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推理
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⒈二年级的简单推理是否需要教学表格法,要教授到哪种程度?
⒉如何基于生本有效提问开展教学?
磨课要点
⒈起点。
知识起点: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已有生活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有接触过肯定、否定、排除的语言描述,对简单推理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思维特点: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推理的真正含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理解推理的步骤,推理的内在目的,但若拓展到复杂推理,对于学生而言,还不能够熟练运用方法,在这过程中,掌握推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尤为重要。
⒉终点:掌握推理的过程,理解推理的目的和含义,学会根据依据来叙述。
⒊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9页、第111页练习二十一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能进行含有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体会是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简单推理的过程,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1.礼物盒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小礼物,准备送给今天班上的小侦探。礼物在这个盒子里,你能猜猜是什么吗?你能确定吗?(不能)
给大家一个提示:是棒棒糖和巧克力其中的一个。现在猜猜。(可能是……)
你能确定吗?(不能)那怎么办?(还需要一个提示)
再给一个提示:盒子里不是巧克力。现在猜猜。(是棒棒糖)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不是巧克力,那就是棒棒糖)(板书:不是……,就是……)
师:不是巧克力,就能排除巧克力,也就能肯定是棒棒糖。(板书:排除……,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用规范的语言来叙述推理。】
回顾:我们来回忆一下,一开始,什么信息都没有的时候,让大家猜,大家随便猜。接着老师告诉你们有两种情况,大家想到了可能是什么。最后老师给了你们一个信息:不是巧克力,大家就能肯定出结论了。可见,两种情况的时候,只需要一个提示,就能排除一个,同时也就能肯定另一个。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情况的学习了解,让学生体会两种情况需要一个条件,可以是肯定一个排除另一个,也可以是排除一个肯定另一个。为后面学习三种情况做铺垫。】
老师揭示答案,待会儿,老师将这些送给我们班合格的小侦探。
2.小结: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我们的分析逐步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推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内化新知
师:刚才这样两种情况的推理,同学们想到了排除一个就可以肯定另一个,那么三种情况的推理呢?
1.出示例1
(1)读题(全班),你知道了什么?(3个人名,3个书名)(板书)
还知道了什么?(2个提示),要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自主完成。(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
(3)展示,汇报,说说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写、连、画,来引出推理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多种表示方法,拓展思维。】
2.归纳方法
(1)语言表述法(学生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小红拿了语文书,小丽不是数学书,也不是语文书,那就是品德,小刚只能是数学书。
师:说得太棒了!你也是这样想的吗?谁也来说一说?
生:小红拿了语文书,就肯定小红是语文书,排除了小丽和小刚拿语文书。
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又排除了小丽拿数学书,那么肯定小丽拿的是品德书。
都拿走了,都排除完,就能肯定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师:两位同学说的,都是从哪里入手?(小红)为什么?(因为小红说自己拿的是语文书,就能肯定小红拿语文书)这样就把语文书给怎样了?(排除了)只剩下几本书再进行判断呢?(2本)接着怎么判断?剩下2种情况只要几个信息?(一个信息)这种方法跟前面2中选择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说理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推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确每一个结论都需要有可靠的已知条件做支撑,】
那么两种和三种情况的推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引导学生回答归纳)
两种:思考排除一个,肯定另一个。
三种:先肯定一个,就能排除这个,把三种转化成两种进行判断,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师:同学们,每一个推理之后,都得下一个结论,你能给刚才的推理下个结论吗?
生:小刚拿的是数学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
师小结:刚才我们利用提示,直接判断出结论,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语言表述法。(板书:表述)
【设计意图:把两种情况的推理与三种情况的推理进行对比联系,多一种情况的推理,就需要多一个条件,就可以将三种转化成两种,为学生梳理推理的方法,为复杂的推理归纳方法。】
(2)连线法
师: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展示学生作品。
他用了什么方法?(连线法)请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第一个连谁?(小红)为什么?(小红拿语文书,连完这个就排除小丽小刚拿语文书。)
接着练谁?(小丽)根据什么来判断?(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就排除数学书,就肯定是品德。小刚就肯定拿的是数学书。)
看样子,这个信息不仅能肯定小丽拿品德书,也能肯定小刚拿数学书。
【设计意图:学会尝试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来解决推理问题,不仅会思考,也要懂得表达简练。】
(3)表格法
师:推理的解决方法有很多,数学上还有一种方法叫做表格法。
能跟老师一起来完成这个表格吗?(出示空表格)
表格第一行表示书名,第一列表示人名,从哪里入手?(小红拿语文书)
肯定用“√”,排除用“×”。(肯定了什么?打“√”,就可以排除什么?打“×”)
小红(横向)(纵向):先肯定什么?为什么?排除什么?也排除什么?
