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生物的进化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5、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6、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教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讨论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四、学法: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教材。2、不断设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3、利用挂图、投影等进行直观教具形象讲解。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课前小测:
原始大气中的( )、( )和( )在( )、( )和( )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最终汇集到( )中,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步形成了( )。
1976年,我国吉林发生了陨石雨,在陨石上发现了某些有机小分子物质,此事实为(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答案:氨、氢、水蒸气、紫外线、宇宙射线、雷电、原始海洋、原始生命形式 宇宙生命论。
七、新课学习
知识点一: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
1、化石是指在地层中古代生物的( )、( )和( )。
2、化石记录显示:形成( )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 )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化石反映和体现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其总体进化趋势是( ),(
),( )。
答案:1、遗体、遗物、遗迹。 2、早、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知识点二:地球上的生命史
1、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史划分为若干地质年代,主要包括( )、( )、( )、( )和( )等。
2、各种地质年代的生物种类及进化的特征:
(1)前寒武纪:地球上出现了( )、( )等原核生物,之后出现原始海洋多细胞生物,最早的原生动物出现在大约6亿年前;
(2)古生代:地球上出现大量的( )动物和高等( )植物类群,被称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其中“三叶虫”化石是标志性化石,因此,寒武纪也称为“三叶虫”时代“;
(3)中生代:( )植物是主要的陆生植物,早期出现的( )动物是主要的陆生脊椎动物,是恐龙繁盛和绝灭的时代;
(4)新生代:被子植物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繁盛的时代,其中,大约400-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 )。
答案:1、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1)细菌、蓝藻
(2)无脊椎、藻类 (3)裸子、爬行 (4)人类。
知识点三: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学说”
(一)“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
1、自然选择学说是( )通过环球考察发现并创立的。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渡繁殖,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和( )是核心,表达的含义是通过自然选择使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保存下来,并通过繁殖后代而逐渐积累,使生物发展进化。
(二)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因:达尔文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2、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是:自然界的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任何生物的生存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进行( ),在此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3、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的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 )的方向。
答案:(一)1、达尔文、 2、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 (二)1、自然选择 2、生存竞争
3、进化
八、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 B、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D、水生生物→陆生生物
2、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
A、生存竞争 B、自然选择 C、人工选择 D、遗传变异
3、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_______________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4、_____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的证据,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_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_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
答案:1、A、 2、B 3、生存竞争 适应性 多样性 环境的定向选择 4、生物化石 少 简单而低等 多 复杂而高等
九、板书设计: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1、达尔文的环球航行和考察:观察获得大量素材
2、人工选择的启示:整理素材,探究规律和原因
3、《人口论》的启发:提出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进化原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