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相关史实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3.掌握五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后,完成知识填空和自学检测,并记录好你的疑惑)
(一)自主预习,夯实基础(预习清单1—阅读课文,完成并记录好疑惑)
知识点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
、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
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
,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
。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
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
(1)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
的局面。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5.黄巢起义
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过程
起义军在
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结果、影响
黄巢起义虽然被镇压,但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6.唐朝灭亡: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
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
,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
地区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使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自学检测,以问导学(预习清单2—阅读课文,完成并记录好疑惑)
知识点一:安史之乱
1.“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唐玄宗后期统治的写照。由此可见,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军事势力过于强大
B.内地兵力空虚,有机可乘
C.安禄山受宠,野心膨胀
D.开元末年以来,朝政日趋腐败
2.下列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的是
①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
②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③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对抗
④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叛乱把一个集权、富饶、稳定和辽阔的帝国搞成斗争不休、不安全和分裂的国家。历史学家早就认为它是唐朝史的一个大转折点。”这场叛乱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领导的这次唐末农民起义
A.冲击了唐朝统治
B.推翻了唐朝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5.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相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
B.五代十国
C.明朝
D.清朝
6.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唐末农民战争
B.朋党之争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7.从表面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的因素在不断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识梳理】
1)时空定位(复习清单1—完成填空且进行梳理记背)
(
“
”
)
(
黄巢起义
)
(
“
灭亡
”
)
(
907
年
)
(
755-763
年
)
(
878-884
年
)
2)知识构建(复习清单2—记背)
安史之乱
原因
1)根本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2)直接原因:地方节度使势力强大,唐朝中央兵力空虚,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时间
755-763年
叛将
安禄山、史思明
结果
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
2)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
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2)藩镇割据态势严重,中央无力控制
3)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
经过
赵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但在藩镇联合镇压下,起义很快失败
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五代十国
的更迭
与分立
概念
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实质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特点
1)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评价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后检测,巩固提升】(8-12题作业清单1)
8.阅读下表,出现以下现象的原因是
唐朝江南户数
苏州
鄂州
洪州
泉州
713-741年(开元年间)
68093
19190
55406
20754
806-820年(元和年间)
100808
38618
91129
35571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武则天篡权
9.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了
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B.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C.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D.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10.唐朝灭亡后,“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该材料描述的是
A.黄巾起义
B.安史之乱
C.五代十国的更迭
D.黄巢起义
11.比较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西汉与唐朝
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②都进行了制度创新
③都拓展了疆域
④都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2.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结合右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少,政局相对稳定
C.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作业清单2)
材料一 开元年间,物价较为低廉平稳,国家仓储盈满,以至“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直至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社会安定,在此期间,户口增长明显。
材料二 明皇(玄宗)恃其承平,不思后患,殚耳目之玩,穷声技之巧,自谓帝王富贵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后无以逾,非徒娱己,亦以夸人。岂知大盗在旁,已有窥窬之心,卒致銮舆播越,生民涂炭。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哪一盛世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中这种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导致材料二中的“大盗”发动了什么事件?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唐玄宗身上得到的启示。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自主预习,夯实基础
1.唐朝
先进文化
制度
2.医药
3.科举制
音乐
4.贞观
5.天竺
那烂陀寺
6.佛教
大唐西域记
(二)自学检测,以问导学
1.D
2.C
3.C
4.A
5.B
6.D
7.B
【知识梳理】
安史之乱;唐朝
【课后检测,巩固提升】
8.C
9.D
10.C
11.C
12.B
13.(1)景象:“开元盛世”。原因: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臣,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贞观之治”局面出现后,武则天时期继续重视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2)问题:贪图享乐,朝政腐败。事件:安史之乱。
(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统治者要勤于政事,任人唯贤;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