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书

文档属性

名称 沙之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5-24 08: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 传记作家莫洛亚说:“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 被称为是“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 他曾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 博尔赫斯是一个以书为生的作家。他一生都生活在图书馆中。小时候他就沉浸在父亲巨大的藏书室中,1937年他开始在一家市立图书馆担任助理馆员。1955年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直到1973年退休。"在发现这封信之前,我曾自问:在什么情况下一部书才能成为无限。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书的最后一页要和第一页雷同,才有可能没完没了地连续下去。我还想起一千零一夜正中间的那一夜,山鲁佐德王后(由于抄写员神秘的疏忽)开始一字不差地叙说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这一来有可能又回到她讲述的那一夜,从而变得无休无止。我又想到口头文学作品,父子口授,代代相传,每一个新的说书人加上新的章回或者虔敬地修改先辈的章节。我潜心琢磨这些假设;但是同崔彭自相矛盾的章回怎么也对不上号。正在我困惑的时候,牛津给我寄来您见到的手稿。很自然,我注意到这句话:我将小径分岔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我几乎当场就恍然大悟;小径分岔的花园就是那部杂乱无章的小说;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这句话向我揭示的形象是时间而非空间的分岔。我把那部作品再浏览一遍,证实了这一理论。
在所有的虚构小说中,每逢一个人面临几个不同的选择时,总是选择一种可能,排除其他;在崔彭的错综复杂的小说中,主人公却选择了所有的可能性。这一来,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后世,许多不同的时间,衍生不已,枝叶纷披。小说的矛盾就由此而起。比如说,方君有个秘密;一个陌生人找上门来;方君决心杀掉他。很自然,有几个可能的结局:方君可能杀死不速之客,可能被他杀死,两人可能都安然无恙,也可能都死,等等。在崔彭的作品里,各种结局都有;每一种结局是另一些分岔的起点。有时候,迷宫的小径汇合了:比如说,您来到这里,但是某一个可能的过去,您是我的敌人,在另一个过去的时期,您又是我的朋友。 前几天,我在书上看到那个下令修筑中国的长得几乎没有尽头的城墙的人是第一个皇帝,始皇帝,他还申令全国焚毁先于他的全部书籍。这两项规模庞大的行动━抵御蛮族的五六百里路长的石墙和严格地废止历史,也就是说废止过去━竟然出自一人之手,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他的象征,这件事使我感到难以解释的折服,同时也使我不安。这篇短文的目的便是探讨引起这种感情的原因。
   从历史观点考虑,这两项措施并无神秘之处。秦始皇帝与军功显赫的汉尼拔②同一时代,他并吞六国,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他修筑长城,因为城墙是防御工事;他焚书,因为反对派引经据典颂扬以前的帝王。焚书和防御工事是君主们常干的事;始皇帝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行动的规模。某些汉学家是这么解释的,但我认为我刚才提到的事实不是把一些普通事实加以夸张的问题。给菜圃或花筑一道围墙是常有的事;把一个帝国用城墙围起来就不一般了。企图使具有最悠久传统的种族放弃对过去的记忆也不是一桩小事,不论他的过去是神话还是现实。当始皇帝下令历史以他为起点时,中国人已经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了。
 
据历史学家的记载,始皇帝禁止提到死亡,并寻求长生不老的灵药,在一座象征的宫殿里深居简出,那座宫殿的房间同一年的日子数目相等;这些资料表明,空间范畴的长城和时间范畴的焚书是旨在阻挡死亡的有魔力的屏障。巴鲁克 斯宾诺莎说过,一切事物都希望永远存在;这位皇帝和他的方士们也许认为长生不死是内在的本质,外邪进不了一个封闭的世界。
——《长城和书》 一个图书管理员;
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头;
一个掌握着语言之魂的巫师;
一个通晓了时间之谜的先知;
一个活在书与想象中的思想巨人。虚构1.《沙之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要称作“沙之书”?无穷无尽

很老
神秘
乱码无序 虚构
真实并不意味着就是事实
让虚构嵌入现实之中,与现实浑然一体
博尔赫斯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现实就是幻想,幻想就是现实。 作者是怎样来强调他写的是真实的事的?直接说明(不过我的故事一点儿不假)
书贩的长相(身材很高 外表整洁 透出寒酸 灰色衣服 灰色箱子 稀疏、泛白的金黄色头发)
书的样式(八开大小 布面精装 书页磨损 印刷粗糙 每页两栏 版面分段 排得很挤 还有页码、插画)
书的来历(平原上的村子 用几个卢布和一部《圣经》换来 主人不识字,需要圣经 属于最下层的种姓)
看书藏书(用放大镜检查,排除伪造的可能 偷偷放在阴暗的搁架上)“沙之书”可以象征什么呢 ……
……
……“沙之书”代表的是无限之物神秘之物,可以做多方面的阐释:
1、可看做是对人类及世界的无穷尽存在的隐喻
2、可看做是无限空间时间的模型
3、可看做是对人类浩翰知识的象征
4、也可看做是对文学的某种独特认识:创作一本无始无终的小说
……

好奇—钻研—渺小—敬畏—恐惧
逃避/坚持

真实———虚构———真实
(看似) (发现) (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