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5.2采松果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5.2采松果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1 08: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采松果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加法交换律。?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一、口算比赛
二、填空
1、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
2、3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快速抢答
通过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及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位值的理解,并为本课新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本环节通过复习旧知,帮助学生加深对位值的理解,并为本课新内容的学习做铺垫。学生回答正确后,通过课件特效及时给予学生掌声进行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一、出示松鼠动画,出示情境图
二、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一只松鼠宝宝正在跟着它的妈妈学习采松果的本领,想去看看它们采松果的结果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采松果”这一课。
(板书课题)
书空并齐读课题
力图创设一种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轻松和愉悦。
本环节通过播放松鼠动画,创设采松果的童话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究新知
一、搜索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
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
问题?
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3、如何列式呢?
二、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如果想要解决“松鼠妈妈和松鼠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列式呢?
2、如何计算结果呢?
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或者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算一算25+4等于多少。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可以与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对计算过程进行二次演示
小结25+4计算方法
回顾一下这三种方法,你发现他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没错,也就是说,在计算两位数25加一位数4的时候,我们都是先把两个个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5+4=9,然后再加上整十数20,最后就等于29,同学们真的非常聪明,能够用这么多的方法来验证25+4=29,那也就是说松鼠妈妈和松鼠宝宝一共采了29个松果。在解决这样实际问题的时候,别忘了要写上单位名称(个)和答。
4、利用所学计算32+5,5+74
三、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根据探索25+4的计算过程,探索25-4的计算方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对计算过程进行二次演示
3、小结25+4计算方法
回顾这三种方法,你发现他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师:没错,也就是说,在计算两位数25减一位数4的时候,我们都是先把两个个位上的数相减,也就是5-4=1,然后再加上整十数20,最后就等于21
4、利用所学计算78-6,34-2
四、总结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再加上整十数。
一、搜索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生1:松鼠妈妈和松鼠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2: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3: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4:松鼠宝宝再采多少个松果就可以和松鼠妈妈一样多?
二、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列算式,利用学具或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计算方法
2、汇报并用学具演示探索25+4计算结果的过程
生1:摆小棒,我用25根小棒表示松鼠妈妈采的松果,用4根小棒表示松鼠宝宝的松果,将4根小棒和5根零散的小棒合起来就是9根小棒,再加上这2捆(20根)小棒,一共就是29根小棒。
生2:我用的是计数器。我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5个一。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4个一。合起来就是29。
生3:我先用5+4=9,然后再用20+9=29。
3、总结25+4计算方法:
先算5+4=9
再算20+9=29
计算32+5,5+74
并说算理
三、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汇报并用学具演示探索25-4计算结果的过程
总结25+4计算方法
先算5-4=1
再算20+1=21)
4、计算78-6,34-2
并说算理
通过提问题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学生经历动手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不仅可以得到结果,还能体会到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孩子们动手操作的同时,加入了积极地思维活动,手动心也在动!他们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问题,获得了一个计算结果,在多种算法的体验过程中,沟通了知识与知识、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模型的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对于自己操作活动的理解得以深化,思维得到了发展,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类型题强化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通过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过程,让学生继续自主探索减法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
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再次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强化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记忆。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理过程。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以及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口算等方法,自主探究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明确算法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巩固应用
根据图片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发芽了,放眼望去,哪哪儿都是绿色,可漂亮啦!在这个时候最适合去春游了!你们想去吗?看看学校安排了多少老师和同学去春游呢?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列式解答
扎气球游戏:口算我最快
4、 拓展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提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列式计算
扎气球,快速口算
找出规律
根据规律模仿列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算理,熟练算法。
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找出每组题的规律:两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了解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口算,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加法交换律做了铺垫。
课堂总结
强化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计算方法
强化记忆,深入理解
再次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采松果
25+4=29(个) 25-4=2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