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一、导入: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剪头发,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的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聚会到天明。
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让你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是糟糕。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你反而在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
终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他们像榔头痛打着你心。
为我们洗澡穿衣,牵手走路,为我们远行牵挂的母亲,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读了这段话有没有一点感动?请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妈妈我想对你说……
走进《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生字词预习检查
匿(nì)笑 :偷偷地笑。
祷告 :向神祈求保佑。
衍(y n)
四、听课文示范朗读,注意其朗读技巧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轻松活泼,表现儿童的调皮。
①读准字音 ②停顿恰当 ③读出重音 ④ 读出感情
金 色 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五、整体感知 互相讨论
1.我听到了一个 的孩子?(活泼可爱、热爱母亲)
2.我听到了一个 的妈妈?(慈爱善良、疼爱孩子)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①文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几次嬉戏?
②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纯真的母子之爱
妈妈 我(金色花—圣树)
做祷告时 散发香气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 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③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六、问题探究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为了跟妈妈捉迷藏?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2、 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七、体验与反思
在这首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八、小结
母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诠释,也赋予它太多内涵。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想起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
九、作业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请同学用“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 的句式或自由的句式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倾诉对母亲的爱。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附:一首小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