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30 17:21:49

文档简介

杭州八校联盟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命题人:钱墉高中潘晏婴联系电话:13738052800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答案D
非选择题题(共4小题,共40分)
(1)名称:2处为两河流域文
处为古希腊文明。(2分)
不同点: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2分
处为古埃及文明,6处为印加文明。(2分)
点:都实行君主
(2分)(以上文
(1)航线
洲出发,穿越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线。(2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商
济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物质基础;(2分)文艺复兴运动追求人性解放,追求财富的观念激励人

对应第一次工业革命
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分)B点对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突出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3分
33.(1)孟德斯鸠:权力
权分立)。(1分)伏
君主政治。(1分)卢梭:主权在民(或社会契约论)和建立民主共和国。(1分)新高度:从对人的尊
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
利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体现了天赋人权
(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拿破仑
(或者《法国民
意义:《拿破仑法
保护私
不受侵犯,把大革命的成果用法律
定下来,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2分)
)趋势
及总人口数量均不断增长。(1分)成因:欧洲列强对北美的殖
英国政府鼓励;黑奴贸易的开展;北美开发的需要
黑人的自然增长。(任答三点
)特点:伴随早期殖民扩张形成:欧非移民为主体;多种族裔长期交融产物:族裔间差异较大
族主义
英裔居民和
影响:推动了北美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为北美独立战争奠定民族基础;有利于启蒙思想在北美
独特的美利坚文化。严重挤压了印第安人生存
滋生并固化了种族主义与种族歧视。(杭州八校联盟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
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2、战争之神因陀罗(右图):一个理想的武士,他身披金色盔甲,快活地冲锋陷阵,一餐能吃掉3000水牛的肉,能喝掉三大湖的酒。这一形象的蓝本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3.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主要包括:
①封建等级制
②庄园制
③等级君主制
④基督教的精神垄断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人类最初的文明基本是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联系甚少,但进入农耕文明后,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哪些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
④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的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
得到了教权和王权的支持
B.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的复苏
C.
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6、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
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
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
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
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D.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7、如图是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1986年,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A.大津巴布韦
B.摩加迪沙
C.阿克苏姆王国
D.印加帝国
8、印度德里苏丹国虽是伊斯兰教国家类型,但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度原有的体制。德里苏丹国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23个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从穆斯林中挑选,省下设立县。这说明
①伊斯兰教是其国教
②苏丹实行专制统治
③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④实行地方分权统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
B.
人口增长造成耕地面积缩减
C.
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D.
肥沃的淤泥利于耕地增加
10、如图是某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部,非洲在南部,亚
洲在东部。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被红海隔开。
人居世界的周围是世界洋,它能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该图可知,绕过非洲也能到
达东方,该地图
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
B.
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成果之一
C.
是地圆学说在世界盛行的体现
D.
有可能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以前
11、15世纪末16世纪初,继卡伯特航行后,英国的冒险航海家在国王和商人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朝着西北方向航行,以便寻找一条到达东方的捷径一一西北通道。下列对英国航海冒险家的企图分析准确的是
A.打击荷兰的海外殖民地
B.推动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C.与葡萄牙争夺北美大陆
D.避开西班牙的海上势力
12、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
A.
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B.
非洲物产极其丰富
C.
探求新知的主动性
D.
殖民扩张的掠夺性
13、有学者说,近代科学家从倡导独立个性的文艺复兴文化中继承了不盲从权威的特质,以创造性的方式努力超越前人的精神气质。这反映出
A.文艺复兴打破了神学束缚
B.科学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C.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D.科学从神学枷锁中被解放出来
14、独立之后美国各州享有立法权,1787年汉密尔顿宣称:“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最高法院。”“宪法与法律相较,以宪法为准。”“最高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汉密尔顿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
A.树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
B.确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共和政体
C.理顺普通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
D.维护扩大中央权力的联邦体制设计
15、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如图中四个国家近代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A.①建立了实际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
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
C.③通过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
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16、
1874年,明治政府将官办“邮政蒸汽船会社”无偿赠与私人企业三菱公司,并连续
15年向其提供特殊补贴,补偿其因同外国公司竞争所带来的损失。三菱公司日渐壮大,先
后击败美、英公司,独占日本至上海的航线。这说明日本
A.
大力扶植私人企业增强竞争力
B.
通过计划体制推动经济发展
C.
工业化水平迅速超过欧美等国
D.
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一现象
A.源于殖民扩张
B.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C.引发黑奴贸易
D.为民主改革奠定基础
18、右图中的三股潮流组成了19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引发这三股潮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工业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扩张与掠夺
D.经济的全球化
19、
如表为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的情况:
时间
工人组织
概况
1851年
英国“机械工人混合工会”
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
1860年
英国“工会委员会”
