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练习题
选择题
1.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反映了他渴望(
)
A.两岸对峙
B.“台湾独立”
C.祖国统一
D.反攻大陆
2.“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对这段表述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
②统一后台湾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③台湾比港澳享有更多的自治权
④台湾自己管理其内部事务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1987年海峡两岸同胞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一国两制的出台
B.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C.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4.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和台湾的两个民间团体开始对话,即后来的“汪辜会谈”,推动了两岸经贸和科技文化的交流。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是( )
A.首先实行“三通”的原则
B.贸易往来、平等互利的原则
C.和平共处、互不干涉的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
2019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说:“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
)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经济交流问题
C.发展问题
D.国共两党关系问题
6.闸门一旦打开,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洪流便再也无法阻遏。两岸人员的往来逐年递增,1992年已超过100万人次。两岸经贸交流越来越频繁,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双方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大幅增加。材料强调
( )
①台湾与大陆合则互利双赢
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③台湾与大陆恢复交往是大势所趋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电视荧屏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台湾艺人的身影:欧弟主持的《天天向上》,林志颖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儿》;你也可以看到李宇春等大陆艺人在台湾舞台上靓丽的身影。这主要说明了( )
A.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B.大陆明星实力不如台湾明星
C.台湾同胞完全赞同“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
8.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台湾作家钟理和的话反映了台湾同胞渴望_________的心理。( )
A.回到大陆
B.“台湾独立”
C.维持现状
D.祖国统一
9.土豆,在大陆称“马铃薯”,在台湾叫“花生”……为了克服交流的障碍,历经近3年努力,两岸合编的语文工具书《两岸常用词典》于2012年2月编纂完成。它(
)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0.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 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
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11.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怀抱
12.
下图是某台湾老兵阔别家乡38年后与亲人团聚抱头痛哭的情景,这一幕最早发生在哪一年( )
A.1978年 B.1987年
?C.1992年 D.1995年
13.
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出版界出版台湾图书达千余种,印数近亿万册。其中,仅台湾的文艺作品即出版了七百余种(截止到1990年)。另外,台湾出版界出版的大陆图书也有几千种,其中也是以文艺作品为多。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文化交流频繁
C.相互交流仅限于文化领域
D.“一国两制”构想已变为现实
14.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下列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解放台湾
B.20世纪50年代中期—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1978年—实现“三通”
改革开放之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5.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 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
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16.
下面漫画反映了( )
A.“一国两制”不能实现?
?B.乘坐飞机心情愉悦
C.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D.“台独”分子活动猖獗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材料一 海峡两岸交流简表
时间
事件
1979
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
1989
年
台湾居民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万人次
1990
年
两岸民间交往达100万人次,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
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009
年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他希望两岸兵戎相见永不再现
2015
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材料二 2018年11月13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在香港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说,4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两岸关系好,台湾才有前途,广大台湾同胞才有光明未来。
材料三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回答,表中所列事件说明了什么?
(2)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和“九二共识”的共同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两岸关系好,台湾有前途”?
(3)目前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有哪些?就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18、
材料一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
材料三
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美元,台湾同胞来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的名称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
(3)联系材料二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1-5CACDA
6-10DDDAB
11-16BBBCBC
17、(1)说明了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共同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下,落实好“一国两制”,增进大陆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3)“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祖国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言之有理即可)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2)一国两制;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由两岸的隔绝状态发展到人员、经济、文化广泛交流。
党和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