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章修改》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文章语言的表情达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从完善立意、增删材料、调整结构等方面修改文章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文章修改的具体要求和技巧。
教学难点
文章修改的具体要求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为何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都对“修改”情有独钟,特别重视:
19世纪俄国作家果戈理,规定自己的稿子起码要修改八次;
托尔斯泰写过一篇《为克莱赛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五页,手稿却有800页;
海明威《水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多次,《老人与海》的手稿,他读了近两百次才拿去付印;
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时,先后改动了九十多处才最终定稿,原标题为“吾师藤野先生”,后改为“藤野先生”,因为“吾师”和“先生”含义重复;
曹雪芹写《红楼梦》,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高尔基说:“托尔斯泰把一本书的校样看到七次之多,而且每次都是改得差不多等于完全重写。”
由此可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十分文章,三分写作,七分修改。叶圣陶说过,修改文章“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把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全局和枝节全都考虑到,目的在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所谓“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广义的理解,就是指对文章的修改。
修改文章,从大的层面来说,主要包括对立意的修改与完善,对材料的增加或删减,对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对语言的推敲和修饰等。
二、怎么改?
1.
完善立意
(1)范文赏析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
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
P3、M
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
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点评:
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反映出作者平时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2)技法点津
文以意为主,文章的立意是否集中,是否深刻,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完善立意,使立意深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善于思考,通过思考,超越别人都能认识到的层面,从而达到更深、更高、更新的目的。
●小中求大
把典型的小事放到社会大背景下去思考,挖掘出超越小事本身的意义来。
原文:
《大年初一之要酒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一家人去舅舅家吃饭,结果爸爸喝醉了,开始耍起了酒疯。
《妈妈的健忘症》:妈妈出去逛街买菜时总会忘记带钥匙或者没带钱,但幸好“我”及时出现,帮妈妈付了钱,下定决心要帮妈妈改掉这毛病。
修改:
《大年初一之要酒疯》:父亲发酒疯,因为开心。一年里的快乐……一家人其乐融融。
《妈妈的健忘症》:妈妈是一个可爱、迷糊的人……我对妈妈的爱;妈妈对我的爱。
●平中求奇
从平凡的事物或事理,悟出不平凡的哲理。譬如写《回家》,学生大多写一些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及其平常的所感所思。有一位学生由平常的“回家”琐事生发出“家未必是房子的思考,写出一篇别样的文章来,节选如下:
美国一大街上,警察发现当地一名富翁迷路了。警察就说:“送你回家吧。”富翁说:“我没有家。”警察指了指远处的高楼:“那不是你的家吗?”
“那只是我的房子。”此语一出,警察木然………于是,些社会名流脸上露出不大不小的恐慌:我们于吗要将居所修葺得那么典雅精致、富丽堂皇,原来那还不是我们的真正的家啊!
一阵晚风吹过来,我又回到现实中。我恍然大悟:真正的家,就在我们目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的地方。有时遥望远方,甚为熟悉;近觑周围,满眼陌生。一切都源于内心深处那种特别的感觉,在身心俱疲的时候,“家”能给人以莫大的安慰。
●因中探源
在探究事物的原因方面,学生写作一般只能推导直接的原因,不能“打破砂锅问到底”,发掘更深刻的原因。高考满分作文《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文章在一般考生仅归因于“刻苦”“机遇”“智慧”等的基础上进行再探究,揭示出原因的“原因”:
你也许不知,瓦特改进蒸汽机是因为看到劳工天十几个小时的辛苦工作,他想帮助他们分担劳苦;你也许不知,爱迪生改进电灯是因为看到母亲在蜡烛下做针线,看到贫苦的人在黑暗中过活,他想要尽己之力,为人们带去光明和希望;你也许不知,比尔·盖茨不断带领员工开发出新的软件,是因为他想要人们以更加便捷的方式交往;你也许不知……你也许真的不知,无数个发明创造的背后竟有这样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有时我甚至觉得,比创造本身更美好的,是这样一份份爱意,是人类对自身探索的同时所进发出的动人情意。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树立新思想。
