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1 18:3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
2.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
3.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后,完成知识填空和自学检测,并记录好你的疑惑)
(一)自主预习,夯实基础(预习清单1—阅读课文,完成并记录好疑惑)
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生产生活:契丹族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   ,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生产生活: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   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   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   。?
(3)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3.概况: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   政策。?
4.澶渊之盟
(1)背景:    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   ”。?
(3)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知识点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5.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6.议和
(1)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
(2)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二)自学检测,以问导学(预习清单2—阅读课文,完成并记录好疑惑)
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他是一位少数民族首领,曾经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政策,主动吸纳汉族先进文化。这位“首领”是
A.松赞干布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
2.《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材料中“夏”的建立者是
A.禹 B.耶律阿保机 C.赵匡胤 D.元昊
3.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契丹族过着
A.游牧生活 B.农耕生活 C.定居生活 D.渔猎生活
4.下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5.纪录片《历史的拐点》中的第三个拐点是“澶渊之盟”,此盟约使交战双方保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局面。该盟约是
A.北宋与大理达成的和议 B.北宋与西夏达成的和议
C.北宋与辽达成的和议 D.辽与西夏达成的和议
6.电视剧《大宋奇案》中,宋军死守澶州,关键时刻皇帝御驾赶到,士气大振,击退辽军。剧中御驾亲征的皇帝是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寇准 D.宋真宗
知识点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7.下列关于党项族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原属匈奴的一支 ②创制了西夏文字 
③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④只有游牧业,没有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历史剧中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使臣可以答应的条件是
A.北宋向元昊称臣 B.北宋给西夏岁币
C.北宋边境不设防 D.北宋向西夏割让领土
【知识梳理】
1)时空定位
2985135150495西夏建立
020000西夏建立
4003040146050宋夏和议
020000宋夏和议
1926590140970澶渊之盟
020000澶渊之盟
946785150495北宋建立
020000北宋建立
-245110160020契丹建立政权
020000契丹建立政权
437006919685000334390918986500
-7747067309002738120939801038年
(11世纪前期)
001038年
(11世纪前期)
4070985781051044年
0200001044年
2014855844551005年
001005年
23685491397000103124075565960年
020000960年
-12001596520916年
(10世纪前期)
020000916年
(10世纪前期)
4432296350001339849635000
2)知识构建
辽、西夏
与北宋
的并立
政权名称

西夏
北宋
建立时间
10世纪初
11世纪前期
960年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汉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元昊
赵匡胤
都城
上京临潢府
(今内蒙古境内)
兴庆府
(今宁夏银川)
东京
(今河南开封)
辽与北宋
的和战
背景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过程
(1)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内容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结果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攻宋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也很大
西夏议和
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课后检测,巩固提升】(9-14题作业清单1)
9.下图是辽《东丹王出行图》(局部),从中可以看出画中人所穿的衣服同当时的宋人着装相似。这主要是

A.被北宋政府征服并强迫改装的结果 B.契丹人为了向北宋政府示好
C.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 D.与北宋贸易交流的需要
10.辽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是
A.军队规模庞大,武力强大 B.创制汉字 C.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 D.汉人迁入
11.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交接的边境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将“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应出现于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夏和议前 D.宋夏和议后
12.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
A.维持了宋辽间的长久和平 B.实现了宋辽双方的完全平等
C.直接导致南方经济的繁荣 D.使北宋军事力量完全瓦解
13.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摘编自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指燕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
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二敌”分别是指什么政权?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自主预习,夯实基础
1.耶律阿保机 文字 2.羌族 元昊 相权 西夏 3.防御 4.宋真宗 寇准 澶渊之盟
6.岁币
(二)自学检测,以问导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A
C
C
D
B
B
【课后检测,巩固提升】
9.C 10.C 11.B 12.A 13.D
14.(1)政权:北宋。少数民族:契丹族。
(2)历史事件:澶渊之盟。
历史影响:一方面加重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但同时促进了宋辽的和平相处与交流。
(3)政权分别是辽、西夏。
特征: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