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下雨了—认识钟表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下雨了—认识钟表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30 20:5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下雨了—认识钟表》 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结合现实情景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好吗?“小小马儿跑不停,日日夜夜不休息,嘀哒嘀哒跑不停,提醒人们争时间”。(钟表)
2、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在哪见到过什么样的表?”结合学生回答欣赏各种钟表的图片。“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常要用到钟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接受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初步认识钟面。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带的钟表,提问:你从这些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交流上述问题。
(1)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生可能回答:钟面上有两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细较长的是分针),
(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12个数字。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唤起学生对钟表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思考,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认识钟表。
钟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你瞧!有一天下雨放学后,王老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的家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呈现教材信息图)
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小青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小林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写出来。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认识整时
现在我们先来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多媒体出示小力到家的钟表图 )
(1)学生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先自己认读,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认识整时的方法。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钟面上长针(分针)指着12,短针(时针)指着5,就是5时。这就是整时。如果分针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4)生动手拨钟,“现在请你自己拨一个你喜欢的整时,同桌互相看看”。
(5)巩固练习: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大屏幕出示钟表时间图)
(6)游戏:比比谁最棒!
男、女生比赛拨钟表。
设计意图: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采用分层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难点。
2、几时半的认识
那小云又是几时到家的呢?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自己认读,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介绍认识几时半的方法。
(3)组织辩论,突破难点。
在交流汇报时,学生可能出现5时半和6时半的两种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突破难点。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超过6了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4)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认识几时半的方法:钟面上分针指在6上,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较小的那个数表示的就是几时半。
(5)生动手拨钟,“现在请你自己拨一个你喜欢的半时,同桌互相看看”。
(6)游戏:拨钟比赛。
根据多媒体演示要求,动手在钟面上拨出正确的半时。
设计意图:在认识整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动手体验,进一步理解半时的表示方法,通过合作交流,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快几时、几时刚过的认识
(1)多媒体出示整时:7时钟表图。(学生说出时间)
再出示快7时钟表图和7时刚过钟表图,“这也是7时吗?”(生回答不是)
(2)观察快7时钟表图,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生:不到7时)
(3)学生观察7时刚过钟表图,使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生观察发现规律)
(4)学生小结:当分针接近12时,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快几时;当分针刚刚超过12时,时针指在几上,就时几是刚过。
(5)那小青和小林是什么时候回家的?(快6时和6时刚过)
(6)游戏:比比谁最聪明!
多媒体出示钟表时间图,学生说出时间。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当中,学生经历了认识钟表的过程。结合整时来进一步认识快到几时与几时刚过,通过对比观察,形成直观体验,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的正确识记。通过区别“6时刚过”和“快到6时”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钟表,构建时间观念打下了基础。
4、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
(1)学生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2)请一个小组内的四个同学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把四个钟表面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通过板贴,复习回顾钟表的运动规律,进一步复习本课所学的四种表示时间的方式,加强识记。通过比较时间早晚,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总结收获。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2、钟表在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大,它是掌握时间必不可少的工具,你能谈谈自己是怎样安排时间的吗?(学生谈)
3、回家以后,同学们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时间表。
设计意图:安排与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和情景问答,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制定时间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意识。
五、课后反思。
整个学生过程,学生是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学生氛围中学习钟表知识的,通过多说、多交流、多动手,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
1、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钟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来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对某些问题还一知半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例如:看钟面、读时刻,都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
2、尊重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敢“动”。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学习。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四人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3、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时间安排,有机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体验了用数学的乐趣,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