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学习扩写
第一课时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如何将文章写得
更加充实、丰富、生动?
扩写
课前导入
1、了解有关扩写的基本知识,学习改写的基本方法。
2、阅读不同的材料,把握记叙性文章的扩写原则和方法。
学习目标
扩写是一种将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明确概念
基本原则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
①黄土作人,剧务
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
③人也。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①抟: tuán ,揉成圆形。
②剧务:工作十分繁重。
③縆:ɡēnɡ,粗绳索。
如何扩写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女娲造人》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女娲造人》
课文是如何扩写的?
课文增加了故事的起因:“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丰富了故事的经过:如何“抟黄土”,如何“引绳于泥中”。
补充了故事的结果:“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如何扩写
心理活动描写:“感到非常孤独”。
语言描写: “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
动作描写:“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神态描写:“眉开眼笑。”
如何扩写
课文是如何扩写的?
环境描写:
“莽莽榛榛的原野上”
“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如何扩写
课文是如何扩写的?
记叙性文章扩写注意事项:
(1)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
(2)找准扩写点,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
小 结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文题展示
写作时要先仔细体会,明确故事内涵,确定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找准扩写点,发挥想象,增加必要的环境描写、场面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力求生动。写作时最好列一个扩写提纲,根据提纲下笔。
写作要求
“重耳拜土”扩写
暮色快要降临了,西边的夕阳红得鲜艳,鸟儿成群结队地归巢了。①这时五鹿城外的荒野上行驶着一队人马,他们就是被迫逃亡的晋国公子重耳和随从们。重耳坐在马车上,被马
①增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突出背景。
范文引路
车颠得左摇右晃。耳边是早已听惯了的马车轮子吱吱扭扭的噪音,重耳瞪直了眼呆看着天空。
一群鸟从他头顶上飞过,重耳长叹了一声说:“唉!鸟有巢能回,狗有窝能归,可我一个晋国的公子为什么要在这荒野上漂泊呢?”②
②增加人物的语言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他低下头看着众人,众人也都垂下了头。子犯狠狠地对马抽了一鞭子,说:“咱们也是不得已呀!如果不出逃,您的父亲就要把咱们逼上死路了。咱们只要到别的国家借来兵马,一定能回去夺回王位。现在您的侄子不得民心,怕是支持不了多久了。”重耳眯起眼睛看着太阳,脑中憧憬出自己身披王袍,
身坐高位的景象。③许久,他回过神来说:“但愿天助我也,只是这夕阳荒野如此悲凉,我心中很不舒服呀!”众人都不言语了。
又行了一会儿,重耳说:“今天一天都没吃东西了,我饿得很。”
③增加人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狐偃说:“我们也都饿了,前面有个树林,也许会有人住,咱们去讨些吃的。”④
那里果然有人居住,重耳一行来到一块田地边。这里土地贫瘠,麦苗稀疏,一位老农正在田间除草。
④增加想象情节,丰富文章内容。
重耳走上前说:“我是晋国的公子,逃亡到此,腹中实在饥饿,望老者施舍一些吃的。”老农直起腰来,抹抹头上的汗珠,上下打量着重耳。他环顾了一下自己荒芜的田地,心中想:我也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哪有吃的给你们?苦笑了一下,老农蹲下身去拿了一块土疙瘩递给重耳。重耳大怒,骂道:“你竟敢戏弄我!”说着便扬起鞭子想要抽他。狐偃赶紧拉住重耳说:
“公子不可,这是上天赏赐的宝物呀!土块是国家的象征,是建立国家的预兆。”⑤重耳一听大喜,立即叩头谢了老农,郑重地接过土块,将其包好放在车上。
⑤增加人物对话,丰富文章内容。
重耳等人继续策马前进了。辘辘马车驶过,卷起漫天的尘土。重耳已不觉得腹中饥饿了,只觉得夕阳很灿烂。⑥
⑥增加情节,使文章结构合理,首尾圆合。
这篇习作的主要亮点有:一是紧扣原材料“重耳拜土”进行扩写,补充了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丰富了文章内容;二是依照原文的结构,前后的写景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中间增加重耳的艰难,结尾水到渠成;三是语言生动,增添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作用,对话更是丰富了人物形象,增添了作品的生动性。
教师点评
记叙性文章的扩写
原则——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
方法——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课堂小结
写作 学习扩写
第二课时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扩写是一种将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课堂回顾
阅读不同的材料,把握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
总结不同文体的扩写技巧与方法,应用到作文当中。
学习目标
学习扩写——忠于原文
记叙性文章——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
说明性文章——忠于原文的说明对象。
议论性文章——忠于原文的观点。
一、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
诗歌的认识,写了下面这句话。回顾读过的诗
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一
段话。不少于300字。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文题展示
文题一要求扩句成段。写作时要先为三个突出特点举例,然后围绕对应的特点,对每个例子作具体的分析。
写作要求
文题一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①它有三个突出特点:
①补充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解释;引用名言,增添文章的底蕴,彰显文化气息。
范文引路
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这一点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就表现得相当突出。诗中作者选取“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来象征祖国落后的经济、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正是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
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②因此,阅读诗歌,抓住意象,往往就能找到打开诗歌情感大门的钥匙。二是语言凝练。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特别是古代的诗歌,是很讲究字词的锤炼的,这一方面贾岛的“推敲”就是明显的例子。现当代诗
