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7 19: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注: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嗟叹(jiē ) 踱步(dù) 嗔怒(chēn) 愀然(qiāo)
B.干涸(hé) 狼藉(jí) 旷野(guǎng) 袅娜(niǎo)
C.酣睡(hān) 湍急(tuān) 隽永(juàn) 庐冢(zhǒng)
D.舳舻(zhú) 桎梏(kù) 形骸(hé) 如火如荼(chá)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B.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刘宋诗人谢灵运。
C.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他把祖传的珍藏多年的明清字画义无反顾地献给了历史博物馆。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进这一陌生的境地。
B.为了响应市政府建设“森林城市”的号召,植树节时,学校派出了几十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劳动。
C.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近些年有个现象: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倾向于选择就业机会多的热门专业,可是四年后热门专业往往由于毕业人数太多,反而成为最难就业的专业。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温家宝指出,当前中德关系发展良好,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D.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角豆、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
二、古诗文阅读 (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一)游灵岩记①
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虚。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本文有删改)
(二)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本文有删节)
注释: ①《游灵岩记》,作于1364年——1366年(元代至正二十四至二十六年)张士诚据苏州自称吴王期间,记叙了作者奉陪张士诚所任命的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游苏州灵岩山及赋诗之事。灵岩:山名,又称砚石山,在江苏苏州西南,春秋末,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有古迹多处。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曲折。
B.如鄙予之陋者。 鄙:谦词,称自己。
C.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 得:收获
D.而属启为之记 属:通“嘱”,嘱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盖专此郡之美者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B.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②然力足以至焉
C.①有其地而非其人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②而亦与其有得焉
7.下列四句中句子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B.皆吴王夫差 ( / view / 2895.htm" \t "_blank )宴游之遗处也
C.此余之所得也 D.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
8.下列对两个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一)作者先说灵岩山于“峰联岭属”之中一山独秀,像是不肯和众峰排列在一起独具匠心地突出灵岩山之“异”,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B.选文二说明了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
C.选文一说山与人两相对应,有这样的山而遇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揭示的游观之理和选文二一样。
D.两选文都是山水游记,两者全文均将记叙、写景与说理紧密结合。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虚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3分)
译文: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分)
译文: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诗的前两联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3分)
(2) 请通过诗中诸多意象简要分析作者复杂的情感。(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信可乐也!
(3)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4)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题 (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文化——一种诗性的文化
诗歌在中华文化里成就较高,在整个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而诗歌,便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如果说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他们的哲学中,那么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
