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必修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必修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1 19: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概括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
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莎士比亚诗化语言不了解,需要在反复诵读哈姆莱特的台词的基础上,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这一艺术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1、预习检查
⑴学生上黑板默写
⑵优秀学案展示
⑶出错学生解答问题
2、导入新课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艺术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最主要的代表作《哈姆莱特》。(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及其戏剧创作的特点。
4、内容分析
问题1:全剧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进行的?
全剧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
问题2:“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学生展示)
哈姆莱特——克劳狄斯
(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莱特——雷欧提斯
(杀父“害”妹之仇)
问题3:体会个性化的语言及人物性格特点。(小组活动,学生展示)
哈姆莱特的语言:
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的语言:
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问题4:你如何看待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巩固案”
《哈姆莱特》学情分析
一、课前,我作了一个有关莎士比亚戏剧的掌握情况调查,学生对莎士比亚戏剧了解较少,只是了解《哈姆莱特》的结局,知道部分内容,对人物姓名、职务、关系不清楚,详细剧情多数学生不了解。
二、学生提前了解了莎士比亚,比较喜欢他的戏剧,主动学习了《哈姆莱特》全剧内容,理出了人物关系图。可以看出学生对该文还是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
三、由于本文是外国戏剧,学生理解戏剧语言有一定难度,不少地方与中国戏剧语言有差异,需要学生多读几遍,对内容更加熟悉方可。
四、作者在本文中寄寓的感情较复杂,学生在不了解作者及当时英国的背景的情况下,是很难把握的,需要课前补充一些背景资料。
《哈姆莱特》效果分析
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为本节课上课学生。主要从学生课前预习、预习案批阅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环境、设施状况等六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1、提前1天下发预习案,让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完成,做完后上交。
2、我对学生上交的预习案进行批阅,总结学生预习情况,发现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字音、字义是薄弱点。需要再次检查练习,因而在课堂第一个环节设计了“预习检查”环节。巩固基础知识。
3、在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评价方面,多数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热烈,选派代表发言有理有据,对不同观点有争议,看出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但是也有个别小组活动应付,只是站起来简单一说,也选派不出代表。
4、教学环境、设施运行情况良好。
效果分析
1、符合学校推行的“1+4”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活动,让学生登上讲台,发挥学生小组讨论研究的作用。
2、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通过课堂设计引领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只在学生不能解决的地方进行精讲点拨,其它时刻不多说一句话。
3、设计的教学内容符合戏剧欣赏的要求,几个问题有梯度,由简入难。
4、分角色朗读设计较好,但是学生感情投入不够,可见学生读得少,需要在课下或晨读时再读。
《哈姆莱特》教材分析
《哈姆莱特》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话剧是西方戏剧的主要样式,欣赏话剧剧本,应当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可以试着从舞台演出的角度,去推想戏剧的艺术效果。
一、了解作家与作品,特别是莎士比亚的人生简介和《哈姆莱特》的剧情。莎士比亚借助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二、本文选自《哈姆莱特》的第五幕第二场,即全剧的结尾部分。本部分中克劳狄斯的阴险、奸诈、狠毒再次集中体现,既虚伪地利用雷欧提斯的复仇心理,又设计双重诡计,可谓用心险恶。而哈姆雷特对比赛规则的信任也让他粗心地献出了无辜的性命。
三、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莎士比亚诗化语言不了解,需要在反复诵读哈姆莱特的台词的基础上,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这一艺术特点。
五、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为一篇外国话剧,本课具有代表性,是一种独特的教学类型,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学,提高文学修养。
六、学习本文,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哈姆雷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你认为这种结局可否避免?
