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知识与能力测试卷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知识与能力测试卷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1 17:2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知识与能力测试卷
温馨提示:
学用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35分 )
1.默写。( 10分 )
(1)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 《孙权劝学》 )?
(2)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 《木兰诗》 )?
(3)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
(4)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
(5)爱国情怀是木兰“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木兰诗》 )的不畏征途遥远,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的忠孝两全。?
(6)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把明月当成知己,显示出他新奇独特的想象力的诗句是“ 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
(7)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从笛声落笔,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的句子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1分 )
  生命的酒杯,不可能总是盛满可口的甘醴,苦酒也是成长的滋味。    ,显示不出水手的坚强;百转千回,才能百liàn成钢。恰恰是在跌倒的时候,奋斗才能凸显其意义。“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博击 ”,正确写法是“ 搏击 ”。(2分)?
(3)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一意孤行 B.一马平川 C.一帆风顺 D.一往无前
(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反问句。(2分)
  苦酒也是成长的滋味。
苦酒难道不也是成长的滋味吗?(2分)
3.七年级“雏鹰”文学社拟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系列活动,现在请你作为负责人完成下列任务。( 14分 )
(1)社团活动室有一副挂了很久的对联,其中几个字已经模糊不清,社员们纷纷填补了下联。请从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4分)
对联:勇排学海千层浪 敢跃书山   ?
①万道岭 ②万仞峰 ③至天宫
选择( ② ),理由: “万仞峰”与“千层浪”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并且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 。?
(2)请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的目的,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读书计划。
二、              ?
①请你从读书方法的角度补写一条倡议。(2分)
示例: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2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删去“的目的”。(2分)
三、积极参加各项读书活动,与同学分享读书乐趣。
爱读书,读好书,敬请同学们将阅读作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雏鹰”文学社
2021年4月16日
③倡议书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 敬请 ”,应改为“ 希望 ”。(2分)?
(3)作为负责人,你想邀请校长参加“好读书,读好书”活动的启动仪式,见到校长后,应该怎么说?要求恰当使用“莅临”一词,不超过50字。(4分)
示例:尊敬的校长( 或:校长您好 ),我们“雏鹰”文学社诚挚地邀请您莅临“好读书,读好书”活动的启动仪式,请问您有时间吗?(4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 21分 )
【甲】①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的走。
②祥子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拿起芭蕉扇搧搧,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坐了好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不,他不能服软。他拉车不止一天了,夏天这也不是头一遭,他不能就这么白白的“泡”一天。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出了不少,而心里还不畅快。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乙】①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②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到满意。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报复!慢慢的再把这个扩大一点,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是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撒无赖。初一上来,大家一点也不怀疑他,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