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为“诗”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从“诗经”到 “楚辞”再到 “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再到现代的自由诗,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无论何时,都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传统中,人们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而诗词更重意境,因而,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它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凡有人烟处,皆有诗歌:喝酒、行酒令,说的是诗;奏乐、起舞处,唱的是诗;挥刀、舞剑时,吟的是诗。如果说,艺术的发展总是以“人生”做基础,总是激励人们思考生活、批判生活和指导生活的,那么诗歌便指导着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我们追求诗中的理想境界,感悟诗里的人生哲理,不论是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们从诗词中领悟生命、从诗词里关照人生。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与西方语系相比,汉语的精炼美妙是不言而喻的。汉语在词汇上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在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语音上也会因声调不同而带来不同的色彩。更何况诗词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诗歌具有音韵美,和谐美。一个民族的语言,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诗词有利于形象性的表述和艺术性的展现,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辜鸿铭说,“汉语是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
古代中国,无论是自发的艺术创作,还是自觉的艺术理论,都没有将感性和理性割裂开来。这使中国文化长于实践理性而短于思辨理性,而西方文化偏向理性。例如,传统的火药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而活字印刷更不具备理论科学的特征。在雕塑、绘画、书法、小说,甚至园林艺术方面,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人一开始就不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于是,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小说或书法,总有一种“气韵生动”的美学效果,都达到了一种“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而意溢于海”的精神境界。而在戏曲文化和园林艺术上,总让人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实现了一种“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审美理想,实为一种登峰造极的艺术形式。
中国没有“掷铁饼者”,没有《圣经》,没有《哈姆雷特》,没有凡尔赛宫……但中国有《诗经》,有《离骚》,有《红楼梦》,有紫禁城,有苏州园林……我们只要将它们拿来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谁更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谁更在乎天人合一,谁更懂得和谐美。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可以不懂天文、历算知识,不懂科学哲学,但却必须用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这种特有的行为方式和休养方式,不正是“诗性文化”的显著标志吗?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现了中国的诗性文化之特征。
B.西方语系不具有汉语那种精炼美妙的特点,因而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
C.中国文化在雕塑和绘画方面,不是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而是着重追求一种“气韵生动”的境界。
D.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不懂天文、历算知识和科学哲学,却懂琴、棋、书、画。
E.汉语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艺术受诗歌的影响颇深,中国人连挥刀、舞剑时,吟的也是诗。
B. 在古代中国,火药并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这反映了国人只崇尚感性而不重科学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中没有“掷铁饼者”,中国艺术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D.中国有紫禁城,中国建筑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和谐的审美情趣。
14.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哪些方面的不同?(4分)
15.请结合全文分条说明中国文化为什么是一种诗性文化。(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共15分。
山月曾是旧时友
余世磊
①夜阑人静,万家灯火次第熄尽,一轮小城月,这才怯怯迈了步子,移向中天,照亮些残留的夜色、人迹。你看,那月亮是瘦弱、苍白、营养不良的。
②我是弄不明白:不同地方的月亮,为什么差别那么大?故园的那轮山月,那么大,那么白,那么亮。故乡的山是朴实的,一座连着一座,既无入云之高,亦无斧削之奇。如果说,山月是山养的,那么,山月肯定最得山的喜爱,是山的心肝宝贝,把山水的精华都给了它,才养育出如此一轮山月。同样,山月也是爱着山的,年年岁岁,与山相倚相伴。而且,爱屋及乌,也爱着山里人、草木、山里的一切。
③月照山中,山中还是山中,但被月光照亮,给人的感觉,总疑换了一个地方。好多人家,都不点灯,开了门窗,放进一片片月光,在月光里闲坐、喝茶。如果你再仔细地看,月照是别有用心的,该亮的亮,该暗的暗。那些贫穷的、不雅的东西,都被隐去,那些富有的、美好的东西,越发清晰了,还有那些牛栏、猪圈等,是有点肮脏,月照藏不住它们,就把它们弄得模模糊糊,让人看不清楚。最美,莫过于夏秋黄昏,下了一场暴雨,雨后云开,山月来照。有雾,东一团,西一团。山峰、河流、村子都在雾中,藏一半,露一半。一天疏星、数村灯火,远几点,近几点。让我忘情啊,不似人间似天堂。
④是的,天路是清冷的、孤单的,山月并不愿去走,而更愿下到山中,呆在我们的村里不走。一群村童疯玩,和山月捉迷藏。山月躲了起来,有时在草垛后,有时在树林中,有时在屋顶上,有时在水井里,村童们怎能找到它呢?为头的那个小家伙,累了,靠着草垛坐下,偶尔一回头,那样一轮山月,突然出现,妈呀,吓了他一大跳,甚至让他生气了,不再和山月玩了,召拢了伙伴们,捉萤火虫去。好一群淘气的村童!山月一笑,赶紧升至村庄的半空,照亮他们跑着,追着,别摔了跤儿。
⑤夜来无事,我爱到住在小学的张校长家坐坐,我爱到道班里的小汪那里聊天,偶尔,我还爱到李家屋的术坤家打牌。走夜路,有山月作伴,我就什么也不怕了。山月还要去送很多人。有人荷了锄头,去田里看水;有人背了竹篓,要出去钓鳝;还有人从外面归来,耽误了车船,深夜还没走到家里……这一个夜晚,山月要送多少人,或去,或归,哪一人能做得到呢?山月不来的夜晚,也好,我们安心呆在家中,做点自己的事情。不要问山月为何不来?山月肯定也有它的事情。山月会来,绝不会失约,我们又可邀了山月,去夜行、访友、观山中风景,这才让人更加珍惜,这才让人更加体会其中之美。
⑥那山月光有一种极强的穿射力,能把人照透的。有时,我离开家,在那山月光里散步。走着,走着,我突然生出一种害怕,不敢在那山月光里久久逗留,更不敢去面对山月。因为我觉得,隐藏在我内心里,有着不少丑陋、邪恶的东西,譬如懒惰、抱怨、自私等等,会在这山月光里暴露无遗。但我还是战胜了自己,勇敢地站在那里,借着那山月光,正视起自己的内心,一一剔除那些丑陋、肮脏的东西。踏月归来,步履轻松,心情喜悦,我不能说我变得怎样,但比起以前的那个我,肯定多了一份纯洁、一份善良、一份高尚,我这才觉得自己配作山月的朋友。
⑦在山中,除了那些人,那山月,还有那幽兰,那鸣虫,那白鹭,那绿蕉,那窗前一枝梅,那屋角一篷竹,那岭上几棵松……多少我旧时师友,真的是久违了!