2、本部分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3、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认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哈姆莱特》评测练习
课前预习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舐吮舔盘掭拨恬静
B.露白露底露骨披露
C.横逆横祸横财蛮横
D.颈项胫骨痉挛劲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混账野心觊觎颠沛流离失所
B.稽查大声疾呼畸形赍志而殁
C.馈赠功亏一蒉匮乏罪魁祸首
D.烂漫轻歌慢舞瞒哄瞒心昧己
3.下面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你过得好吗?哈姆莱特贤侄。
B.这还不算,只要你给他看什么,他也能给你解释什么;只要你做出来不害臊,他解释起来也决不害臊。
C.由于奸王左右总是有卫兵,还有那个和他形影不离的王后哈姆莱特的母亲,因而使他不易下手。
D.那个鬼魂是否真是自己父亲的亡魂,它说的话是否可信?这种猜疑也在苦恼着他。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他为了权位,在花园把他毒死。他的名字叫贡扎古。
(2)殿下,我曾经蒙您好心。
(3)命运的虐待和恩宠,你都是受之,能够把感情和理智调整得那么适当。
A.夺取错爱坦然B.夺取厚爱泰然
C.觊觎厚爱泰然D.觊觎厚爱坦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在个人爱好方面身无长物,只是爱好图书而已。
B.听着,自从我能够辨明是非、察择贤愚以后,你就是我灵魂里选中的一个人,因为你虽然经历一切的颠沛,却不曾受到一点伤害。
C.总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像未熟的果子密布树梢,一朝红烂就会离去枝头。
D.你把厂子搞成这个样子,如今就想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阿盟秘书长穆萨说萨达姆被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命运应当由伊拉克人民决定。
B.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强大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
C.经过几年试行,实践证明,颁发《考试大纲》有利于实现考试科学化、标准化,也有利于减轻考生不必要的负担。
D.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戏剧中悲、喜剧的界限,大大地增强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7.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让蜜糖一样的嘴唇去吮舐愚妄的荣华,在有利可图的所在屈下他们生财有道的膝盖来吧。
B.我的幻想也就像铁匠的砧石那样黑漆一团了。
C.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整天吃空气。
D.月亮吐耀着借来的晶光,三百六十回向大地环航。
8.下列各句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中有一场的情节跟我告诉过你的我的父亲的死状颇相仿佛②当那幕戏正在上演的时候,我要请你集中你的全副精神③今晚我们要在国王面前演一出戏④注视我的叔父⑤那么我们所看见的那个鬼魂一定是恶魔⑥要是他在听到了那一段戏词以后⑦他的隐藏的罪恶还是不露一丝痕迹来
A.③②①④⑥⑦⑤B③①②④⑥⑦⑤
C.②①③④⑥⑦⑤D②①③⑦⑤④⑥
(二)课内阅读
二伶人扮国王、王后上。
…………
哈姆莱特要是她现在背了誓!
伶王难为你发这样重的誓愿。
爱人,你且去;我神思昏倦,想要小睡片刻。(睡。)
伶后愿你安睡;
上天保佑我俩永无灾悔!(下。)…………
哈姆莱特母亲,您觉得这出戏怎样?
王后我觉得那女人在表白心迹的时候,说话过火了一些。
哈姆莱特啊,可是她会守约的。
国王这部戏是怎么一个情节?里面没有什么要不得的地方吗?
哈姆莱特不,不,他们不过开玩笑毒死了一个人;没有什么要不得的。
…………
哈姆莱特嗯,王上怎么样?
吉尔登斯吞他回去以后,非常不舒服。
哈姆莱特喝醉了吗?
吉尔登斯吞不,殿下,他在发脾气。
哈姆莱特你应该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医生,才算你的聪明;因为叫我去替他诊视,恐怕反而更会激动他的脾气的。
吉尔登斯吞好殿下,请您说话检点些,别这样拉扯开去。
哈姆莱特好,我是听话的,你说吧。
吉尔登斯吞您的母后心里很难过,所以叫我来。
…………
9.“给一声空枪炮吓怕了吗?”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意思是什么?
10.王后说,“我觉得那女人在表白心迹的时候,说话过火了一些”,指哪些话?为什么说“过火”?
11.国王看戏前后有何表现?说明了什么?
12.国王为什么问:“这本戏是怎么一个情节?里面没有什么要不得的地方吗?”