《包容》开头:
自然可以包容天地与川流,音乐可以包容爱与恨,人可以包容幸福与痛苦,这是千百年来留传下来的不变的真理。然而你是否想到,世间除以广博包容微小之外,微小也能包容广博?商店里,货架上有一种名为“话梅糖”的小小物品,也许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作者将立意定位在“微小也能包容广博”,此种立意实在是独辟蹊径,非同一般。
●辩证分析
同学们写作议论文,容易缺乏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犯说“过头话”的毛病,下面是一篇以“宽容”为话题的习作中的一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修改。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一些摩擦:上公共汽车,你踩了我一脚,我就撞你一下;到商场买东西,售货员以冷眼相待,顾客就反唇相讥。这种风气极端有害。究其原因是没有气量,是人们道德水平不高,思想认识很低的表现。中国有句老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大家要记住这句话,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气度大些。
修改示例: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摩擦。比如:上公共汽车,你不小心踩了我一脚,我就有意还击你一下;到商场买东西,碰到一位冷眼待人的售货员,你就以牙还牙,反唇相讥。这些现象不好,它破坏了生活的和谐氛围。究其原因,大概是这些人多了些计较,少了些宽容;多了些争执,少了些忍让;多了些怒气,少了些冷静……一句话,修养欠缺了些,度量狭小了些。中国有句老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真希望那些人能记住这句话,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大度一点,宽容一点。
点评;比较一下修改点就会发现:加上一些限制语后,就避免了说“过头话”,文章的内容观点更加客观真实。把这些现象的原因归结于“修养、气度”,可以让人接受;而原文则是归结于“道德水平不高,思想认识很低”,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修改成对比、排比句式,优化了语言,而且使说理更有气势,更有说服力。由此可见,修改文章,不只是修改文字,更是修正思想认识。
2.增删材料
材料的多寡、详略,要做到恰到好处,既能充分表现主旨,又不使文章显得臃肿。多则简之,少则丰之。
(1)充实必要的材料
原稿:
此评也要讲艺术性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也许会很诧异:“怎么批评也要讲点儿艺术?”
是的。现在干什么都要讲点儿艺术,批评也不例外,而且是很有必要的。富有艺术性的批评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说起批评,我们常想起老师批评学生,家长批评孩子,领导批评下级。这些常是一个声色俱厉,一个垂头丧气。当大呼小叫、吹胡子瞪眼睛批评完,效果又怎么样呢?现在的人爱面子,易冲动,好走极端,尤其是孩子。如果你批评人不讲究点儿艺术,只顾自己解气,不顾他人感受,这时你的批评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还会让人憎恨你,不听从劝告,甚至会走极端。你的好心由于方法不当而让小错变大错,害了别人。我校一高三男生因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而自感羞愧,第二天一大早便投河自尽了。多么令人惋惜呀!叹息之余,你是否意识到“传统”的批评方法已经行不诵了,批评的确是需要讲点儿“艺术”呢?
修改稿:
批评也要讲“艺术”
前段时间,我校发生了一件大事:高三一男生因受不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自感羞愧,第二天一大早投河自尽。我听后心为之一震。震惊之余,感到老师批评学生的方法要改变一下了,批评也要讲点儿艺术。
我们都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批评齐王的方式如果是直截了当的,齐王大概不会接受。我们也学过《触龙说赵太后》,触龙如果是直截了当地批评赵太后,赵太后大概也不会接受。二次大战期间,爱因斯坦建议美国总统抓紧时间研究制造原子弹,也是运用了很高明的语言艺术,最后说服了美国总统。由此可见,批评别人也好,给别人提建议也好,确实需要讲点儿艺术。我们经常看到,老师批评学生,家长批评孩子,领导批评下级,往往是方声色俱厉,一方垂头丧气。这种大呼小叫、吹胡子瞪眼睛的批评效果又如何呢?往往适得其反。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心受到侵犯时,人们是不愿意接受批评的。更深层的原因是,当一个人决定了自己的错误行为之后,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从合理的方面去维护,往往看不到这种错误行为的不合理性,更不容易去考虑这种错误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时候,如果别人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而且不留脸面,就很可能引起他的抵触情绪,甚至会产生逆反行为,变本加厉。所以,批评者要想达到预期目的,收到预期效果,就需要讲究一点儿“艺术”了。