②增加事例,用舒婷的诗歌说明如何用意象表达情感,使说明更具体,内容更充实。
歌,一般不再有字数限制,但诗歌的语言一定比一般的口语和散文语言更凝练,更含蓄。比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是一首气势澎湃的长诗,就是在这样一泻千里的抒情中,作者的用墨也是极经济的:
“五月——麦浪。
八月——海浪。
桃花——南方。
雪花——北方……”
这里写到了一年四季、南北东西,祖国锦绣山川尽收眼底,作者的激奋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仅仅用了十六个字,可谓凝练。③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古代格律诗自不必说,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
③先说古代,并举大家耳熟能详的“推敲”故事,说明古人对炼字的推崇;接着说现代诗歌,举贺敬之《放声歌唱》的例子,从不同的时代全面说明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
列等均有严格规定。现代诗虽然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但仍讲究节奏和押韵。如鲁藜的《泥土》,虽然仅有两节四句,但前后两节都押“u”韵,读起来流畅自然,富有韵致和美感。④正是诗歌的这三个鲜明特点,使得诗歌与别的文体区分开来,具有鲜明的个性。
④补充格律诗的节奏、韵律,现代诗以鲁藜的《泥土》为例,说明诗歌讲究节奏和押韵。
习作抓住扩写的要求,围绕对应点,分别举例加以印证,使原有句子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说明也更加清楚明白。为让表达更加形象,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引用名人名言等,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增添了文采。
教师点评
说明性文章扩写注意事项:
(1)忠于原文的说明对象。
(2)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对象的介绍。
小 结
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把它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
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文题展示
此文题是扩写议论性的文章。写作时要先阅读给定的材料,明确材料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然后补充相关的论据,增加相关的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观点。
在方法上,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式
在结构上,也要灵活处理,力求写
得精彩。
写作要求
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
文题
范文引路
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 ①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能成为“发明大王”,就是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工作的结果。如果他像平常人一样总是半途而废,电气时代也就不会到来得如此
①抓住材料的观点作为扩写的中心论点。
早。他那千千万万个发明大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成功,是坚持成就了他的事业。②
坚持下去,“脚会战胜路”。走出迷茫的信念,支撑和引导着求生的人寻找方向。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并持之以恒,相信世界上就没有走不
②扩写论据。以爱迪生坚持不懈,成为“发明大王”为例,论证观点。
完的路,办不了的事。③
伟大的作家曹雪芹花费了毕生的心血,写下了伟大的著作《红楼梦》。他怀着满腔的热血挥笔“无情”地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果他没有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他不会在贫困潦倒,经常吃不饱饭,只能饿着肚子的情况
③理论论据,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同时作为分论点,引出下文。
下执笔写作,也不会“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④
天赋过人的人如果没有毅力和恒心做基础,他的才华也只会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唐玄宗李隆基,
④扩写论据。增加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事例,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从他父亲那里接班,可谓基础雄厚,再加上他年轻志长,意气风发,有了“开元盛世”的局面。然而晚年的他沉迷酒色,没有了“立业”的志向,“安史之乱”随之而来,唐朝也从此由盛转衰,一个国家就这样走了下坡路。⑤
⑤扩写反面论据。与前文形成对比。
生活不易,成功就好比一首歌,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主旋律,这首跃动的歌曲如何在人生的每一个驿站留下欢乐的音符?同样,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勇气走到最后,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⑥
⑥由生活引入到自己的求学、成长,紧扣扩写的材料,水到渠成。
这篇习作抓住“持之以恒方能走向成功”这一观点,从事实和道理两个方面补充论据。扩写后,材料详实,内容具体,观点更有说服力。在写法上,作者采用正反对比的手法,两正一反,从不同的侧面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论述精辟,结构清晰,是一篇不错的扩写文。
教师点评
议论性文章扩写注意事项:
1、忠于原文的观点。
2、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1)找到中心论点。
(2)找到分论点。
(3)围绕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找到恰当的论据。
(4)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完成论证。
(5)联系现实,指出观点的现实意义。
小 结
学习扩写——修改润色
扩写时,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
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
(海南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观。一进展厅,这艘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如梦境般,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
中考真题
要求:
①自拟题目;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真题解说】这是一道扩写题,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扩写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写作时要围绕材料中的情境进行补充和扩展,可选择一两个扩写点进行构思。“古沉船”“回到几百年前”和“奇幻之旅”是想象的关键点,要抓住这些关键点,通过想象,补充背景,叙述经历和故事,抒写感受。想象要合理,表达要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