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 5 《森林的歌声》 ︳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 5 《森林的歌声》 ︳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03 07:4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森林的歌声》
课 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森林的歌声》,感受由大自然音响与音乐交织而成的交响曲所带来的愉悦与清新,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到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
2、能听辨音乐的各段主题曲调,在欣赏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演奏的顺序;
3、初步感知竹笛、小提琴、吉他三种乐器的音色特点,了解乐曲的创作的背景;
4、能在乐曲声中展开想象,尝试用不同的手法参与表现不同乐段的音乐主题,提高音乐记忆力。
教学重难点:
能听辨音乐的各段主题曲调,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演奏的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的40分钟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有茂密的树林,怒放的花朵,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你能猜出是哪里吗?(大森林)
美丽的大森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宝库,充满着无穷的神秘感,今天就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那片美丽的大森林吧。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
二、初听全曲
1、听森林里传来了什么声音?(完整聆听全曲)提问: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能模仿吗?
2、介绍动物。同学们听的真仔细,不过乐曲中动物的叫声还远不止你们听到的这些,还有一些我们不知名的动物也出现在其中。让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有谁?(看幻灯片,聆听引子)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全曲风格,对乐曲留下整体印象,让学生关注乐曲中动物的叫声,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这是一首动物的真实声音和美妙的音乐交织而成的曲子,可爱的小精灵们邀请了笛子、小提琴、吉他三位嘉宾,各自组队,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森林的歌声》。
三、分析乐曲
(一)聆听A段
首先有请我们的第一支乐队笛子和它的队员们上场。(出示笛子图片,简介,说音色明亮清新)
1、初听,大家听一听它今天的演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心情。说感受(速度、音色,欢快流畅)
2、复听,注意一下小提琴的队员还有?
3、出示旋律谱,师放慢速度弹奏旋律,生用“TU”轻声跟唱。第二遍模仿演奏姿势跟唱。
4、再次聆听A段主题,出示节奏,跟音乐打节奏。
5、分组表演,一组模仿笛子演奏姿势,一组打节奏。
【设计意图: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让学生以打节奏的方式感受音乐速度,再次加深旋律印象。】
5、找出A段位置,让我们跟随笛子的声音走进大森林,听一听这段旋律都在什么地方出现,出现了几次?听到请举手。(同时请一位同学将A段标记贴在黑板上)
(二)聆听B段
中间的又是谁在演奏呢?下面让我们隆重请出今天的第二支乐队小提琴队闪亮登场。(出示小提琴图片,简介,说音色)
1、初听,说乐曲的速度和情绪?(师小结:小提琴优美的音色使音乐听起来更加舒展,再加上稍快的速度,使旋律委婉、流畅,又不失欢快的情绪。)
2、出示曲谱,复听,学生边哼唱边画旋律线。观察曲谱上行、下行。
3、跟琴视唱。(教师唱谱子,学生可唱谱可用LV模唱)
4、根据旋律编创动作。
5、找出B段位置,让我们再次走进大森林,听一听这段旋律都出现在什么地方,听到请做动作。(同时请一位同学将B段标记贴在黑板上)
(三)聆听C段
森林里的歌声真是太美了,第三支乐队吉他队已经等不及了,听它带领整个森林都欢呼起来了。简介吉他。
1、初听,看大家能不能听出来这段旋律是由吉他自己在演奏还是多种乐器演奏的?(演奏形式由独奏到合奏)
2、复听,请你说说这段旋律前两首相比,除了演员阵容庞大了,在音乐旋律特点上有什么不一样吗?(力度加强,色彩丰富,节奏拉宽)
3、再听,师拿出铃鼓为乐曲打节奏。
4、师填上歌词,出示曲谱词,请一位同学打节奏,教师演唱。
3 ∣ 6 — ∣5 3 5 ∣6 —∣5 3 2 ∣ 1 6 1 2 ∣ 3 3 2 ∣ 3— |
来 吧, 大森 林 热 情地 召 唤 你 我 他,
3 ∣ 6 — ∣5 3 5 ∣6 —∣5 3 2 ∣ 1 6 1 2 ∣ 3 6 5 ∣ 6— |
来 吧, 歌 唱 吧! 唱 出 美 丽的 好 心 情!
5、生试唱。
6、听音乐将C段标记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手法参与表现不同乐段的音乐主题,提高音乐记忆力】
四、把握第一部分乐曲结构,表现全曲第一部分
a—b--a--b--c—a
?1、动物叫声的出现,丰富了音乐色彩,烘托了音乐气氛,使乐曲显得清新、自然、富有生机、充满情趣。
在森林里,青蛙和布谷鸟可以算得上是歌声最优美的歌唱家了。
青蛙:
2∕4?? × ×× ︱ ×?× ︱
布谷鸟:
2∕4?? ×?× ︱ ×?? × ︱
分两组,模仿青蛙和布谷鸟的叫声,突出强弱。加入AB两乐段。
2、将学生分成四组,播放全曲
第一组 A段旋律 打节奏
第二组 B段旋律 做动作
第三组 C段旋律 一起唱词
第四组 模仿动物的叫声 在第二组AB乐段结束句加。
五、掌握全曲结构,介绍乐曲背景。
1、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一段,就整首乐曲而言,只是第一部分,整首乐曲是以小动物的叫声为引子,然后演奏ababca作为乐曲的第一部分,又以动物的叫声为间奏,然后重复演奏ababca作为乐曲的第二部分,最后以动物的叫声作为尾声,结束全曲的。
聆听全曲,把握乐曲整体结构。
这些小动物们的声音是怎么来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它是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等5人经过耗时5年的制作,深入全台湾森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溪流…等近100种自然声音;他们的目的宣传环保,爱护动物。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森林的歌声》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
这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森林的歌声》,并且自己进行了演绎,从乐曲中感受了大自然的声音,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让人类能和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