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人民币 -人教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人民币 -人教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1 11:41:22

文档简介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内容分析: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情分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主题图出示的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图,这些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画面,揭示了同一个主题,即一切要进行商品交换的,都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的探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民币上蕴涵的丰富知识,知道爱护、尊重、正确使用人民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动活泼的操作活动中,感悟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探索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人民币买东西,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文具店“开张”引入:师:今天区老师的文具店开张啦,你们看都是我们认识的文具展示:教具——文具架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他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生:一支铅笔的价格是5角……师表扬:说得真准确!引出课题:师:如果我们想买下这些文具需要用到什么?生:钱,人民币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从孩子熟悉的文具店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激情。】二、争当小老师——认识人民币调查已经会认人民币的人数:师:现在,请已经认识人民币的小朋友举举手师表扬:哇,好多小朋友都认识人民币了,看来大家都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好孩子
1、当小老师,认1元师:今天区老师想让你们当一回小老师,向全班同学介绍一张你认识的人民币,谁想先来介绍?生:我想介绍1元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就是一元?生:有一个数字1和一个元字......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张一元除了有数字和元还有什么?生:还有国徽师表扬: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国徽代表我们国家,也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尊严,告诉我们要爱惜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小组合作,自学挑战师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一元了?那你们还能认得哪些人民币呢?小组合作:请小朋友用自己手上的学具人民币,同桌两个人一个认一个想,看他认得对不对,第一个人任完了再换另一个人认,现在开始挑战自学:老师指一张会答的都站起来答师表扬:哇,你们都太能干了,自学能力太强啦师:我们已经会认一张一张人民币了,那几张人民币合起来你们会认吗?生:会师:翻开课本53页,完成做一做第二题,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会数钱了?生汇报答题情况
3、对比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师过渡:我们都认得这些人民币啦,那小朋友能给这些人民币分一分类,让他们排列得更整齐有序吗?现在同桌两人一起分类,老师看看,哪一组分得最快最好!小组汇报分类方法,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4、购物游戏——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关系师:老师想卖这本漂亮的笔记本,一本笔记本的价格是1元(观察孩子举起的人民币,有一元,两张5角......)师提问:为什么你举了两张5角,举得和别人不一样?生:两张5角也是一元引出:1元=10角再引出:1角=10分得出结论:几元就是几十角,几角就是几十分【设计意图: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必须依托我国发行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来学习。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关“人民币”的图片,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操作。】三、角色扮演,使用人民币师:现在,老师要把文具店转给小朋友啦,现在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当售货员,谁愿意来买?生:积极举手体验售货员与消费者的角色师提示:请买东西的小朋友拿上你的“钱”,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认真想,他们卖的对不对,谁看的好听得好,下次老师就请他来当售货员。师生互动,完成角色扮演活动【设计意图: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是本节课的又一主题。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如人民币等价交换,不同的付款方式等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交流,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四、全课小结,课后实践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生畅所欲言: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要爱惜人民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升华本节课的主题,激起学生对人民币的热爱】课

认识人民币(二)
备课人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阶段。由于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后,再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就不会感到困难,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机会少,对人民币只有一个初步认识。但多数学生有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人民币有接触,这些是学生学好本课的基础。生活经验不能代替数学学习经验,将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知识,对学生还有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大面值人民币并掌握人民币间的互换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及学具
教学节数
一课时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小面额人民币。回顾1、会写出图中的钱数(先让学生说出图中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再说一共是几元几角。)2、1角=()分???3角=()分?????100分=()元1元=()角???20分=()角????50分=()角(点名回答,针对3角=(?)分,说明原因,全班手势表示对错)二、探究新知1、认识大面额人民币认识5元首先,请同学们从信封中拿出和老师一样面值的人民币(5元,并不说出面值),拿在手中挥一挥。师:你怎么知道这是5元的人民币呢?(因为上面有数字5,还有汉字“伍圆”)认识10元、20元、50元、100元师:根据刚刚的规律,请你迅速依次拿出10元、20元、50元、100元学生们迅速拿出后,询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这么快的拿出要求的钱数呢?你们是靠什么去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人民币上面有数字代表面值,同时要注意单位是元、角、分,哪一种。全部认完后,全班一起齐读各种人民币的面值。2、元币之间的换算????1张5元可以换(5)张1元同学们请看,老师这有一张5元的人民币,可以拿几张1元的呢?(先不着急说,和同桌之间换一换,换成功的举手)老师这也有1张5元,谁来和我换一换?换完,说明理由??因为5里面有5个一,所以1张5元可以换(5)张1元???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先思考,再回答并说明原因生:因为10里面有10个一,所以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1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1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先思考,再和同桌之间换一换学生汇报:??1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因为20里面有2个十??1张50元可以换(5?)张10元,因为50里面有5个十发现:有几个十,就可以换几张十元出示问题:现在老师有一张100元,我想全部换成10元或50元,该怎么办?1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1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学生汇报:1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并说明理由。  2、体会人民币的币值。  (1)阿姨用10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她手里的钱够吗?  (2)我想买一条围巾,可以怎样付钱?  (3)我想买一条围巾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4)说一说50元钱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课堂小结:我们认识了大面额人民币,这些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所以,希望同学们爱护人民币。




一、自学检测(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二、巩固练习1、填空10元能换()张2元  100元能换()张10元;能换()张20元  10元能换()张1元和换()张2元  2、填空  10元+20元+1元+2元=()元  20元+5元+20元+2元+1元+2元=()元3、填空(1)妈妈给小刚买了一个60元的书包,如果用10元一张的人民币,应付()张。  (2)妈妈如果付出一张100元买这个书包,应找回()元。三、拓展练习有一些10元、20元、50元的人民币,妈妈需要100元,可以有几种拿法?




认识人民币(二)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在课件中展示全套人民币,又让学生提前准备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这样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比较深刻。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提醒有困难的学生先用学具币换一换,再想一想、说一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时,既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又要适时地对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进行指导,做到“扶”“放”结合,“扶”得得体,“放”得有度。要做到这点的确很难,所以教师们有必要继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