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三彩骆驼载乐俑,釉色鲜明润泽,造型生动优美,透过这件艺术品,人们遐想着1300多年前唐朝都城长安街头一群胡汉艺人骑着高头骆驼载歌载舞的浪漫情景。其实,由于它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观者只是陶醉于俑塑的从容、和谐之美,忘却了这实际是惊心动魄的杂技节目。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三彩骆驼载舞俑
唐代
辽三彩
宋三彩
明代生产的三彩琉璃陶器
辉煌时代—唐三彩
黄地三彩
康熙墨地三彩
康熙素三彩卧牛摆件(虎皮三彩)
民国虎皮三彩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
清乾隆
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花鸳鸯莲花纹盘
元
北京故宫博物院
将军俑
秦
陕西兵马俑博物院
艺术记录的…
…
你想过艺术给科学带来了什么吗?
中国曾有犀牛分布,古文物可以作证。
下图:小臣艅犀尊,殷商后期作品。生动、古朴,被喻为“中国雕塑开篇之作”。上图:错金银云纹犀尊,战国中晚期。两器皆取象苏门答腊犀,说明华北曾有犀牛分布。事实上,三种亚洲犀中国俱备,直到上世纪才完全灭绝。
小臣艅犀尊
殷商
错金银云纹犀尊
战国
你知道这幅作品关注的是什么科学现象吗?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修拉
新印象主义试图用光学科学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
自然科学试验的成果表明,
在光的照耀下,
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
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和块,不经调混地并列在一起。
用这种方法,
颜色的彩度的亮度可以获得最鲜明的效果,
而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眼中的视觉调绘中自然形成的。
也因为他们在具体敷色时用点彩的方法,
所以又被称作“点彩派”。
新印象主义根据这一色彩分割的理论作画,也被称作“分割主义”。
下楼梯的女人
杜尚
(油画)
对比两幅作品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据说,杜尚曾经在一个搞摄影的朋友那里看到了一张重复曝光的底片,底片中连续动作互相重叠的现象,给了画家很大的启发。
高速拍摄的沙滩排球
(摄影)
介绍你了解的绘画作品,说说作品与科学的联系。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从事光学和几何学研究,发展出透视法和明暗法,可以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在此之前,科学家从未注意过这个问题。
艺术家们研究透视,不但为科学——特别是光学——研究拓展了视野,更直接帮助了科学家,使之成为科技制图的有力工具。
雅典学院
拉斐尔
艺术和科学相互作用……
艺术家借助科学使得艺术科学化,科学化了的艺术又回过头来哺育了科学……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即发端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
摄影艺术作品欣赏
现代科学家认为这一设计可能永远不会飞,但这仍旧是达·芬奇最著名的发明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将达·芬奇视为双旋翼直升机概念的鼻祖。
科学与艺术的巨匠——达·芬奇
你知道这是什么设计吗?
达·芬奇设计的“直升机”
他在这张设计图旁边写到:“如果有人用一大幅涂上树胶的麻布,每边长12码,高12码,那么不论他从多高处跳下来,都不会受伤。”
英国人尼古拉斯依照达·芬奇设计的方法制造了一个降落伞,由一个离地面3000米高的热气球上跳下,结果安然无恙。
达·芬奇于1483在在一本记事簿上绘制了人类第一个降落伞的设计图(下图)。
张衡(78-139),字平子,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后人誉为“科圣”。
上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王振铎,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描写,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复原了我们看到的这个张衡地动仪。
地动仪
张衡
人体红血球(显微照片)2009年
疱疹病毒(电子显微照片)
猜一猜,这两幅美丽的图片是什么?
其实,这是太空望远镜拍下的太阳的表面图片。
这张图片像不像一幅抽象画?
科学与艺术的感觉那么的相近……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
说过:科学家可借艺术之
瓦,攻科学之坚;艺术家可
借科学之梯,攀艺术之峰。
也就说,看似感性的艺术和看似理性的科学之间并没有一条深深的鸿沟,两者做到极致之后是相通的。
最高明的艺术,一定是符合科学家所发现的自然法则;而最艰深的科学,也能从中窥探到壮观瑰丽的艺术魅力。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第四届“科学艺术展”上,该校等离子体物理学实验室博士后研究人员杰里-罗斯的作品“氙等离子体加速器”获得了一等奖。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艺术展每年举行一次,今年聚焦于与能源主题有关的科学图像。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在高科技下诞生的自然与艺术高度统一的作品。
水的表面张力
根据对表面张力影响的深入研究,戴维-海因斯制作出这张水滴与水表面激烈碰撞的照片。
事实上,海因斯错过了拍照的最佳时机,没料到歪打正着,呈现给我们这张奇特的水状“王冠”,而非水底和水池之间表面张力的相互作用。
为制作这张照片,仅仅持续十万分之一秒的光脉冲被用以“冻结”溅在半空中的水滴。
磁场与磁岛
高能粒子在天体物理学的起源依旧是个谜团。一个名为“磁重联”的过程或许能将磁能转换为粒子能。
在这一过程中,磁场最终被局限于磁岛(在这张照片中是红色团状物),而高能粒子却蜿蜒于磁岛(在这张照片中是黄色轨迹)之中。
虽然这张由普林斯顿大学洛仑兹-希伦尼和安纳托利-斯佩特科维斯基制作的照片与物理学毫无关系,但它在视觉上类似于分子生命中的能量释放。
癌细胞
1947年,英国匈牙利裔物理学家丹尼斯·盖伯发明了全息投影术,他因此项工作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0年3月9号晚,世嘉公司举办了“初音未来”的全息投影演唱会。投影机直接背投在全息投影膜,是全息,但不是最理想化的全息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