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东方市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东方市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1 22: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820年,生活在伦敦的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写道:“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这一记录旨在说明( )
A.化学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B.消除饥饿是各国重要职责
C.工业革命必然会造成食品污染 D.农业现代化丰富食物供应
2.《后汉书·王景传》载,安徽庐江“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王景调任庐江太守后,“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此事说明( )
A.铁犁使用始于汉代 B.犁耕促进农业发展
C.精耕细作得到推广 D.畜力应用成为共识
3.据《考工记》记载,“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等手工业品在当时闻名于世。这一现象说明(  )
A.特色手工业生产出现
B.地区间经济差距拉大
C.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
D.区域性经济竞争激烈
4.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据此推断(  )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8
40
89
100
英国
44
62
85
100
美国
11
93
89
100
A.资本主义各国迅速完成城市化
B.英国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
C.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愈显重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市籍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户籍,生活在都市中叫“市”的区划里从事商业的人拥有“市籍”,“市籍”是国家向商贾征收市租的依据。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
A.政府规范商业管理
B.“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
C.各国实行抑商政策
D.“市籍”成为国家征税依据
6.1572—1644年,共有1086艘从福建泉州出发的满载生丝和丝织品的中国货船抵达菲律宾马尼拉,这些货物再从菲律宾马尼拉运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据估计,1565—1820年之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白银高达4亿比索,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 (  )
A.白银流入引发了中国的“价格革命”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C.世界市场的贸易中心在亚洲和美洲
D.中国是形成中的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7.在清代的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大致有一半是府或省治的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这反映了( )
A.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 B.城镇是经济发展的缩影
C.多数城镇具有双重功能 D.商品经济冲击旧有体制
8.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 )
A.降低了人口平均寿命 B.推动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C.造成了城市环境的严重破坏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9.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了流水线作业。流水线的使用引发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使得原来需要花12小时28分钟的汽车底盘组装时间缩短至1小时33分钟。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平民汽车”。下列对流水线作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价格
B.不能从根本上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C.从此工厂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D.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社会的进步
10.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开凿时间
河道走向
起止点
隋朝运河
隋炀帝时
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
涿郡—余杭
元朝运河
元世祖时
呈南北垂直形状
大都—杭州
A.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D.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11.中国使用中药抗疫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后期便出现了-部著作,记录了很多避灾防疫的有效方法,如苍耳为末以水服用可辟恶邪、松叶细切用酒服用能辟瘟疫等。这部著作是( )
A. B.
C. D.
1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
A.《肘后备急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B.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
C.“东方药物巨典”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贡献
D.中医药学至今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中心地位
13.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5年的76.3岁,达到了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反映了( )
A.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 B.我国药品品种齐全
C.我国体育运动发展迅速 D.我国医疗体系健全
14.人类与瘟疫的抗争从未停止,一些世界名画记录了“战疫史”。意大利画家皮耶特·布鲁格尔在1562年绘制的板面油画《死亡的凯旋》,记录了这场让人类历史陷入绝望的黑死病瘟疫。这场疫情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许多人开始信奉科学胜过信奉上帝 B.欧洲社会从中世纪走向了文艺复兴
C.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方向 D.使人们更加信仰天主教的说教
15.“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  )             
A.“漫天星斗” B.“多元一体”
C.“本土多元” D.“兼容并蓄”
16.济宁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③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7.《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款是对古代习惯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
B.混淆了法律与习惯的界限
C.有利于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
D.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8.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19.古印欧人的一支进入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后分别发展为赫梯人和波斯人 ,他们创造了古代西亚的区域文化,下列西亚文化的典型代表是 (  )
A.冶铁技术 B.《荷马史诗》
C.《摩诃婆罗多》 D.甲骨文
20.比海地区印第安人在1492年时约有600万人,50多年后剩下几千人;安第斯山地区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国末期约有900万人,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这表明(  )
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
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
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
材料分析题(21小题17分,22小题18分,23小题10分,24小题15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在《周礼》中,借贷被称为“贷”,反映借贷关系的“债”则被称作“责”。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定的利息下进行,违者要受到处罚。“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民间借贷必须立契约文书,“听取予以书契”。官府通过借贷契约文书来判定民间债务纠纷,“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摘编自谭光万《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研究》
材料二 宋代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主体部分,借贷虽出于情势之逼迫,并非个人意愿,但却是他们的一种生产、生活的常态。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小农是小生产者,抵御灾荒的储备(资金和粮食)不足,一旦遭遇灾荒年份,则小农必须依赖于借贷。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说:“中人一家之产,仅足以供一户之税。遇有水旱疾疠,不免举贷逋欠。”他在另一奏疏中说,农民“一有艰歉,富民不肯出贷,则其束手无策,坐视田畴之荒芜,有流移转徙而已”。
——摘编自王文书《宋代借贷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间借贷的特点。(3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农民借贷“常态”现象形成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间农业借贷的影响。(6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和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发生掠夺财富、宗教偏见及血亲复仇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敌对部落的侵袭和保护私有财富,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封建城市既已出现。它们作为中央集权封建政权的一个基层单位而存在,没有城市自治机构的存在。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有效的发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所以城市人口比例没有太大提高。这一发展的滞后使得中国迟迟无法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最终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形成》
材料二 西欧中古城市一开始主要由庄园中逃亡的农奴、手工业者作为主要居民,此外还有逃亡农奴经营的行商小贩、酒肆店铺等,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城市。并通过赎买或武装斗争等手段,取得城市自治权利,他们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并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西欧中古城市,它是商品生产的基地、被压迫农奴反封建斗争的堡垒世俗文化的发祥地、文艺复兴的摇篮。城市又与王权结成联盟,促进国家的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它的出现与发展成为埋葬中古封建主的墓场。——摘编自《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8分)
分析与西方相比,中国城市发展最终落后于西欧的原因。(6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題:(10分)
材料一 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并每年要夺走20000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卫生改革家艾德文·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归因为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肮脏的公共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采纳其观点,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
——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和食物,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的背景。(4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义。(6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等《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7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的变化。(8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A
C
A
D
C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A
D
C
B
A
D
A
B
二、材料分析题
21. (1)特点:历史悠久;讲究规范、诚信;受政府监管。(3分)
(2)原因:自然灾害严重;繁重的苛捐杂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政府赈灾救济能力有限;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8分)
(3)影响:民间农业借贷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农民维持和扩大农业生产;民间资金渗入农业生产领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其实质是阶级剥削,是富农兼并土地的重要手段和小农破产的重要原因。(6分)
22. (1)中国: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江河流域;最早出于政治、军事需要而建立;经济职能薄弱;作为封建政权的基层单位存在,缺乏自治权。(4分)
(2)影响:促进国家的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西欧城市的商品经济繁荣加速西欧封建经济的瓦解;市民阶层的壮大,成为孕育文艺复兴的摇篮;西欧城市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8分)
(3)原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农耕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限制商业城市的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其重义轻利的思想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
23. (1)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疫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蔓延;卫生专家的呼吁引起政府的重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满分,4分)
(2)意义: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髙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6分)
24. (1)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3分)
贡献:将印度的数字(阿拉伯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4分)
(2)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隋唐之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