现在剩下几种情况?(2种)能判断吗?你会吗?
小丽(横向)(纵向)小刚
【设计意图:表格法主要是通过师生一起学习,教师引导为主,学生模仿学习为辅,本节课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但是可以进行认识了解和介绍,为今后中高年级的推理学习打下基础。】
3.比较三种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推理的三种方法:语言表述法,连线法,表格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说一说理由。
师小结:刚才三种方法都是先判断什么?(小红)为什么?(小红拿语文书,已经能肯定了)看来能确定的要先确定,小红肯定了,就能排除小红,把三种情况变成两种情况,这种变的过程,我们称作转化,转化成两种情况,就可以根据前面的判断方法得出结论。
三、练习提升,巩固新知
师:孩子们,学会了这些,你能成为小侦探来解决问题吗?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咯!
1.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师:先肯定谁?为什么?有什么特点?(没有角)
现在呢?能判断吗?为什么?还需要什么?(缺一个信息)看样子破案找线索很重要哦!
【设计意图:通过缺少信息的推理,来强化学生,让学生意识到推理找条件很重要。】
2.书P111.3
要求:画出题中的关键信息,再进行判断。
师:你能一下子肯定哪一个吗?(不行)没有办法肯定,那能不能排除呢?(可以)排除什么?(排除小东,小松是最后一名)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我不是……,我也不是……)那就肯定谁?(小雨是最后一名)那我们又可以把三种转化成两种来解决,接着你会吗?根据哪句话来判断?
【设计意图:在遇到字数比较多,信息比较繁琐的推理时,要学会寻找重要信息,并且先根据一个能直接判断的信息来进行排除肯定,从而抽丝剥茧,找到最终结论。】
3.四种情况的推理
师:刚才挑战了三种情况的推理,想不想挑战四种?
这里有4个小朋友也非常优秀,张老师打算给他们送上不同的奖章,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星星
卡通
太阳
笑脸)
提示:第一位:不是笑脸;
第二位:不是笑脸,也不是太阳;
第三位:不是笑脸,不是太阳,也不是星星。
师: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从第三位入手,肯定了第三位,就能排除第三位,将四种转化成三种推理,还可以找谁?又把三种转化成两种。
方法二:先肯定第四位,排除了第四位,又转化成三种情况。
师小结:看来都是从四种转化成三种,再转化成两种进行推理。怎样转化?(能确定的先确定)怎样确定一个呢?(信息越多越容易肯定,转化成越少的情况越容易肯定。)
【设计意图:拓展四种情况的推理,运用两种、三种推理之间的联系来进行。另一方面,思考的方向不同,推理的方式也不同,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
四、推理秘诀,归纳方法
师:我们要想成功的推理,一定有秘诀,你们想知道吗?(齐读)
我是一名小侦探,抓住线索认真想,能确定的先确定,确定哪个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办。
五、游戏收尾,感受趣味
师:同学们,秘诀掌握了吗?那帮老师打开一个宝箱吧!老师可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了!
密码由3个数字组成。
线索:1、左边第一个数字是最大的一位数;
2、中间的数字在7和10之间;
3、每个数字都不一样;
4、三个数字之和是20.
师:赶紧想想,并说说理由。(983)
宝箱打开了!你们真是太棒了!
【设计意图:最后以游戏结尾,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推理的趣味。】
师总结:学习数学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本领,希望同学们将今天所学的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执教者简介
张玲艳,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现任教于融侨小学。曾在晋安区、仓山区送教活动中获得好评。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带领孩子探索数学的奥妙,感受生活的乐趣,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和学生一起快乐学习,是本人的教学目标。
所用教材内容
PAGE《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今天我们玩一个猜硬币的游戏,谁猜对了老师就把硬币奖给他。
2.猜猜硬币在我的哪个手里?(学生猜左手,把硬币放右手,给他看,没有。我们再来猜一次,学生猜右手,把硬币放左手,给她看,没有。)
3.让我来给你们一个提示:硬币不是在我们的左手,就是在哪个手呢?
生:……
4.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5.小结:只有两只手,也就是说只有两种情况(板书:两种)
不是在我的左手(板书:不是)
那就是在我的右手(板书:就是)
6.为什么刚才猜不出,现在就能猜出来呢?
生:……
7.像刚才那样老师给你提示一条信息,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推理。
8.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推理)
二、探索新知
1.探究两种情况的推理
(1)老师:同学们喜欢跳绳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课件出示:小红、小丽)她们也喜欢跳绳,她们还说要考考你们。
(2)出示:a.小红说:我不是最先跳的,那最先跳的是(
)
生:小丽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小结:只有小红和小丽,不是小红最先跳,那就是小丽最先跳)
b.小丽也想考考你们。出示:小丽说:我不是跳的最多的,那跳的最多的就是(
)
生:小红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小结:只有小红和小丽,不是小丽跳的最多,那就是小红跳的最多)
2.探究三种情况的推理
(1)老师:上课铃响了,大家都回教室上课了,老师也想出题考考你们。
(2)出示:先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
a.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有几本书?有几个人?
b.“三人各拿一本”什么意思?
