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温度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温度 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30 20:4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感受“0”的作用,能正
确读出温度及根据提供的温度在温度计上标出相应温度的具体位置,会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
2、在尝试、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用带符号(“+”、“—”)
的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简洁性;感悟变与不变、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体会零上温度、零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
教学过程:
创造符号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穿这样的衣服,去哪里旅游合适?
怎么判断更准确?
初识温度,创造符号
质疑:北京零下5℃~5℃,你看明白了吗?
创造:不用文字,你还有什么办法记录零下5℃和零上5℃?
展示交流,优化认知
作品鉴赏:他们是怎样表示零下5℃和零上5℃的?
对比优化:+5℃可简写成5℃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产生第一次冲突,体会学习温度的必要性,通过创造,体会符号的简洁性。)
标识温度
引入温度计:你能看见温度吗?
标北京温度:你能在学习卡上标出北京的温度吗?
没有0怎么办?
学生独立尝试
集体交流
感受0的作用
对比深化:零下5℃和零上5℃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迁移优化:标出三亚和漠河的温度,优化标温度的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不完整的温度计,产生第二次冲突,体会0摄氏度的重要性,借助6个具体温度,渗透变与不变思想。)
比较大小
化无为有:撤下温度计的教具,让学生在心里建立一支“有形”的温度计
比较大小:用>或<进行连接
回顾交流: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有形无形之转化,教会学生去摆脱有形的温度计带来的“局限性”,也让学生感受到有形世界的背后还有一个无限广阔的无形世界。)
拓展视野
你能控制温度吗?
只有地球上才有温度吗?
(设计意图:回归生活,借助素材感受人类利用温度知识去创造美好生活的聪明才智;借助月球温度,让学生进一步得到从模糊到清楚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的精准性。)
回顾延伸
你学到了什么?
其实,关于温度还有许多知识……
(设计意图:“回头看”让我们和学生共同驻足。只有驻足,经历才能上升为经验。经历只是一种曾经拥有,而经验则是我们每个人沉淀给自身的宝贵智慧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