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猫》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5-22 09: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过程方法:学习针对事件观点明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学习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
一、导入:说说有关猫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猫哭老鼠、猫鼠同眠、照猫画虎、捉鼠拿猫
歇后语:猫儿念经 ——假充善人;猫守鼠洞 ——不动声色;
猫头鹰抓耗子 —— 干好事,落骂名。
提问: “猫怎样的动作神态你觉得最可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郑振铎的散文《猫》,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什么道理?
二、了解作者。
三、整体感知:
1、正音、释词。
2、概括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通过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了作家对自然、人生的热爱之情,呼吁人们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者。
3、标记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结局、对它们的亡失,“我”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对我的影响
第一只猫花白猫(1-2) 隔壁 要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活泼 宠物 病死 一缕酸辛
第二只猫小黄猫(3-14) 舅舅家 抱来的 浑身黄色,很可爱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宠物 丢失 怅然愤恨诅咒路人
第三只猫丑猫(15-34) 遭人遗弃,捡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死亡 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
(1)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家人对第一只猫的喜欢?
活泼好动:毛色、性情、形态、动作;
带来愉悦(享受生活的快乐)。
(2)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对第二只猫的“更活泼,更有趣”?
性情:乱跑、不怕生人、跃、跑;
本领: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
(3)家人对周家丫头、捉去猫的过路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4)从全文看,写三只猫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经过这样层层铺垫,故事推进到高潮“芙蓉鸟事件”。在这个事件中,猫的负屈含冤与“我”的暴怒虐待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精读第二、三部分,探究下列问题:
1、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2、那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呢? (最能表现主旨)
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被害事件)
审理结果:猫被冤枉了
案件反思:(学生读课文,合作探究,师生交流)
1)在这个案件中,“我”错在哪里? (“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使我认定小猫咬死小鸟)
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难过、自责、内疚。
3)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作者更难过?
我的武断、误解、冤枉、追打,造成猫的死亡,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4)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
5)就小猫受冤这件事,从这件事中,我们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武断,要弄清事实,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过失。
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客观公正。
适当扩散:善待生命,同情弱小者;勇于自责。要宽容、仁爱;不要残忍。
要为他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 (“我”)
3、学生自拟格言:
根据我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每个小组各拟一条格言。格言要求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
教师赠言:努力完善自我!弱小就要挨打!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你想得到幸福吗 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猫)
五、拓展延伸
1、有的人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以貌取人、对弱势群体的偏见· · · · · ·
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对待生命?
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已;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作调查,主观武断。
3、如果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芙蓉鸟,鸟被咬死,“我”会怎样做?
如果是第一或第二只小猫咬死了芙蓉鸟,“我”不会怪罪它,更不会用棒打它。而会责怪张婶不小心,因为“我”喜欢这两只小猫,反而觉得这只小猫本领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可怜猫不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不受人欢迎)
老师感言:猫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人对猫的态度就是人对人的态度。但愿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但愿悲鸣能够沉默,但愿生活无须辩护,但愿人们不再无言。
4、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六、探究写作方法:
1、你喜欢哪只猫?为什么?请结合课文说说。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看到了一只 猫。”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这一处猫的动作和描写可谓文笔的精华,它用朴素的言语创造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我们的想象——小猫逗玩的动态、情态栩栩如生。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D?“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还衔着一只黄鸟。”——一只凶恶的黑猫。
2、从全文看,文章的首尾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养猫的亡失),总领全文;结尾以“我家永不养猫”开拓题意,呼应开头。“久不养猫”是对两次养猫经历的总结,也为第三次养猫做铺垫。
设置伏笔: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去;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蒙冤。
3、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七、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方法,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同学们,无论走到哪里,面对人事,你们一定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板书设计:
第一只 宠物 很活泼
猫 第二只 宠物 更活泼 更有趣↓对比、细节描写
第三只 丑猫 忧郁可怜→不受欢迎→妄下断语—→ 主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