可不可以拿一本语文书,又拿一本数学书?(不可以)
可不可以不拿?(不可以)
谁能再来说一说三人各拿一本什么意思?(每人只能拿一本,不能多拿,也不能不拿)
(3)请大家继续看题(出示图片部分)
从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是数学书)
(4)看看题目让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出示问题:他们分别拿的是什么书?)
(5)谁来说一说(多让几个学生说,老师进行分析引导)如:从题中那句话知道的?
(6)小结:刚刚我们在推理的过程中,a.最先确定的是谁(小红)(板书:先确定,后出示课件)
出示:先确定(小红),因为根据题目已经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b.接下来我们确定谁呢?(小丽)(板书:再确定,后出示课件)
出示:再确定(小丽),因为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她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
c.最后,还剩下谁呢?(小刚)(板书:还剩下,后出示课件)
出示:还剩下(小刚),那他那的一定是(数学书)
(7)这就是我们今天重点研究的三种情况的推理方法(板书:三种)
(8)我们再来把这一段话读一遍(巩固知识)
(9)接下来,我们来小组讨论,有没有好办法把推理过程更清楚、更明白地表达出来?(请同学们把导学案拿出来,看到第一页)
(10)出示导学案:a.教师先读题,明白题意。b.四人为一小组,小组长带领大家共同完成
(11)交流汇报:选三个人来展台上说说推理过程。
(12)比较这两种方法(连线法和表格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连线法简洁直观)
三、应用提升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教师说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
摸摸你的耳,不是左耳,就是右耳;
摸摸你的肩,不是右肩,就是左肩;
挥挥你的手,不是左手,就是右手。
2.下课了,小红准备去找小伙伴玩,可是不知道他们在哪个班,请你们来猜一猜?
课件出示:
小红说我们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我是三班的,小丽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华玩,小华和小丽各是几班的?
a.齐读题目
b.拿出导学案,看到第二页,连一连,再跟同桌说说你怎么想的
c.汇报交流(用上先确定-再确定-还剩下)
3.最后我们来看看他们得了第几名?
出示:小红,小丽,小华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小丽说:“我不是最后一名,”小华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丽比我的成绩好,”他们各得了第几名?
教学方法同上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的都是很简单的推理,今后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更复杂的推理,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你们一定会利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
《数学广角——推理》导学案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
他们分别拿的是什么书?
想一想
1
可以这样想: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
小红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小刚拿的是(
)书。
2
还可以这样想:先画一张表格,是的打“√”。
书名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
小红
小丽
小刚
做一做
1.
小红说:“我们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我是三班的,小丽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华玩。小华和小丽各是几班的?
小红
小丽
小华
一班
二班
三班
2.小红、小丽、小华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小丽说:“我不是最后一名。”小华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丽比我的成绩好。”他们各得了第几名?
小红
小丽
小华
第一
第二
第三
小华
小丽
小红
PAGE推理(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教材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猜测、观察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能进行含有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
2.根据题意直接推理、连线推理、列表推理,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推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体会逻辑推理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已知条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法与学法:启发引导、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语文书、数学书、品德与生活书、尺子等。
一、游戏导入
游戏:老师的两只手上分别握着1元硬币和5角硬币。
1、猜一猜,你知道1元硬币在左手中还是在右手中呢?
不能确定。
2、补充一个条件:左手握着不是5角硬币。
现在能猜出来吗?
生:1元硬币在左手中。
师:确定吗?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左手握着不是5角硬币,那一定是1元硬币。剩下的右手中握着5角硬币。
师: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叫推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三个小朋友,小红、小丽和小刚,他们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品德与生活书。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小刚呢?
2、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已知条件是什么?
三个小朋友,小红、小丽和小刚,他们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品德与生活书。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问题是什么?
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小刚呢?
先自己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和同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汇报
生:方法1
根据题意直接推理出结论
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品德与生活书。小丽又说她没拿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
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生:方法2
连线法
我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
生:方法3
列表法
3.小结
“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是肯定的条件。根据这个这个肯定的条件确定语文书是小红拿的。将问题转化为只有两个条件的最简单的推理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题目:问学生从图中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推理判断,可以分别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组织全班进行反馈,重点说说推理过程。
2.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一第2题。
读题后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3.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完成。全班说一说推理过程。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推理(第1课时)
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肯定的条件,这个条件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根据这个结论进行下一步的推理。推理的方法有:根据题意直接推理、连线法、列表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