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科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新加坡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完成1~2题。
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①用水量大 ②降水丰富 ③干旱少雨 ④污染严重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节约用水 ②国内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雨 ④循环用水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3.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看,“一带”和“一路”所经之处,共同且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
A.风能 B.石油、天然气 C.煤炭 D.太阳能
右图为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显著),读图,完成4~5题。
4.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的是( )
A.无植被耕地 B.柏树林 C.人工草地 D.天然草坡
5.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化 B.泥石流 C.滑坡 D .石漠化
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并回答6~7题。
6.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赤道上空C.南极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7.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氮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B.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降至最小值
C.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
D. 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结合中国石油生产与消费变化图,完成8~10题。
8.2005—2015年,我国( )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②石油供应充足
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
④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05—2015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
A.乙烯 B.合成橡胶 C.合成树脂 D.电动汽车
10.图中数据表明,我国应( )
①重点加强国内石油开采 ②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2017年6月17—23日,国家电网在青海省首次尝试以太阳能、风能及水能等清洁能源供电一周。此次尝试为国家电网首次在省级行政区范围内的清洁电力供应尝试,这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电力供应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下图示意青海省电力生产结构。据此完成11~12题。
11.青海省发展水电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①地域广,土地辽阔 ②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源 ③人口增长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④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 ⑤峡谷发育,多良好坝址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与青海省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开发条件差,清洁能源利用率低 B.人口众多,人均耗电量大
C. 电力需求量大,能源资源不足 D.火力发电量大,消费比重高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等豫南地区,传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春夏种植水稻,秋冬种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本植物)。近年来,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2017年5月,原本生机勃勃的田野,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地区“白地”的范围正越过淮河逐渐向北蔓延。据此完成13~14题。
13.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当地的产业升级 B.种植业收益降低
C.城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D.全球变暖
14.为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②积极发展基塘生产等生态农业 ③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
④积极应对全球变暖等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下面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域1973—2014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整个时期耕地总体面积减少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16.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该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据此完成17~18题。
17.“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
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C.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18.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出现日期推迟的是( )
A.沿海港口的封冻期 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
C.入海河流的汛期 D.苔原植物的花期
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 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 )
A.淡水枯竭 B.臭氧层破坏 C.全球变暖 D.酸雨危害
20.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岛屿封闭 B.地形单调 C.降水过多 D.人类破坏
综合题(共40分)
21.(16分)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965—2018年,我国在能源结构的多样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改善,尤其是2010年以来化石能源的份额从92%下降到85%,其中煤炭份额更是从70%下降到58%。2017年1月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2017年4月印发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中,对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结构、单位能耗、能源自给率等方面均提出了发展目标,其中要求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8%以下,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1)我国压缩煤炭消费比重,其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2)能源消费构成目标的变化会对山西省煤炭生产带来哪些影响?(4分)
(3)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石油资源短缺形势将日趋严峻。我国应如何保障能源安全?(8分)
2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6月20日首次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我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
材料二
我国稀土矿比重分布
示意图。
(1)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内蒙古发展稀土产业的有利条件。(2分)
(2)根据上图简述我国稀土矿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
(3)分析我国限制稀土出口的目的。(6分)
23.(10分)在过去特定的发展阶段,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弃物在弥补国内资源短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洋垃圾问题,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2017年,我国印发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中国禁止从欧美国家进口废弃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
简析洋垃圾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出洋垃圾的危害。
东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科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5 C A B C D 6-10 C D B D A
11-15 B C B D A 16-20 A B A C D
二、综合题(共40分)
21.答案
(1)减轻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4分)
(2)一方面,压缩了山西煤炭的外销市场,短期内可能影响了煤炭生产的规模,减少了收入;另一方面,加快了山西煤炭产业升级的步伐,长远来看有利于山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分)
(3)①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③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⑤拓宽石油进口渠道。⑥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能力(4点8分)
22.答案(1)稀土矿储量大、分布集中;煤炭等能源丰富;黄河提供工业用水;国家政策支持。(答出2点即可)
(2)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稀土分布北多南少;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土为主;北方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山东两省级行政区。(3点6分)
(3)有利于保护稀土资源;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的深加工发展,提高稀土资源的附加值,增加收益;有利于保护环境。(3点6分)
23.【答案】
原因(2点4分):
①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将固体废弃物出口到我国;
②为了弥补国内资源短缺的现状,我国不得不进口固体废弃物做原料;
③受人力、物力和技术等限制,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导致洋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危害((3点6分):
①占用了大量土地;②严重污染了大气、水体、土壤;
③影响环境卫生; ④危害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