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运动(一)认识轴对称图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1、下面我先说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概念,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运动打下基础。教材通过出示游乐场里出现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准确判断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多媒体课件,彩色纸,剪刀,尺子等是我这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
2、自主探究法
3、合作交流法
4、鼓励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教学需要,本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激趣导入
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游戏,光头强的耳朵,我请1位同学出来贴出光头强的另外一边耳朵,因为学生觉得好玩,引起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想上台板演。这时,我让学生想一想,为何要贴在这个位置,引发讨论,从而引出这节课的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
(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了本节课内容)
(二)自主探究
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分为以下4个步骤:
1、直观感知
初步了解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这些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很直观的感知出这些图形的两侧对应相同。
2、动手操作
展示成果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设置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首先播放一段蝴蝶剪纸的视频,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当学生观看完视频后,一部分学生已经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了,但也出现一部分学生不会画的现象,这时我引导学生不用画,直接折一折,发现了什么?
当学生互相交流之后,鼓励一部分学生上讲台展示他的创作结果,并说说创作方法,并把作品粘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看一看,赞一赞。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初步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简单概括
深刻理解
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展示成果,学生能说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特点,而我引导学生概括出它们的概念:
沿着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像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慨括能力)
4、突破难点
自主探索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判断出以下几何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当学生交流完毕后,我侧重让学生对比一下长方形与正方形两个图形的对称轴,侧重讲解学生容易做错的图形——圆。让学生跟着我来折一折,多折几次,发现有什么规律,最后得出以上结论。
(通过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性思维)
(三)拓展练习
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以下两道练习题
1找出轴对称图形,我出示的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数字以及汉字,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我参与到其中,当学生出现错选,漏选时,及时给予点评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加深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2设计一幅你喜欢的轴对称的图案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我们身边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如天安门城楼、、、、、、、、当学生观看到这张图片时,因为每天都能看到,脑里也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概念,紧跟着让学生动手画一画。
这样的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创新,并学以致用。
(四)总结提升
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深化知识,掌握重难点
整节课,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了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的板书,用简洁的文字表述本节课的概念。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更直观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经历“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飞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看见它们的半个身影,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2、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4、观察交流:哪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导入新课:对,像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轴对称图形。(板书: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现象,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1、这些也都是对称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的想象呢?
2、学生汇报。
(二)剪一剪,感知轴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太多了,哪对称是怎么回事呢?
2、我们能够有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
3、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我们把它来剪一剪。
4、教师示范。
5、学生动手:剪一剪。
6、现在我们把剪好的图形打开,你们看一件“小衣服”就剪好了。
7、你们能给这件“小衣服”中间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取个名字吗?
8、学生汇报。
9、教师引导:其实,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称轴用虚线表示。下面老师就借助工具直尺把这条对称轴画出来。
10、教师示范。
11、下面请同学们也动手画一画。
12、都画好了吗?同学们动手折一折这件“小衣服”,你能发现对称轴的两边怎么样?(对,完全重合。)所以我们就说它是轴对称图形。
(三)折一折,认识轴对称图形。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剪好的图形。(出示小松树、红心、宝葫芦图。)
2、请同学们两人为一小组,先商量一下选择哪一种图形?再小组合作试着剪一剪。
3、学生小组展示、交流。
4、教师归纳:同学们请看,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折痕所在的直线我们都把它看作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我们来看一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3、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4、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为一组,拿出上面四种图形折一折,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5、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6、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给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请同学们伴随这优美的音乐一起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学生汇报: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被装扮得这么美丽。《轴对称图形》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P29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借助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严格的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即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能判断给出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需要画出对称轴,轴对称的性质,本套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下册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轴对称图形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时要从大量的感性的、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剪一剪的操作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学生折一折,能判断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和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图片欣赏,渗透爱科学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对称美,数学美。
4、评价目标:及时的、中肯的、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建立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轴对称。
难点: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五、教法、学法
通过参与、体验、互动、等教学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设计,通过操作、观察、探究交流等学习方式,学生在玩中学。
六、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活动
我先拿出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大红双喜,让学生感叹剪纸的奇妙,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自然过渡到剪一剪的活动。
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1.剪一剪活动
学生前后位四人一小组,从老师课前准备的学具袋中拿出安全剪刀、彩纸,分工剪出P29“剪一剪”中的衣服、松树、心、葫芦图形,把课堂还给学生,快速的得到新授课需要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知识,学会与人合作。为保证操作的有效性,首先引导学生合理分工,根据组内四人的特长,可以每人剪一个图形,也可以分别负责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其次思考“为什么要先对折纸?”及“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就可以了?”体会这样剪出来的两部分是同样的,为理解和判断轴对称图形作好铺垫。
2.引出轴对称图形
从不同的组中选出剪好的四个图形贴到黑板上,口述“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并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表述出都有折痕,即对称轴;和对称轴两边的部分是同样的,即完全重合。板书“对称轴”“完全重合”。学生在表述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老师适时的鼓励、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3.折一折,判断图形
每位同学都拿出学具袋中的图形,五角星、圆形、风车、正方形、三角形(一个普通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可能会直接看了判断,风车图形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想到对折的方法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一方面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借助直观形象、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逐步过渡到思维层次。
三、巩固知识、能力提升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层次分明。
1.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张对折
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四、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1.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出生活中所见到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欣赏轴对称现象的科学性和生活用途,培养从小爱科学的良好习惯,感受对称美,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五、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对本节课所掌握知识进行了解,又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六、布置作业:
设计制作一个轴对称作品,美术课时展示分享。
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事,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七、板书设计
(手指)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