上文中修改稿较诸原稿,除了发展观点、调整原文顺序外,还增添了三个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和爱因斯坦建议美国总统抓紧时间研究制造原子弹的史料。举例是中学生作文经常要运用的方法。如何借助事例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2)删减冗余的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士。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练,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3)舍弃不当的材料
原稿:
当然,一个人的“实”并不一定在他的有生之年必定铸成其“名”,但只要他有“实”,就一定会被历史所铭记,被历史所肯定,这也是另外一种“名”——名垂千古。例如李白、杜甫都是历史所肯定的“诗仙”“诗圣”,他们的才华自然不用说,但他们的仕途并不是很顺畅,甚至总是磕磕绊绊的,在当时,他们并不被人们、尤其是官僚们认可。但经历史的沉淀,他们最终还是被人们所肯定。这种名虽然来得不太直接,但也可以说明:“名”是建立在“实”的基础之上的。
修改稿:
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个有真才实学,有独立建树的人,未必能在生前获得人们的赞誉,赢得应有的名声。但是只要他真正有所成就,必定在身后为人们所肯定,获得他应有的“名”。画家梵高的绘画作品和绘画风格在他生前一直为欣赏者所摈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前进,他的“超前”的作品,终于得到了后人的理解和赞赏。可见,一个有“实”的人,即使生前寂寞,身后也会成就“伟名”。
作者以李白和杜甫为例,用他们的身后名与生前的遭遇对比,固然有一定道理,然而把“名”和“仕途”联系在一起是不够恰当的;况且杜甫虽然有“名岂文章著”之叹,李白却“天子来呼不上船”,在生前就已名扬四海。换成梵高的故事,显然要妥帖得多。
此外,就中国的读者来说,李白和杜甫是耳熟能详的,梵高则可以有一定的新鲜感。这就涉及到选材要求的新颖性问题。“新颖”是与“陈旧”相对而言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读者对文中材料的印象,其强度是与材料的新颖程度成正比的。某一材料用得滥了,就使人失去了新鲜的感觉,它的作用也会降低。
3.调整结构
(1)范文赏析
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都可以是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
点评:
文章论证完整,逻辑严密。“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接着,作者在对慈善的关怀本质、施行方式、落实对象的几个层面上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展现了一位关注社会思考独立尊重内心的中学生的良好风范。
文章立意深刻,观点鲜明。文章结尾两段尤为令人称道。作者不被材料锁定,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之上,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扩大了对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时,与之延展的慈善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确实,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贵的善性传递者,财富与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严也从来没有排行榜。善在大爱里,更在细节中。
(2)技法点津
一篇优秀的文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应该是长短适中,结构完整,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过渡照应周全自然。
关于段落,最好的设计是5-9段。如果写记叙性文章,至少需要三个场面才能表现一种风气、一种性格品质;如果写议论性文章,也应该至少有三个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加上开头、结尾,要想做到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就至少需要5个段落。
段落内的材料的运用,可以有以下几种:①安排一个材料或场面,材料的叙述或场面的叙述描写比较详细。这样的材料一般是人们不熟悉的材料,可以显得真实而重点突出。②安排两个材料或场面,材料的叙迷或场面的叙述描写比较简略。一般采用正反对比或同类并叙的手法,显得充实全面,具有说服力。③多个材料或场面,一般采用排比的手法列举,列举的材料也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也有在一篇之内,使用以上三种安排方式的,第一部分详写,第二部分段内对比写,第三部分段内排比写。这样的文章有变化之美。
字数方面,高考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其实950字左右最为适宜。
4.
推敲语言
第二单元作文指导已经详述,不再赘述。
三、试试改?
原稿:
眼睛告诉我
看到眼睛这两个字,我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海伦,她应该是世人所熟悉的。是的,她是一位盲人,后天的失明,让她再也无法用眼睛去看世界,眼睛不能清楚地告诉她世上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手,手成了她的眼睛,成为她认识世界的工具。
跟海伦相比,我应该觉得幸运,我有一双眼睛,它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世界是怎样的,它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认识世界。
当我呱呱落地时,第一眼看到是父母的笑脸,欣喜若狂。渐渐长大后,眼睛告诉我父母的爱,生病时的担忧,失落时的关爱,成功时的鼓励,失败时的安慰……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在关心着我,我是幸福的。
