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5-21 20: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九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词默写。(10分)
(1)蒹葭采采, 。(《诗经 蒹葭》)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3)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 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 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8)在古诗文的天地中,我们曾那样近的与一位位千古风流人物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不曾忘陶醉于《醉翁亭记》中优美的四季景色“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的欧阳修。不曾忘《出师表》中那洞察到“亲小人,远贤臣, ”的诸葛亮。亦不曾忘《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那聊发少年狂,呐喊出“ ,西北望,射天狼”的苏轼;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分)
盐城, 一坐已有2000年历史的海盐之城,红色之城,水绿之城,也是近年迅速jué( )起的汽车之城,它将在江苏省新一轮沿海经济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璀còn( )的明星,在黄海之宾,在东方最大的湿地之都开拓创业,谱写动人篇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jué______起 璀còn ___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3、下列句了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文不加点,这是很不好的现象。
B、在扬州见面后,小张要北上北京,小李要南下广州,于是就在扬州分道扬镳了。
C、在中考誓师大会上,李明信口开河地说: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将① — ⑤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5.下面是某位同学的作文片段,请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4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①为了开好运动会,学校组织了有意义的一次除草活动。②中午,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和同学们尽情地玩耍起来。③没想到:学校分给我们班是那块长着许多带刺植物的地方。④男生用铁锹将根铲断,我们女生便将它们拖到垃圾堆。⑤一不小心,手臂被小毛刺扎了一下,疼得我差点叫出声来。⑥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疲力竭,疲惫不堪,我便忍痛苦干起来。
要求:(1)删掉片段中与中心无关的一个句子。(1分)
(2)片段在语言表达及标点使用上有毛病,请选择3处加以修改。(3分)
6、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公司公然拍卖流失的圆明园兽首铜像,引起了华人及欧美各国的强烈关注。围绕这一事件,我班以“铭记历史,理智爱国”为主题举办班会。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8分)
⑴为营造活动气氛,板报上需要写一条标语。请从下列征集到的标语中选择一条,并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1+2=3分)
①兽首寄托爱国情。
②流落的兽首,国耻的见证。
③兽首回家路漫漫,中华儿女当自强。
选择 (填序号),理由
⑵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抗议,而欧美主流媒体却声称“中国应买回自己的文物”。请综合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两条理由,驳斥这一观点。(3分)
【材料一】
2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记者会上,就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圆明园流失铜像一事,发表了如下讲话:“众所周知,相关文物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掠,并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珍贵文物。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文物专家坚持认为,圆明园兽首铜像的真正价值不过几十万元人民币,现在鼠首、兔首铜像的拍卖价格已高达2亿元人民币,明显属于人为炒作的结果。拍卖者利用中国人的爱国热情牟取暴利,是无耻的行为。
驳斥理由①

⑶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请在“班会留言簿”上写几句话,表达大家的这种心声。(用上“今非昔比”“坚定不移”两个词语)(2分)
7.名著阅读(5分)
1699年,英国外科医生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被小人捆住,运到京城献给国王。当另一小人国 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他潜入水中,用长绳和钩子把那个小人国的战船都拉回了利立普特国,利立普特国未发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
①选段出自《 》,作者 。外科医生是 ,另一小人国的名称 。
②千百万人熟知的“Yahoo”网站,就是在名著的第四卷中提到的怪物“ ”,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回答8—9题。(6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与诗题相呼应,全诗前十句重在写 ,后八句重在写 。(2分)
9.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处(2分)

10.简要品析结句中“空”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11~14题。(共16分)
【甲文】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 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1.解释下列词语。(4分)
(1)门庭若市: (2)面刺
(3)不相说: (4)走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2分)
1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1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4分)
(三)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15—19题。(15分)
谦虚是一种人生境界 游宇明
①央视10台《大家》栏目做过一期周年特别节目,特别摘取了主持人采访丁肇中、彭桓武、陈省身等大科学家时的情景。主持人问试验物理大师丁肇中:“有人说您是一个少见的天才,您自己怎么看?”丁肇中回答:“不是。”主持人采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彭桓武:“你觉得自己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这位老人说:“中国的两弹一星就像一栋房子,我是大门前那两个石头狮子。”主持人采访数学大师陈省身:“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您的老师、几何学大师嘉当?”陈省身回答:“我不超越他。嘉当是超越不了的。他的数学能力绝对比我高。”
②丁肇中、彭桓武、陈省身这些人物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丁肇中曾经发现了J粒子,刚刚40岁就荣获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彭桓武是中国两弹一星的技术负责人之一,被称为两弹元勋;陈省身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他以对高斯·邦尼公式的证明、对纤维丛几何理论的贡献获得沃尔夫奖(被称为数学家的诺贝尔奖)……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人在谈到有关自己的事情时,显得那么谦虚、平和。
③我们习惯于把一个人的谦虚当成美德。一个人有了不凡的成就,在言谈间把自己放得很低,大家就觉得这个人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懂得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们唯独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成功者的谦虚是出自做人方面的考虑,还是出于内心对自我的认知?
④在我看来,谦虚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自省。一个人越是知识渊博、才华出众、成就非凡,他的眼界往往越高,对世界无限、人生有限的认识越深刻,也越能感到自己做的那点事微不足道。因此,在我们看来已经是非常谦虚的行为,在当事者看来,自己不过是说了真话。
⑤想起一个笑话:一位学生问老师自己何时可以取得学位。老师说:当你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时,可以得到学士学位;当你认为自己有所不知时,能够获得硕士学位;当你感到自己一无所知时,你会被授予博士学位。这位老师是非常聪明的,他用调侃的方式阐释了一个道理:人对自我缺失的认知与其知识、能力成正比。这大概是伟人谦虚的一个重要原因。
⑥谦虚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一种反馈,谦虚是我们生命抵达更高层次的一把钥匙。学会谦虚吧,学会了它,我们也就学会了怎样在飘泊不定的人生之海上撑稳自己前行的船只,学会了如何让生命一步步走近世界的深处。
15.开头列举三位大科学家的例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6.作者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人生境界”?(3分)
17.下列名言最能作为第④段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真正的谦虚是最崇高的美德,是美德之母。——(英国)丁尼生
B.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法国)柏格森
C.水深的河寂静,博学的人谦逊。——蒙古谚语
D.向平辈谦虚是和善,向下级谦虚是高贵,向所有人谦虚是安全。——(英国)莫尔
18.结合语境,对第⑥段划线句作简要赏析。(1+2=3分)
19.简要说说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8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 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 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 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20.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3分)
答:
21.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6分)
答:(1)
(2)
22.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答: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答:
2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 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4.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答:
三、写作。(60分)
25.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是什么?美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万事万物的身后轻轻躲藏,将自己的动人魅力悄悄展现。她是歌手嗓中悠扬的声音,她是文人笔下流动的灵气,她是花草树木天然的光泽,她是你我脸上亲切的微笑……有人说:只要表现了生活的“真”,都是美的。
请以“ 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标题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是一种美
11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