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
1863年
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
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1863年
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
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1864年
各国“国际工人协会”
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
据此可知
A.
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
B.
无产阶级斗争联动性增强
C.
英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D.
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
20、(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
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
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A.
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
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C.
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D.
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
21、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存在差异
C.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22、
19世纪前期拉丁美洲流传这样一首诗:“圣马丁无私、善良的手,轻轻揩干美洲母亲
的泪水,给母亲带来自由与民主、独立与欢乐,消除了母亲三百余年的痛苦与伤悲!”该
诗赞颂圣马丁主要是因为他
A.领导西属拉丁美洲实现了独立
B.使海地成为最早独立的拉美国家
C.帮助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D.率领巴西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3、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普法战争时期双方的针锋相对
B.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C.列强争夺殖民地过程中的冲突与斗争
D.两大集团形成后其内部的利益冲
24、“众弟兄,大家来听,你我下欧洲,三年有零,光阴快,真似放雕翎。人人有父母弟兄、夫妻与子女,天性恩情,亲与故、乡党与宾朋,却如何外国做工……”这首歌流传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5、某学者认为,在评价苏联模式时,一定要结合苏联共产党的抱负,看这个模式在
多大程度上满足和实现了这种抱负。苏联共产党的抱负含有三层意义:建设社会主义;
追赶先进国家;谋求国际权势。该学者意在强调苏联模式
A.造成了经济结构上的失衡
B.以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为特征
C.在战略定位上具有盲目性
D.致力于提升自身制度的优越性
26.右图中“?”应填
A.提拉克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
B.扎格鲁尔领导的护宪运动
C.尼赫鲁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D.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7、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次战役
A.直接推动了德国的投降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促使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D.体现了德军“闪击战”的战术特点
28、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
A.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B.
慕尼黑协定签订
C.
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
D.
美国出台中立法案
29、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优先地位。“共同利益”是指
A.避免美苏战争
B.争夺世界霸权
C.坚持冷战对抗
D.维护世界和平
30.图像史料有助于加强对历史的理解。下列不同类型的图像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柏林
第二次柏林危机时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美苏坦克对峙
A.一战爆发
B.二战经过
C.分区占领柏林
D.美苏冷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在政治文明上的不同点。(4分)
(2)写出材料一地图中3、6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相似点。(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492年起,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多次从西班牙启航,航海探险.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颀利启航,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责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1)指出材料一中“哥伦布率领船队”开辟的新航线。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6分)
材料二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次革命中最突出标志,和他们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6分)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1689—1755)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1694—1778)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1712—1778)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方启蒙思想的基本主张。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4分)
材料二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马克思称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材料三
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约。......如恩格斯所说,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第一个人权宣言”是哪一份文献并说明判断的理由。指出材料三中“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是哪一份文献并简述其颁布的意义。(6分)
34.
(10分)“美利坚人”是历史变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的新人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178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估算:)(单位:人)
项目/年份
1620
1680
1720
1750
1770
1780
白人
2,282
144,536
397,346
934,340
1,688,254
2,204,949
黑人
20
6,971
68,839
236,420
459,822
575,420
总数
2,302
151,507
466,185
1,170,760
2,148,076
2,780,369
——据美国商业部国情调查局《美国历史统计:殖民地时期至197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20-1780年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4分)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开始,欧洲移民和非洲裔强制移民源源不绝地到来,并在这里扎根生息,使北美变成一个多种族社会。与此同时,土著印第安人却急剧减少,这和白人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天花、麻疹等流行性疾病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英国政府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到英属美洲定居。移居各殖民地的非英格兰移民,均能取得合法身份。1740年英国议会专门制定了殖民地外国移民的入籍法。到18世纪,大量德意志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苏爱人、法国人和意天利人纷纷到来,与原来的英裔、荷裔、瑞典裔和芬兰裔居民—起,构成—幅五彩缤纷的族裔风情图冷从人种学和民族学的角度看,众多族裔居民之间的通婚混血,遥就了一个不同于欧洲任何单—民族的新人种——“美利坚人”,但掏成“美利坚人”的主体仍然是英格兰裔居民。英裔居民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对印第安人进行持续的文化征服,对黑人则实行严厉的歧视和奴役,少数种族和族裔始终处于北美社会的边缘。英裔居民基于对人种、文化和宗教差异的理解,逐渐使种族观念演化为种族主义,为种族歧视的合理性制造了依据;而种族歧视的强化,又使种族主义更_多地进入北美居民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
——据李剑铭《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人口变动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利坚人”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新人种”形成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