眼睛也告诉我朋友的可贵,友情的难得。昔日的同学,现在的朋友,我们打闹过,我们争吵过,也曾一起开心、难过;我们可以分享一个桔子,也会为一个玩具而争夺不休;我们一起奋发向上,也一起忙里偷闲。记忆帮我记录着点点滴滴,眼睛见证了这些难忘的时光。
眼睛告诉我四季的不同。春天的百花盛开,绚丽多彩。夏天的炙热,知了藏在树上,火球般的太阳照着枝叶繁茂的大树,人们则躲在有空调的屋里。秋天的丰收,果实的成熟,像蝴蝶似的黄叶轻快地飞。冬天的寒冷,干枯的树枝,横着荒凉的形状,偶尔看见落雪激动不已。四季的美景,眼睛生动地向我诉说。
眼睛告诉我战争的残酷,战火在遥远的国家燃烧,眼睛告诉我的是一双双可怜、无辜的眼睛,倒塌的房屋,流离失所的难民,四处流浪的百姓。
眼睛告诉我人的善良。丛飞,一个一百多个孩子的父亲,给予贫穷的孩子读书的希望,在病重时仍给予孩子们无尽的关爱和帮助。眼睛真诚地告诉我世界是美好的,人是善良的。眼睛也告诉我欣喜的消息,香港、澳门回归,女排重回冠军领奖台,“神六”上天,申奥成功……眼睛告诉我,中国在蓬勃发展。
海伦不能用眼睛看世界,可她依旧给人帮助,贡献自己的一生。我们有眼睛,更应该好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尽自己的一份力。
修改意见:
这篇文章对文题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总体内容比较丰富,作者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关注时事,思考社会,点击人生,情感比较强烈,思路比较开阔,结构上也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但细读全文不难发现,本文有很多的缺点和纰漏,最明显的是开头和结尾有关海伦材料的运用,失去了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和整体内容不协调,对主旨的升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建议删掉。同时,对丛飞的事迹等材料也要进一步充实和挖掘,以求突出中心。此外,从语言上看,很多地方可以做进一步的修改和润色,特别是对四季优美景色的描绘,可以更精练些,有感染力些。结尾可以增加一些言简意赅富有内涵的句子,以留给读者更多的回味和启迪。
修改稿:
眼睛告诉我
当我呱呱坠地时,第一眼看到是父母的笑脸。随着自己的一天天长大,眼睛告诉我,父母那真挚的爱,是世界上最最伟大的。生病时的担忧,失落时的关爱,成功时的鼓励,失败时的安慰……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在关心着我,疼爱着我,我是幸福的。
眼睛也告诉我,朋友的难得,友情的珍贵。昔日的同学,现在的朋友,我们打闹过,我们争吵过;也曾一起开心、难过;我们可以分享一个桔子,也会为一个玩具而争夺不休;我们一起争分夺秒,也一起忙里偷闲。记忆帮我记录着点点滴滴,眼睛见证了这些难忘的时光。
眼睛告诉我四季的美丽: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云淡风轻,莺歌燕舞,那是生机勃勃的景象,那是五彩缤纷的童话;夏天,绿杨垂荫,荷苞吐艳,知了闲坐在枝头,亮着清脆的歌喉,那是炽热的爱恋,那是生命律动的音符;秋天,庄稼成熟,硕果累累,大地一片金黄,那是丰收的序曲,劳动的歌谣;冬天,白雪皑皑,冰清玉洁,银装素裹的原野,潜伏着嫩绿的萌芽,那是崭新的幼苗,那是春的乐章。啊,一年四季,美不胜收,眼睛生动地向我诉说着一切。
眼睛告诉我战争的残酷,战火在遥远的国家燃烧,眼睛告诉我的是一个个可怜、无辜的身影,倒塌的房屋,流离失所的难民,和那来自死亡线上的悲惨的呻吟。
眼睛告诉我生命的价值。丛飞,一个一百多个孩子的“父亲”,给予了贫穷的孩子读书的希望,而他自己却过着贫穷的生活;洪战辉,带着一个没血缘关系的妹妹上大学,他的爱心使千万人感动;李春燕,这颗照亮苗乡的“月亮”,把自己的“清辉”洒向贫困山区的土壤,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责任。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实现着生命的承诺,他们以闪光的足迹谱写着青春的乐章。
眼睛也告诉我令人振奋的消息,香港、澳门回归,女排重上冠军的领奖台,“神六”升天,申奥成功……眼睛告诉我,我们的祖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惊人的巨变。
所有的一切,眼睛都会真实地告诉我。
眼睛告诉我,世界将越来越和谐,生活将越来越美好,心与心之间将越来越亲近。
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干净利落,脉络清晰。细读全文,可以感到文意更集中,个性更鲜明,语言更有文采,表现力更强。开头直接挂上题目,既有眼睛,也有“告诉”和“我”,整篇下来,从父母之爱到朋友情谊,从四季之美到战争之祸,从生命价值到爱国之情,尽情挥洒,又极有层次。结尾部分,不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而且照应开头和标题,使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时,通过排比句式,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达到了发展等级的要求。
四、写了改?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枯叶蝶没有美丽的外表,它只有两扇褐色的、毫无生机的、根本无法与它名字中的“蝶”相匹配的翅膀。它经常收拢翅膀,静静地立在树的枝头,像一片枯叶一般随风摇曳,默默地忍受着其他蝴蝶的嘲笑。然而,当色彩绚丽的蝴蝶被人们捉去制成标本时,它却可以伏在枝头,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并且为自己的幸运而快慰。
这则材料令人深思。请你根据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好后按照文章修改要求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