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2.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2.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①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②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每9个摆1行,可摆几行?
摆成3行,平均每行摆多少个
2.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得出商的?
3.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三)教学例3。
1.教学教材第42页例3。
(1)出示例3图。说说有哪些东西可买?各卖多少钱?
(2)题中的问题:“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就是计算56里有多少个8元,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3)引导列式。
56÷8=7(个)
(4)检查解答正确吗?
(5)引导学生完成例3后的问题。
三、总结。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练习。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除法的应用(练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针对学生学习了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后设计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且已经系统学习了“表内除法”的计算,通过学习书本中的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意义与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本节课就是在这些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设计思路:学生虽然学习了除法,并会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将除法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的意识不强。根据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的特点,如果练习课只是单纯训练和做题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但是二年级的小孩子想象力丰富,他们爱异想天开,所以这节课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通过游戏“想象力大比拼”让学生根据除法模型来编题并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除法应用题的信息和问题,以此让孩子根据自己想象的情境内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通过“我买你算”“我买你猜”这两个活动让孩子在购物的情境中运用除法的意义巩固解决除法模型的现实问题;在“我当设计师”的环节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兴趣设计商店,自己提出除法问题、解决除法问题,让学生的想象、设计、数学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此环节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2、引导学生运用标准的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数学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除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除法意义,并能应用除法的意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请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出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宠物狗图片)
一共来了几只小狗?
数一数:一共有几根骨头?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利用呆萌可爱的宠物狗图片引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二:画一画,抽象除法模型
1、多种表征,抽象除法模型
6根骨头可以画几个○来表示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我们一起画一画。
○
○
○
○
○
○
(1)我们一起画虚线平均分一分。
图形表征:
○
○
○
○
○
○
语言表征:6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个?
算式表征:6÷3=2
(2)请拿笔像这样分一分。
图形表征:○
○
○
○
○
○
语言表征:
6个○,每2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算式表征:6÷2=3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复习除法的含义。】
活动三:想象力大PK
(1)老师示范:根据除法模型图想象,提出除法问题。
6(个)鸡蛋,平均放在3(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几个?
6(个)鸡蛋,每2(个)放在一个篮子里,需要几个篮子?
(2)出示图,学生示范提出除法问题。
6枝菊花,平均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6枝菊花,每个花瓶插2枝,可以插几个花瓶?
(3)学生想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
○
○
○
○
根据这幅图你来想象,并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小组说一说。
请2个小组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根据抽象的数学除法模型想象具体的生活情境,内化除法的意义。训练时让学生根据模型图想象编题,使每个学生都扎扎实实掌握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具体情境说出除法的含义,老师示范,学生示范,以点带面,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规范的表达,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完整准确地提出除法问题。】
过渡:在想象力大比拼环节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每人奖励一个大红包!
活动四:我买你算
听说有一家狗狗宠物店新店开张,很多商品打折促销,走!看看有哪些促销?
说一说物品,以及物品单价。
正向训练——提问题,列式计算。(正向应用除法解决问题)
每条狗链3元,用24元可以买几条狗链?
谁能列式:24÷3=8(条)
6元可以买3根骨头,一根骨头多少钱?
谁能列式:6÷3=2(元)
你想买吗?(想!)
同桌合作:你想买什么,将你提出的除法问题说给同桌听,让同桌帮你算一算,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请几位买法不一样同学起来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层次的练习是正向应用:结合给出的生活情境,以“我买你算”的游戏形式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除法问题并解决除法问题。】
活动五:我买你猜
反向训练——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
师:我还想买,出示:24÷8=3
你猜我买了什么?
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猜的。
你们想玩这个猜一猜的游戏吗?
同桌玩:先将自己买好的东西用算式表示出来,然后给同桌看,让同桌猜一猜你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层次是逆向应用:以“我买你猜”的游戏形式,应用除法的意义来猜测除法算式解决的是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六:我当设计师
过渡语:刚才去了宠物店,当了一回购物小达人,你们想自己当老板吗?(想)
好!现在你们来当设计师,设计一家自己的商店。
要求:(1)画上你最喜欢的物品,标上价格。
(2)提出3个以上的除法问题。
学生创作,师巡视。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没有展示的作品回家后可以将作品发到我们班级数学微信群,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同学开的商店买东西。比一比,谁最会购物!
