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
各位领导:
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南亚,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学情,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来说课
一、说教材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 到的第三个地理区域,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 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 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二)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位 置、范围,并认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三)学情
八一班整体成绩平稳,中等生比例较大,所以在教学时鼓励和诱导,增加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性和自信心。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㈠十字路口的位置 ㈡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第二课时: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 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东南亚的地域特色及其旅游业! (这里只说第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 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看大量图片,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 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 知识和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 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1、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教学难点: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二、说教法和学法
1 (一)说教法:本节课教材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 说教法 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 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 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 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 和学习方法。
(二)说学法:学生已经学过一半年多的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 说学法 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 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 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 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 学能力等。
三、说教学流程
(1)由众所熟知的电影导入本课题,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东南亚在世界的趣的同时,使学生进入中南半岛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课堂活动通过教材中插图, 南亚地图 (包括政区图和地 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 找到东南亚包括的主要国及教材提供的图片,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
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 “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因此马六甲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探讨中南半岛的季风示意图, 让学生了解气候特 点的同时, 带领学生分析气 候与农业的关系。
(2)探讨热带雨林气候示意图, 带领学生分析这种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并用相关事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简 析之与农业的关系。
在图上确定中南半岛的纬度位置,分析对气候的 影响,并根据你的常识判断 其与农业的关系 从对图的分析上理解 热带雨林区多雨的原因— —每天都会下雨,几乎每天 都会听到雷声,并根据自己的认知分析其与农业的关系。
2 让学生在自我分的前提下了解中南 半岛和马来群岛气候 的同时,认识气候和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并能用 联系的眼光看待地理 事物
(3)引领学生分析这样的气候会形成怎样的农业 说出你在图中看到的由感性的认知到 农作。
3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归纳知识,归纳学习方法。
四 板书设计
东南亚
位置和范围
位置:亚洲的东南部
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马六甲海峡——“十字路口”
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河流
地形特征:山河相间
多火山地震
气候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为旱季和雨季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