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还不成,他会去再借二毛钱,而还上一毛五的债,剩下五分先喝了酒再说。一来二去,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出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低着头思索,想坏主意,想好一个主意就能进比拉一天车还多的钱;省了力气,而且进钱,他觉得非常的上算。
(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有删改 )
4.请用一句话概括【甲】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祥子在烈日下拉车。(3分)
5.【甲】选段开头描写“柳树”“马路”“尘土”有何作用?(4分)
运用环境描写,“柳树”“马路”“尘土”这些景物,从侧面表现了天气的酷热,(2分)为下文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艰辛做铺垫。(2分)
6.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运用外貌描写,(1分)写出了祥子外貌的变化,突出了祥子自甘堕落的行为,刻画了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低等车夫的形象。(3分)
7.阅读【甲】【乙】选段,说说分别体现了祥子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
【甲】选段:坚忍、吃苦耐劳;(2分)【乙】选段: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4分)
8.联系全书内容,从社会环境和人物自身两方面说说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4分)
社会环境: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和压迫。自身原因:样子性格软弱,缺乏反抗精神,最终向命运妥协。( 4分。每点2分 )
[二]( 18分 )
摇曳的亚菊
侯志明
①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辽阔而厚实,我如这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一样,生长得快乐而任性,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和无尽的思念。
②我7岁上学,小学一二三年级是在村小读的。全村不足百人,三个年级的学生加一起也就七八个。四年级离开村小,来到庙后中心小学,这年我11岁。
③五年级刚开学,来了一位女老师,教语文,也是班主任。她是我的第一个女老师,瘦瘦的,高高的,长辫子,单眼皮,大概十七八岁。
④她是一位很勤奋的老师,除了上课认真,还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刻钢板,第一年就给我们油印了一本课外读物,内容是汉语语法与修辞,这在教材都短缺的年代是特别珍贵的。这样的老师显然很受学生喜欢。我特别喜欢上她的课,甚至希望所有的课都由她来上,或者每天只上她讲的语文课。
⑤也许是因为我的语文成绩好,她当班主任几个月后就让我当语文科代表。我每天收发同学们的语文作业,不久,老师又让我替她批考卷、刻钢板,后来,连教室里的黑板报也基本交给了我。虽然只是偶尔刻钢板,办板报,但这让我督促自己字要写得比别人的好。那时,我是多么热爱语文、练字,今天回过头来看才发现,我那时的学习,仿佛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好老师。
⑥那时的周六只放半天假。记得一个夏日的周六,母亲要我中午放学后在学校等她一起去供销社买东西。同学们都走了,只有我一个人坐在校园里阴凉处的一块石头上等母亲。老师发现我没走,了解了情况就离开了。过了十多分钟,她又出现了,手上还用筷子挑着一个馒头。
⑧我七年级那年,她考上了一所中专,离开了我们。她曾来学校和全班同学告别,不少同学都流下了眼泪。

⑦“饿了吧?”她问我,面带微笑。我摇摇头告诉她我妈一会儿来,会给我带吃的。“要是没带或者来晚了呢?”她侧着头,仍带着笑容。“肯定带了。”我低下头,不敢看她,更不敢看那个馒头。“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嘴还硬?”她把馒头塞到我的手里便转身离去了。拿着这个热腾腾的馒头,不知怎么了,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⑨那年的10月,我收到了她寄来的一封信,她告诉我她所读的学校和班级,记得是金融类,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我给她回了信。后来我们又通过几次信,她的信多是鼓励,我的信多是汇报。后来联系少了,听说她毕业分配到银行工作。再后来,我大学毕业分到了外省,就彻底断了音信。
⑩几十年了,每年的教师节来临时,我总会想起她。
?是的,想起她时,也常常想起草原上伴我长大的一种植物,名字叫三裂亚菊。它生长在荒漠草原上,是一种十分普通的植物。它高不过20厘米,却耐旱、耐寒、耐贫瘠。在寒冷的塞北,它是返青最早的植物之一。春雨润物,它会早早地生出灰绿色的叶,摇曳于草原,然后孕蕾、开花、结果,直到冬天来临,才慢慢地变得枯黄。虽然并不高大、美丽,但它尽其所能,奉献了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干,涵养着草原,使其所生之地尽可能成为利用价值最高的优质牧场,滋养着牛、羊、骆驼这些草原的生灵。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人也养一方水土。我的这位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与亚菊同生草原,何其相似,普通而又不凡。
( 选自2020年9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
9.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①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老师的回忆;(2分)②点明全文叙事线索——“许多美好的记忆”,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奠定全文感情基调。(3分)
10.请依据文章第⑤~⑨段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4分)
  她让“我”当语文科代表,“我”热爱语文、练字→ 她给“我”馒头吃,“我”感动得流眼泪 → 她考上了中专,“我们”挥泪告别 →她写信鼓励“我”,“我”汇报近况?