【设计意图:通过“我当设计师”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创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活动七:
我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PAGE时间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下
版
本
人教版
备课人
修订人
审核人
课题
解决问题
备课节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互相关系。
2.使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情感、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教学情境,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重难
点
分析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模式
三环五步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案
学
案
设计意图
导
入
1、第一阶段:(上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节课与往常不一样?师:是的,今天来了很多新老师,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但是,大家都认识我吗?师:大家一起来跟唐老师打个招呼好吗?师:谢谢,今天唐老师特地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神秘的小奖品,想知道都有些什么吗?师:(嘘!动作),暂时先不告诉大家。三二一(生:坐整齐),我们开始今天这一节特别的数学课。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应用题)2、第二阶段:(学用结合引出课题)师:古人说:“学而不用则废”。板书:学---不用----废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学习要和生活相结合,否则就是等于没有学一样。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带大家去逛一次玩具城,好不好?第三阶段:(设置情境,引入复习)出示PPT第一页复习题师:不好,在去往玩具城的途中遇到了点点麻烦,设置了一道关卡,大家一起把这个关卡拿下如何?
生:来了很多新老师。生:认识!生:唐老师好!生:想生:好!指名学生分别回答问题。
顺其自然的通过谈话进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探究
师:成功闯关,欢迎大家来到玩具城,大家随老师认识一下玩具城内的非常重要的两位朋友。1、切换PPT到售货员小美图片。小美是这玩具城的售货员,大家要买玩具就要找她,在玩具城内都有接着暗号,大家想知道吗?2、切换PPT到牛博士画面。师:你们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牛博士)师:那你们知道牛博士的接头暗号是什么吗?(XXX,XXX
牛!)3、切换PPT到显示四张商品照片(无价格)。师:大家看到了什么?(回答图片内容)师:如果大家想买,现在可以买吗?师:缺少单价,我们把小美请出来吧(显示单价),并板书:已知条件:单价师:有了单价了就可以买了吗?你们带钱了吗?(引导缺少总价)切换PPT到牛博士提问画面,引出总价并板书:“已知条件:总价
问题:数量”“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师,针对错误予以更正,对正确的学生用“XXX
XXX
牛!”表扬并发放糖果。
学生学习(击掌6下,XXXXXX美!)生:牛博士学生反复练习两遍生回答指名学生上台板书算式
设计一套别致的表扬语言。通过形象画面的画面很容易的引导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发现缺少条件:单价和总价让学生体会解题过程激发学生乐趣
自主学习
师:上面的考验是不是难轻松了?现在我们牛博士决定把难度升级!出示PPT到“用24元买了6辆小汽车,每台小汽车多少钱?”对正确的学生用“XXX XXX牛”的方式表扬并发糖果。
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上台板演
拓展延伸
切换PPT到“考考你”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下面给大家5分钟时间进行思考,然后老师分别找同学口答。
学生按要求逐题答题。
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除法或乘法应用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
课后训练
教材43页第2、3、4题。
课后训练
学生在练习中不仅收获的时对旧知的巩固加深,更是学会了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
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应用题)不用学------〉废已知条件
问题单价
总价
数量56÷8=7(个)
总价
数量
单价24÷6=4(元)
教学反思与感悟
本节课经过了三个小时的PPT制作以及课程设计,上课之前把一些重要的演讲环节进行了必要的语言组织,同同自己在心里默默的演练了一遍,准备也算是充分吧,整体效果还是满意的。现将本节课的优缺点总结如下:优点:准备充分,授课内容及流程清晰明了。PPT制作紧密贴合课程授课流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吸收先进的教学设计于已用。缺点:课前的预演练还需要多次揣摩。课堂节奏稍显局促。没有完美的课程设计,也没有完美的课堂表现,但求每天都有收获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