(选自2010年第10期《散文》,有删改)
16.文章以“山月曾是旧时友”为题,开头却从小城月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17.在文章的③④⑤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山月与山、山里人相依相伴的 (5分)
18.纵观全文,概括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9.“下岗”一词我们耳熟能详,请根据它在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不超过5 字。(6分)
(1)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上场的一句“如今我的两颗门牙也光荣下岗了”把电视机前的我逗乐了。
(2)自从“三农”惠民政策出台后,原来泥腿子出身的他在城镇结合部建立了一家民营企业,给一些城市下岗职工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3)单位采取末位淘汰制后,原来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时时都面临着下岗的危险。
20.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不得改变原意,可添加必要的词语。(6分)
土耳其总理居尔表示接受土耳其议会2003年3月1日否决了政府提出的关于允许美国在土耳其境内部署军队开辟打击伊拉克的“北方战线”的议案这一结果。



六、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如果人生是一条航行的船,那么朋友就是不可或缺的黄金罗盘,他可以指引你走向正确的方向,从而到达胜利的彼岸。朋友,并不一定是一个人,还可以是一个物品,一种情操,一种精神。
请以 “与你为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②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 2012.1
1 2 3 4 5 6 7 8 12 13
C C D C B A D C BD B
注: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答案】C【A踱步(duó )愀然(qiǎo) B旷野(kuàng) D桎梏(gù) 形骸(hái) 如火如荼(tú )】
5.【答案】B【此处亟读qì:屡次,多次。读音为jí时,是快速急迫之意。】
6.【答案】A【A都是结构助词,“的”。B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目的。C项①表转折的连词,②表递进的连词,“而且”。D①兼词,相当于“于此”。②语气助词】
7.【答案】D【D是定语后置句,其余都是判断句式。】
8.【答案】C【揭示的游观之理和选文二不一样。】
9.(1)断句(4分)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虚。(每错两处扣1分)
(2)翻译(6分)
①山的景致不同与寻常,尚且能等待人来看(自己),更何况人不同与常人呢?
(众1分,见1分,句意1分)
②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至,1分,其,1分,句意1分。)
10.(9分)(1)威势强大与险恶。比喻和夸张。(景物特点1分、修辞2分。)
(2)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
③“少年”与“今头白”形成对比,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答出任意一点2分,两点4分)
11. (6分)(1)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2)所以游目骋怀,亦足以极视听之娱。
(3)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2.(5分)【答案】BD(B.“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属臆测,文中无据。D原文是“可以不懂天文、历算知识”而非“不懂天文、历算知识”。)
13.(3分)【答案】B.(“只崇尚感性而不重科学”之说与原文不符。)
14.(4分)【答案】
①中国文化以诗歌代表,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
②中国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西方文化偏向理性。
③中国文化具有和谐美的审美情趣,西方文化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16.(4分)【答案】
描写“小城月”的胆怯、苍白引起下文对故乡山月的回忆(1分)反衬(1分)出山月的大、白、亮和富有活力的特点。(2分)
17.(5分)【答案】
月照山中令人忘情,月光下的山村,不似人间似天堂;山月与孩子们嬉戏游乐并且关爱着他们,给孩子们带来无限乐趣;给夜行者带来光亮。(答出1点得2分,2点4分,答出3点得5分)
18.(6分)【答案】
表达了对故乡美好多情山月的喜爱(2分)抒发了对天堂般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体现了对那种淳朴自然生活的怀念与向往。(2分)
19.(6分)【答案】(1)脱落;(2)失去工作;(3)解聘。(每对一处得2分)
20.(6分)【答案】
土耳其政府提出了关于允许美国在土耳其境内部署军队开辟打击伊拉克的“北方战线”的议案。
土耳其议会在2003年3月1日否决了这一议案。
土耳其总理居尔表示接受议会否决这一结果。 (每句2分) 21.略
【参考译文】  
吴县东面没有山,只在城西,山峰联在一起,山岭相叠,数量诸多;山势有起有伏,而灵岩就在其中,拔奇挺秀,像是不肯和其他山峰混为一伍。远望过去,都知道灵岩与众不同。
  从山下往上走,有一座亭,在半山,大概建在这里,路人不必费太多体力就可以在此稍事休息;由亭往上,有一处幽深曲折的洞,有人说是西施洞;这里还有旺盛的泉水,相传是西施濯花之处,这里都是过去吴王夫差宴游的遗迹了。其上有草堂,可以宿息;有琴台,站在那里可以远眺四周;有轩,可以看到对面的洞庭山,轩名抱翠。有阁,可以俯瞰太湖水波,阁名涵虚;虚明动荡,因此称为奇观阁。吴郡最美的山是灵岩,而灵岩最美的地方,则是此处了。
  我是吴县人,来这个地方很多次。但是每次灵岩似乎都将幽境胜景隐藏了起来,因此看不到山色的美,也找不有什么不好来,也许灵岩是存心鄙视我这样浅薄的人吧。今年春天,我跟随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介公和其他十个客人再来游玩。爬到了高处,优美的山景主动出现了;进入深山,奇石自然出现了;山间雾气也为之舒展,杉树桧树也随风起舞。灵岩山,大的,小的,明显的,不明显的景色,都争着显现出它们的姿态,不再隐藏起来,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对于这山是从今天才开始明白,其实过去并不了解。
山的景致不同与寻常,尚且能待人来看,更何况人不同与常人呢?饶公观看景色有得,命随同的客人赋诗,嘱咐我为之记。我说:“天下诡奇的地方不多,而人也并非每次登山都能体会到登临的乐趣。山被人欣赏,而人欣赏山,两相成映(意为有这样的山而遇到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都不能算完全获得游览的快乐,所谓这样,疑后面所指名山、名士)。现在灵岩是名山,诸位是名士,想必真是互相不负其名。难道是偶然吗?是因为人们看到风景而心中理解,景物被领略到而理趣得以被体会吧。而我不过是粗陋的人,也跟随其中有所体会,不也是一种幸运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