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执教者:
本课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七册 四年级下第七课《山谷静悄悄》
教材内容分析 《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o?xo?x?—︳”的节奏,用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象。
教 学
目
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号召学生向地质队叔叔学习,激发长大回馈家乡,报效祖国的心愿。
2、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中的pp??p???mp???f?和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并能用优美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3、过程与方法:能够完整并富有感情地演唱《山谷静悄悄》,并通过音乐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音乐表现力。
重点 1、感受歌曲的情绪,学会歌曲并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力度记号的识记和运用。
3、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难点 歌曲中锤子击石声的节奏:
0?3?1?1?5?(?0?15?0?)?5?3?3?1?(0?3│10?)?6??5?-?│5?0?5?1?0│?
叮咚叮咚 叮咚叮咚 叮咚 叮 咚?
教学方法 听唱法、实践法、合作法、情境教学法、难点分散法、指挥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表现力还不够,在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教学准备 多功能网络教室,PPT课件、杯子、石头、小铁锤。自制打击乐器。
教 学 流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组
织
教
学 1、播放大自然情境的音乐
2、师生问好的发声练习:
老师大声唱
老师小声唱
老师大声唱 1、听音乐走进教室
2、发声练习:
学生大声唱
学生小声唱
学生大声唱
跟着老师的强弱进行发声练习。 1、运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情境的音乐,让学生仿佛一下子走进了森林中,为新授课打下基础。
2. 教师采用强弱互动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师生问好的发声练习,为新课教学重点--音的强弱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创
设
情
境
趣
味
导
入i 趣味引导:
(出示开启山谷的咒语。)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好,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郊游,到我们家乡的山里去转一转,现在,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山谷,可是我们先要学会一句口令,才能打开山谷之门。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学一学。
2、运用“山谷,你好”做回声游戏,(一组一组,依次弱下去)
师:好现在,山谷之门打开了,让我们向山谷问声好吧。我们知道,距离越近声音传播的越(大),距离越远近声音传播的越(小),来到这么空旷的山谷里一定会有(回声)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回声是越来越小的,对吗。现在来做一个游戏,大家分成组,运用回声的原理来跟山谷问好,看看我们谁的招呼打得最好!
3、出示力度记号的幻灯片
? 师:大家做的都非常好,我们能做到回声的方法就是运用了声音的强和弱,下面来看力度记号:f强,?p弱,渐强﹤渐弱>。
4、出示大杯子,中杯子,和小水杯。通过敲击声音讲授音的强弱。 1、欣赏山谷美景,初步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生:?0?ⅹⅹ? ⅹⅹ ?0
嗨 我们 真棒 嗨
│??0? ⅹⅹ ⅹⅹ ?0?
嗨 我们 真棒 嗨
│ 0?ⅹ ⅹ-│ⅹ 0
嗨 我 们 嗨
ⅹ?ⅹ?0│
真 棒 嗨。
2、分组向山谷问好:“山谷,你好”。每组的声音越来越小。
3、跟着老师学习力度记号。
4、感受敲击声音的强弱。 1、利用趣味导入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切入进来,让学生先学会这段节奏。
2、利用上节课《回声》学到的知识,把声音渐弱的知识点先切入进来。
3、让学生记住渐弱的力度记号,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4、本环节为新课最后的创编环节打下基础。
三、 新
授
教
学
出示几张山谷烟、雾,花的图片。
师:这些东西有没有声音呢?没有声音山谷里是怎样的
2、歌唱的气息教学。
师:现在,让我们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启发学生在吸气时如在闻花香)再慢慢的吐气!?再一次!吸气的时候感觉你的小腹部在慢慢的膨胀,保持状态,不要松懈,再慢慢的吐气。(吸气的时候不要耸肩,摸着自己的小腹)
利用多媒体播放范唱
师:现在,大家想不想到山谷中去看一看呀?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山谷静悄悄》,共同去感受它的美。
师:听完告诉老师,在歌曲里都有哪些景象和景物。
4、师:下面跟老师来对个词,我来问,你们来答。
(1)什么在飘飘?
(2)什么在闪耀?
(3)什么在奔跑?
