、设问句、排比句、感叹句等。开头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多种句式的变化,使文章显得不单调,语言生动活泼。此外,还运用了感叹词,如“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没有解除呀!”“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曾子还说哩”,“呀,呢,哩”等语气词的运用,读起来不沉重,感觉就是如话家常,非常的亲切!
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论证严密,环环相扣;论证方法多样,说理透辟;语言凝重轻灵,既浅显易懂又引人深思。人生须知责任之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之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