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1 17:3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大家知不知道它是根据哪一篇文章改写的吗?
陋室铭
——刘禹锡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
2.积累文言词汇,试着借助书中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学习目标
作者名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和州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写作背景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尽净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体简介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xīn
tái


shǔ
◆字词学习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朗读课文
(xīn)
(hóng
rú)
(tái)
(dú)







ing

本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什么特色?
押韵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
这里指仙人。
名:
出名,有名。
灵:
灵验。
则: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
这。
惟:
只。
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陋室:
简陋的屋舍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映入。
译: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上:
名词作动词,长到。
入: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鸿儒:
博学的人。
鸿,大。
白丁: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调素琴:
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来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丝:
指弦乐器。
案牍:
指官府文书。
劳形:
竹:
指管乐器。
形,形体,躯体;
劳,使动用法,
使……劳累。
乱:
使……受到扰乱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陋之有:
有何陋?倒装句。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云:

文言文现象
1.一词多义:
往来:往来无白丁
然往来视之
(动词,来往,交往)
(动词,走过来,走过去)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然往来视之
黔之驴
(助词,主谓之间,无实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代词,它,驴)
(助词,的)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名做动,出名)
(形作动,显得灵验)
(名作动,长到)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使……劳累)
陋室铭
——刘禹锡
第二课时
课前检测
解释加线的词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
3.何陋之有
4.无丝竹之乱耳
德行美好
指官府文书
使...劳累
有什么简陋的呢?
使...受到扰乱
2、翻译句子
课前检测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效果检测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来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语言特色。
2.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
3.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目标
1.文章开头写“山”“水”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思考探究
运用起兴,类比,以虚衬实。用“山”“水”的成名或灵验来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诗经》共305篇,"六义"简介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前者是诗的体裁,后者是诗的作法。
《风》又称《国风》,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雅》共105篇,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排比的修辞。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国学常识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来表现室主品德高尚?
室居环境: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日常生活: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恬静雅致赏心悦目——环境之雅
衬托自己
的“德馨”——交往之雅
正反对比,虚实相生,高雅脱俗,不慕富贵——生活之雅
正面实写
反面虚写
4.陋室的环境怎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上”和“入”字的巧妙之处。
台阶上长满了青苔,青青的草色映入眼帘。
特点:恬静、雅致。
本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和“入”字,化静为动,使景物有了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幽雅,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作用?
“有鸿儒”,“无白丁”两相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才能高,品德美,表明陋室不“陋”。
6.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前者是指高雅的生活,后者是指世俗的纷扰,表达诗人想过一种远离世俗纷扰的高雅生活的愿望。
7.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扬雄有何作用?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的高尚志趣和抱负,以此类比,证明“陋室”不陋。
8.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陋室”,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明贤自喻,表现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突出了中心。
9.作者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如我们学过的《
紫藤萝瀑布》。作者通过描写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来歌颂生命,告诉读者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托物言志
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
文章主旨
通过对陋室环境等的描写,表达作
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在《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对刘禹锡的这种交友方式有什么看法呢?
合作探究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作者的志向放在对陋室的
描写中表达出来。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起)兴         
对比
借代
  
对偶
(对仗)
拟人
反问、引用        
类比:                        
           
“何陋之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开头
山、水与陋室类比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
填一填
1、点明主旨的句子

2、本文突出“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语句是

3.与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

3、文中的“仙”和“龙”比喻
的人,能概括全篇的词语是

4、本文采用
的写法,通过写陋室,表达陋室主人
的节操和
的情趣。
5、文章有两处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分别写出来
1)实写
;虚写

2)实写
;虚写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品德高尚
德馨
托物言志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调素琴,阅金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拓展延伸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象征着高尚的人格。
拓展延伸
“松”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中国人最为崇拜的。
拓展延伸
“竹”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便是它的写照。
拓展延伸
“梅”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象征着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品格。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