11.说说第⑦段画线句中“我”为什么“不敢看她,更不敢看那个馒头”。(4分)
“不敢看她”是因为面对老师的关心,“我”说了谎,其实“我”并不确定妈妈来时会带吃的;(2分)“不敢看那个馒头”是因为“我”此时真的饿了,害怕看到馒头会更饥饿。(2分)
12.作者在第?段中说“她”“普通而又不凡”,这样表述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5分)
不矛盾。(1分)“普通”是指她高瘦,长辫子,单眼皮,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以及她扎根在辽阔的大草原,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工作、成长的众多人中普通的一员。(2分)“不凡”是指她勤奋工作,关心鼓励学生,有上进心,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好老师。(2分)
[三]( 16分 )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注]①操:弹奏。②象:方法。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
【乙】凡操①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②,务先博观。
( 节选自刘勰《文心雕龙》 )
15.【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学习的方法和道理,其中【甲】文侧重于 熟能生巧 的道理,而【乙】文则更强调 广泛观察 的重要性。(4分)?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我酌油知之。
凭我倒油( 的经验 )知道这个( 道理 )。(2分)
(2)观千剑而后识器。
观察过千百柄剑之后( 才能 )识别剑器( 的优劣 )。(2分)
16.【甲】【乙】两文给你的学习带来怎样的启示?(3分)
学习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并多加练习,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3分。言之成理即可 )
【参考译文】
【乙】只有弹奏过千百个曲子的人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千百柄剑之后才能识别剑器( 的优劣 )。所以全面知晓事物的方法,就是必须先广泛地观察。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的阿长,临终前送香油鸡蛋的老王,历尽艰辛建成台阶的父亲……他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是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闪光点。
请你选择身边的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小人物”,写一写他( 他们 )的故事,说一说你从他( 他们 )身上得到的生活感悟。
【提示和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小人物”这一词语,限定了本文的写作对象,要求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普通人,甚至是常常被社会忽视的人。写作内容是他( 他们 )身上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能并不是光芒四射的,只是隐藏在一些小事后面的触动人心的力量。
本题适合写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散文。写作时,为避免简单化的“一事一果”的写法,可采用一事详写、同类事略写的方法。适当插入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描写,并融入一定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饱满。
【佳作展示】
不平凡的小人物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朴素、卑微、不起眼,但他们身上散发着道德的光辉,时时触动你我。
镜头一——马路上
雨一连下了好几天,宽敞的马路如今已变成一片汪洋。小区里的王大爷闲不住了,他穿了件雨衣,拿根长棍,慢慢地将腿趟进水里。王大爷已满头白发,此刻正精神抖擞地在水中探脚走着。只见瘦削的他,时而站立仔细观察四周,时而弯腰使劲用长棍拨弄,如同一条破旧的小船,在污水中前行,随时都有被打翻的可能。
周围的人见了急忙唤他回来,但他似乎没有听见,依旧专心致志地搜寻着。过了许久,他忽然乐了起来,原来他发现了堵住下水道的“罪魁祸首”——树枝、树叶、塑料袋等,他耐心地用手一把一把掏了起来。下水道里汩汩的落水声一下增大了许多,周围的人恍然大悟,纷纷为他点赞。
镜头二——小区里
清晨,天刚蒙蒙亮,不少人还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小区的保洁李阿姨却早已起床。
只见她撩起灰白的头发,挽起袖子,开始打扫小区的地面。忽然,远处地面上的一个黑色钱包吸引了她的目光。她走过去拾起它,发现里面装着身份证和一沓现金。她四处瞧了瞧,没有发现什么人经过。
她变得有些不知所措,放慢了清扫的节奏,似乎在盼望着什么。不久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赶了过来,急切地询问道:“请问你是否看到了一个黑色的钱包?”经过确认后,李阿姨将钱包归还失主。失主非常激动,执意要给她酬金表示感谢,被她婉言谢绝。虽然李阿姨干的活有点儿脏,但她的心灵是那么的纯净。
镜头三——广场上
每到下午,广场上都会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它就像炎炎夏日的一股清风,让人忘却烦恼,神清气爽。吹笛子的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此刻他正坐在广场一角动情地吹奏着,四周围满了听众。一曲终了,有人上前想给他打赏,他委婉地拒绝:“你们来到这里聆听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了。”
老人家境不好,无依无靠,靠捡垃圾、打零工为生。但他并不自卑、颓废,忙活之余,每天下午到广场上吹吹笛子。悠扬的笛声中,饱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饱含着老人的自尊自强。
这些“小人物”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身上闪耀的光芒,时时触动着你我,处处装点着这个世界。他们,一点儿都不平凡!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生活中的三个镜头,表达了对三位身边“小人物”的赞美之情。人物刻画朴实自然,于细节处彰显了对他们的敬意。同时,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叙议结合,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