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欣赏 伦敦德里小调|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欣赏 伦敦德里小调|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03 08:0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伦敦德里小调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2011 人教版
教材分析 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北部的一个小城。〈〈伦敦德里小调〉〉又名〈〈伦敦德里之歌〉〉或〈〈爱尔兰民歌〉〉,它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改编者是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此曲感情强烈,扣人心弦。
原曲采用单二部曲式写成的,大调式,4/4拍。其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其第一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整个音乐充满了热爱生活及憧憬未来的美好感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2.能够分辨乐曲两个乐段在旋律、节奏、音区和力度上的不同。
知识与能力目标 3.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分辨小提琴的音色,能够哼唱主旋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难点 分辨两个乐段的音区、速度、力度和情绪上的不同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欣赏法等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情景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整个课堂成为快乐的海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用柯尔文手势体会音的高低,一起做律动 随教师做律动 感受体会音的高低
2、听一听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
学生听音乐
回答小提琴 初步感受音区的不同,以音乐为导入材料,注重音乐教学的本体性,使音乐教学更加亲近学生,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
2、介绍小提琴
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中的弦乐曲,有四根弦,其音色明亮、优美,音域很宽,表现力非常丰富,有“乐曲皇后”的美称。
了解小提琴的知识以及乐曲的特点,并能分辨小提琴的音色
二、整体欣赏
1、简介乐曲
我们刚才听到的是这小提琴独奏曲《伦敦德里小调》的主旋律,伦敦德里是北爱尔兰的一个小城,这首乐曲是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改编而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伦敦德里小调》。 闭眼聆听音乐
对乐曲有初步感受,能够对整首乐曲先有一个音乐风格上的把握。
2、聆听乐曲
请同学们认真聆听音乐,想象一下德里这座小城优美的自然风光。 生1:在夕阳下漫步
生2:在田野欣赏落日 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表达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3、画图形谱
这首乐曲整体重复了两遍,伸出手,一起和老师来画一画图形谱,来感受一下。
和老师一起画图形谱
通过画图形谱,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根据乐曲的音区来划分乐段,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划分乐段
谁来说说这首乐曲的音区有什么变化
所以按照音区的变化我们把它分为第一乐段、第二乐段 学生回答后面变高了

三、分段欣赏 1、这首爱尔兰民谣,原是一个世纪前,一位爱尔兰父亲写给即将从军的儿子。父亲的音色是怎么样,儿子的音色是怎么样,你认为两个乐段分别适合表现哪一个人物呢? 学生回答父亲是第一乐段,儿子是第二乐段
学生能够分辨不同乐段对应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加的理解乐曲的内涵。
2、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父亲对儿子说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欣赏第一乐段
生1:儿子,不要担心父亲,勇敢的去战斗吧
生2:儿子照顾好自己,父亲在家等着你平安归来 通过多次聆听,学生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会带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
3、儿子他对父亲又说了什么呢?音乐的速度是。
欣赏第二乐段
生1:父亲,请你放心
生2: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4、小提琴的演奏姿势你们知道吗,我们来演奏试试。播放音乐
拉弓子的时候速度怎样?所以都是中速稍慢
学生回答慢 通过演奏主题旋律,拉弓子的快慢,学生感受到乐曲的速度,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活动,感受表现音乐。
5、演唱主旋律
我们来用wu唱唱主旋律
老师给他加上非常优美的歌词我们试试唱唱 学生轻声演唱 在用“呜”模唱中,学生既达到了开嗓练声的目的,又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演唱主旋律,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6、两个乐段,你们最喜欢哪一个乐段呢,为什么?
第二乐段也是我们乐曲的高潮部分。
最富有激情的乐句是哪一句?
所以你觉得乐曲的力度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学生回答第二个
最后一句,音乐音最高
越来越强 用两个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层层递进地挖掘乐曲的音乐内涵,同时感受乐曲力度的不同。
7、听一听乐曲的第二遍,几年以后儿子回来了,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播放音乐
为什么你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第二遍在音区上有什么变化呢?
所以我们音区的不同,也可以表现音乐不同的情绪。 学生聆听
生:儿子回来了,打仗赢得了胜利。儿子和父亲在一起拥抱。
生:儿子发现父亲去世了,抱头痛哭。
学生回答音区更高了,更激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有兴趣的聆听,学生能够明白音区的不同可以表现音乐不同的情绪。
8、完整演唱。
我们跟着歌曲版的伦敦德里小调用你最深情的声音完整演唱一遍。
学生有感情的跟随音乐演唱 学生对曲谱在情绪、速度、力度音区的分析后,再加上歌词有助于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表现歌曲丰富的内涵。
四、拓展 1、我们来演奏一首爱尔兰的音乐作品《大河之舞》 学生跟随音乐演奏
感受小提琴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增加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力与审美能力,同时进一步进行情感激励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
2、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 生:速度快,情绪欢快
课堂小结 2分钟 3、总结
小提琴除了表现情绪优美的音乐外,也可以表现情绪欢快的音乐。希望同学们喜欢爱尔兰的音乐同时学习爱尔兰人民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
布置作业 1分钟 在课下搜集喜爱的爱尔兰音乐
板书设计 〈〈伦敦德里小调〉〉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改编而成的。改编者是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此曲感情强烈,扣人心弦。
原曲采用单二部曲式写成的,大调式,4/4拍。其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其第一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整个音乐充满了热爱生活及憧憬未来的美好感情。
小提琴曲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最后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歌唱性强的优势,因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以乐曲流传的故事为主线,根据乐曲在音区上的特点,把乐曲的两个乐段分为父亲儿子两个角色的对话,通过学生的音乐想象和审美能力,能够更深刻准确的分析理解乐曲在音区、速度、力度、情绪上的不同。更好的体会乐曲的内涵。
例如在初听音乐部分,我没有出示伦敦德里的风景图片,完全靠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闭眼聆听。学生们听完后想象到的画面是那么的感动、浪漫,那么的富有诗意,对于学生们的音乐想象和审美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画完图形谱后,学生能够马上回答出后面的音区变高了,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达到了,同时学生根据父亲和儿子的对话展开充分的联想,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是在这一节音乐课上的突破,学生的思路拓宽了,都积极的跟随着老师的节奏体验音乐,感悟音乐。
正因为有了以上的情感的体验,学生们在演唱歌曲这一环节能够丰富自己的内心体会,并用歌声表达出来。学生的声音优美动听,把这首乐曲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最后的拓展环节,我也选取了和这首音乐相关的爱尔兰民族著名的大型舞剧《大河之舞》,同时演奏乐器也是小提琴,呼应了这节课的主题。学生体会到相同的乐器因为速度力度的不同,表现的情绪就会不一样。最后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回答自然风光、故事情节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充分的发挥想象,把这些更多的情节串连下去,能够更好的理解体会音乐的情绪。在演唱歌曲时,声音的处理上再认真、细致。
总体上来讲,这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能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想象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