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7 21: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苏 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于是

共同、一起
前庭、院里
形容水的空明澄澈
原来
只是
清闲的人
罢了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
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
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
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
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
的闲人罢了啊。
作者为什么要到承天寺夜游呢?
在苏轼的眼里,这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呢?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由景入情,体会作者的心境
苏轼(1037-1101),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22岁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黄州。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之间,咏唱江山,抒发心情,写下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此文就写于此时。
苏轼生平
此心安处是吾家。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的人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