5、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下歌曲的前三段,这次大家可以跟随音乐一起试着唱一唱。
6、、师:“山谷里原本静悄悄的,可是出现了一种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呢?现在就让我们到歌词里去找找答案.”
师:“同学们,是谁用什么发出来的声音啊?”
7、出示地质队工人工作的图片
师:“对,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发出了‘叮咚’的声音,地质队叔叔们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找到矿资源并开发出来,为祖国做出伟大贡献。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名字吗?(生:大石桥)对,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镁都大石桥。因为我们家乡的山里藏有丰富的含有金属镁的菱镁矿石,人们把这些石头采集出来,炼成镁制品,被广泛的应用在冶炼钢铁的工业上,据说,我们大石桥的镁石含量居世界储量第一呢,所以_?¤§??????_又叫中国镁都。我们家乡的矿石也是地质队叔叔勘探出来的,他们厉不厉害呀?现在我们就来听听看,他们在山谷里是怎样进行勘探的?听。”
8、出示教学难点的句子的图片
师:下面拿出老师课前让你准备的自制打击乐器。谁能来先模仿一下。
9、我们一起随音乐来敲打一下
10、师:现在听老师用我自己准备的乐器打击一下,你看看你听出了什么?
师:为什么声音越来越小?
11、师:下面我们来跟着音乐唱唱第四段。可以边唱边用你们课前准备的自制打击乐器跟着节奏来敲击
12、师: 我们两部分的歌曲都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完整的演唱歌曲。 1、欣赏山谷的景色,感受山谷的静。
生:静悄悄的。
2、跟随教师,学习唱歌的吸气方法。
3、初听歌曲,回答问题。
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紫杜鹃、红梅花,小溪流、小野兔
4、跟老师一问一答
生1:薄薄的雾、淡淡的烟
生2:紫杜鹃、红梅花
生3:小溪流、小野兔
5、跟着大屏幕学习歌曲的前三段。
生:聆听范唱,找答案
生:“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
7、跟随老师了解地质队叔叔的工作性质。
生:大石桥
8、看着图片,自己练习
9、跟音乐练习
10、生:听出了声音越来越小。
生:地质队叔叔们不辞辛苦的又到远处去勘探了,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声音就越来越小了。
11、生:边敲节奏边学唱。
12、跟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1、利用图片,潜移默化的把歌词植入到学生心中。
2、跟着山谷的花的图片直接引出怎样闻花,怎样吸气,吐气。为接下来的歌词打下基础。
3、调动多种感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本节课题。
4、利用游戏让学生熟悉歌词。
5、把前三段和第四段分开教学,让学生逐渐学习掌握。
6、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7、把家乡镁都
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对歌曲的亲切感。
8、先把最难的部分呈现出来,先让学生学习,增加的学生的学习技能。
10、引导学生知道歌曲这部分渐弱的含义。
11、利用自制打击乐器,调动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并为最后的歌曲创编打下基础。
12、通过学习,学会歌曲,增加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创
编
活
动
升
华
感
情
1、师:现在闭上眼睛,请张开。同学们,你们现在啊都穿越到了未来,变成了未来的自己,都成为了优秀的地质队员,现在就请拿出你们的工具,到我们家乡的山里去勘探一番,看看你们还能不能为我们镁都大石桥找到更多的金属矿石,为家乡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
2、师:同学们该跟山谷说再见啦! 1、加入自制的打击乐器进行创编活动。
2、利用回声渐弱的原理分组跟山谷说再见。 1、号召学生向地质队叔叔学习,激发长大回馈家乡,报效祖国的心愿。
2、课的开始有“山谷你好”课的最后有“山谷再见”有始有终的结束本课教学。
五、 本
课
小
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课也要跟大家说再见啦,希望大家都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做贡献!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让学生运用力度记号去表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一主题开展。我在一开始的发声练习中就运用强弱的声音来跟学生进行问好的互动,和以回声的方式向山谷问好,并利用大小不同的杯子发出的不同声音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音的强弱。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达到学会在歌曲中唱出渐弱的这一教学重点。
这节课的亮点是:我把家乡的独有的地理条件加入到教学中来,作为大石桥镁都的孩子,更应该能理解地质队叔辛苦勘探的含义,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好好学习,长大回馈家乡,报效祖国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