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1 15:4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蝎子(xiē
xēi)?鄙夷(bǐ
bī)
锲而不舍(qiè
què)
不屑(xiè
xuè)?逆(nì
lì)时
华罗庚(huá
huà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ù
yuán

quán

ruò
biàn
lùn
zhēn

ǒu
rán
wén
xiàn
sōu

zhènɡ

qiū
yǐn
三、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是叶永烈
。(

3.辩论前,确定好正反方后,马上就可以开始辩论,无须准备材料。(
) 
4.《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

5.我们读书时要边读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创立
疑问
洗澡
司空见惯
B.
学院
机械
教授
锲而不舍
C.
实验
论文
侧量
见微知着
D.
见解
结论
正确
静止不动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走马观花(走:行走。)
B.
自愧弗如(弗:不。)
C.
过犹不及(及:达到。)
D.
赴汤蹈火(汤:热水。)
3.下列事例不是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的(
)。
A.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皮罗教授洗澡水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
B.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并制成石蕊试纸;
C.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形成,并写进《海陆的起源》中,并对地质界产生重大影响;
D.奥地利医生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证实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4.许多年以后,两个以机器人为老师的孩子,从一本纸质的书中对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了许多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们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学习。
B.孩子们在一块儿学习玩耍,很不快乐。
C.年龄相当的孩子学一样的功课。
D.老师是真人。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B.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说话中的矛盾或漏洞。
C.自由辩论时,要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地反驳。
D.辩论时,不强调语言文明,只有能抓住对方漏洞进行反驳。
五、填空题。(21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答案。(2分)
闹:①喧哗;不安静
②吵
③弄;干;搞
④害;发生
(1)今天,我和王宁为了一支钢笔闹了矛盾。(

(2)大院里一位参加红军的老爷爷经常给我们讲了红军闹革命的故事。(

(3)教室里太闹了,我根本没法看书。(

(4)小弟又哭又闹,我真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2.
选词填空。(6分)
建树
建设
建筑
(1)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古代(
)。
(2)爸爸在小儿外科这个领域里颇有(
),做出了很大贡献。
(3)农民工是城市建造者,是祖国(
)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平静
安静
寂静
(4)乡村的夜晚十分(
)。
(5)当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室里立刻就(
)下来了。
(6)暴风雨过后,海面马上又恢复了(

3.
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5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8分)
(1)最后把“?”拉直成“!”找到真理。
①这里的“?”指
。“!”指的是

②这样写的好处:

(2)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①“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的真理就在

②发现真理具备三个条件:

六、口语交际。(5分)
六(1)班举行“互联网增进还是疏远人们的感情”的辩论会,下面给出了正方观点,请你写出反方观点。
正方: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
(一)课内阅读。(9分)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2.文中句子①是
描写,句子②是
描写,句子③是
描写。(3分)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4.“我”是一个
的孩子。从文中找出能够说明这个观点的句子抄写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2分)
奇想与发明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径。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发明并不是件高深莫测的事儿。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的奇迹”,最初都源自儿童的创造、发现与奇想。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1.
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1)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2)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2.
文章采用“
”的结构。作者要发表的观点是
.
.
。(3分)
3.
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
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八、习作展示。(25分)
题目:未来的____________(学校,我,一天……)要求:1.畅想未来,把题目补充完整2.大胆想象,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写一个有趣的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蝎子(xiē√
xēi)?
鄙夷(bǐ√
bī)
锲而不舍(qiè√
què)
不屑(xiè√
xuè)?
逆(nì√
lì)时
华罗庚(huá
huà√)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ù
yuán

quán

ruò
biàn
lùn
zhēn

救援
俱全
弗若
辩论
真理
ǒu
rán
wén
xiàn
sōu

zhènɡ

qiū
yǐn
偶然
文献
搜集
证据
蚯蚓
三、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是叶永烈
。(√)
3.辩论前,确定好正反方后,马上就可以开始辩论,无须准备材料。(×) 
4.《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
5.我们读书时要边读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
创立
疑问
洗澡
司空见惯
B.
学院
机械
教授
锲而不舍
C.
实验
论文
侧量
见微知着
D.
见解
结论
正确
静止不动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走马观花(走:行走。)
B.
自愧弗如(弗:不。)
C.
过犹不及(及:达到。)
D.
赴汤蹈火(汤:热水。)
3.下列事例不是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的(
A
)。
A.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皮罗教授洗澡水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
B.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并制成石蕊试纸;
C.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形成,并写进《海陆的起源》中,并对地质界产生重大影响;
D.奥地利医生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证实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4.许多年以后,两个以机器人为老师的孩子,从一本纸质的书中对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了许多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孩子们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学习。
B.孩子们在一块儿学习玩耍,很不快乐。
C.年龄相当的孩子学一样的功课。
D.老师是真人。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B.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说话中的矛盾或漏洞。
C.自由辩论时,要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地反驳。
D.辩论时,不强调语言文明,只有能抓住对方漏洞进行反驳。
五、填空题。(21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答案。(2分)
闹:①喧哗;不安静
②吵
③弄;干;搞
④害;发生
(1)今天,我和王宁为了一支钢笔闹了矛盾。(
4

(2)大院里一位参加红军的老爷爷经常给我们讲了红军闹革命的故事。(
3

(3)教室里太闹了,我根本没法看书。(
1

(4)小弟又哭又闹,我真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2

2.
选词填空。(6分)
建树
建设
建筑
(1)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
(2)爸爸在小儿外科这个领域里颇有(建树),做出了很大贡献。
(3)农民工是城市建造者,是祖国(建设)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平静
安静
寂静
(4)乡村的夜晚十分(寂静)。
(5)当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室里立刻就(安静)下来了。
(6)暴风雨过后,海面马上又恢复了(平静)
3.
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5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弈秋的教导)(鸿鹄)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4)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弈秋的教导)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8分)
(1)最后把“?”拉直成“!”找到真理。
①这里的“?”指发现问题、提出的疑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②这样写的好处: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①“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的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
②发现真理具备三个条件: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六、口语交际。(5分)
六(1)班举行“互联网增进还是疏远人们的感情”的辩论会,下面给出了正方观点,请你写出反方观点。
正方: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反方:示例:首先,互联网具有虚假性,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其次,越来越多的“低头族”的出现,使得亲人、朋友的关系变得疏远。
七、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9分)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2.文中句子①是语言描写,句子②是动作描写,句子③是神态心理描写。(3分)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2分)因为我对他的表产生了神秘感,很想研究一番。
4.“我”是一个
好奇心特别强
的孩子。从文中找出能够说明这个观点的句子抄写来。(3分)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二)课外阅读。(12分)
奇想与发明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径。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发明并不是件高深莫测的事儿。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的奇迹”,最初都源自儿童的创造、发现与奇想。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1.
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1)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无独有偶)
(2)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高深莫测)
2.
文章采用“总—分—总_”的结构。作者要发表的观点是: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3分)
3.
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的?(5分)
(1)口琴的发明(2)听诊器的发明(3)一次性成像照相机的发
(4)两轮传动脚踏车的发明(5)隐形眼镜的发明
4.
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八、习作展示。(25分)
题目:未来的____________(学校,我,一天……)要求:1.畅想未来,把题目补充完整2.大胆想象,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写一个有趣的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不少于50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