课后巩固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戏剧需要激情。列夫?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别林斯基认为“激情”是一切诗歌体裁所必有的,而且,他还说:“(激情)这个字眼,在谈到戏剧时最经常地被人采用,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戏剧是最富有激情的诗歌体裁……”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正是它,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可是,戏剧最忌的是理性说教,思想必须饱含着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的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在不同种类的剧作中,激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引起观众热泪盈眶,有时使他们开怀大笑,有时促使他们深思冥想;但却不能没有它,失去了它,剧本就不能唤起观众的共鸣。在不同风格的剧作中,有的激情汹涌澎湃,犹如奔腾咆哮的江水;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水渗沙石之中……可是,如果没有它,剧本 ① 。
剧作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激情。一位技巧娴熟但却没有激情的作家,最多只能成为熟练的匠人。剧本不能没有戏剧性,可是,戏剧性更需要激情的滋养;否则它 ② 。
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不过谈到“抒情”,人们首先会想到诗,特别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求通过凝练、节奏鲜明、感彩浓厚的语言,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听众的强烈共鸣。戏剧要求的是贯穿动作,是鲜明的人物性格,是完整、紧凑的情节,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如果不顾戏剧的特性,在剧本中让人物脱离剧情发展去大抒其情,又会造成剧情的停滞。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
可是,各种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都是相对的。别林斯基把抒情性称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他认为“抒情性像元素一样进入一切其他种类的诗中,使之活跃起来,有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焰鼓舞了宙斯的造物”。他还说:“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他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1.根据文意,填入文中①②两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就成了一片死寂的沙滩,是没有吸引力的。
②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收茂叶繁花之美。
B.①就成了一片死寂的沙滩,是没有吸引力的。
②就会是没有光泽的沙石瓦砾,难成灿烂辉煌之观。
C.①就成了一条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力的。
②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收茂叶繁花之美。
D.①就成了一条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力的。
②就会是没有光泽的沙石瓦砾,难成灿烂辉煌之观。
2.文中先后两次引述别林斯基的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分别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条不超过20字)
3.领会第四段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这句话的含义,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这个角度”是指什么?(不超过20个字)
(2)“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25个字)
4.在论述戏剧和抒情的关系时,作者所要表述的一个最重要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要写出。(不超过25个字)
5.下面是从文中得出的判断,错误的两项是(  )
A.戏剧的真正的审美价值,在于剧作家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B.思想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需要理性,但又最忌理性说教。
C.一部剧作的灵魂是作家从自我情感世界提炼而升华的思想理念。
D.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它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所以,从本质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
E.戏剧和抒情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戏剧性和抒情性的对立。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7.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语言运用题
8.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宇宙飞船”下定义。
①宇宙飞船是一种飞行器。
②这种飞行器从地球上发射出去后能在宇宙间航行。
③这种飞行器的运载工具是多级火箭。
9.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连贯完整。
我是一朵白云,亲情是包容我的蓝天;
我是一棵绿树,亲情是滋养我的土地。
10.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试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
(300字左右)
答案
课前预习案
1.C都读“hèng”(A.舐读“shì”舔读“tiǎn”掭读“tiàn”恬读“tián”B.“露白”、“露底”读“lòu”“露骨”“披露”读“lù”D.颈读“jǐng”其余的读“jìng”)2.B.(A.账-帐C.蒉—篑D.慢舞—曼舞)3.B.(A.“?”放在最后。C.“王后”后加“——”D.“?”改为“,”。)4.D.(夺取:用武力强夺(努力争取)。觊觎: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5.A.(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6.D.(A。后分句缺主语。B。“能否”没有照应。C。语意重复。)7.D.(A、B、C、比喻D拟人)8.B.
9。比喻。意思是:国王给一场假戏吓怕了。
10.“我倘忘旧迎新,难邀天恕,再嫁的除非是杀夫淫妇。我倘死了丈夫再作新人,让我生前死后永陷沉沦。”王后说“过火”是因为王后想到自己的处境有些害怕。
11.国王脸色阴沉,坐立不安,不等戏演完就腾地站起来,并大声吩咐点起火把来。回去之后“非常不舒服”,“他在发脾气”。这一切表明当自己害人的阴谋被识穿时担心、烦躁、害怕的复杂心理状态。
12.国王问“情节”以及有无要不得的地方,是因为他害怕自己杀人的阴谋会同戏里演得一样,被别人揭穿。
课后巩固案
1.C。2.(1)激情洋溢的剧作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2)戏剧少了抒情性,也就少了感人的艺术魅力。3.(1)戏剧和抒情诗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的差异性。(2)戏剧性和抒情性之间对立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4。戏剧需要抒情性,不过抒情成分必须有戏剧性。5.CE
6.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7.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8.宇宙飞船是一种以多极火箭作为运载工具,从地球上发射出去后能在宇宙间航行的飞行器。9.我是一叶扁舟,亲情是浮载我的大海;我是一株小草,亲情是繁衍我的沃野。
《哈姆莱特》课后反思
我校目前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老师们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合作交流、展示反馈为主,教师注重精讲点拨。以此为标准,我对这节课作以下反思。
1、课前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包括莎士比亚人生、英国当时的背景、剧情介绍等等,又给学生布置了思考作业。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查,批阅了预习案,发现了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备课。
2、课上先反馈了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让做得好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预习案,对错误较多的知识点让个别出错的学生讲解。结果发现,学生没有改错,作业是提前发下去的,学生只是看了看,对出错的地方没有改正。
3、学生在展示自己理解时,声音较小,投影不清楚,以致其他学生听不清楚。
4、小组合作交流时,个别组内未形成一致意见就坐下了,发言时没有推荐选手,可见在小组评价和调控上还要下功夫。
5、“我心中的哈姆莱特”发言,学生理解单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现象没有出现,可见学生个体理解还是有差距或是我的组织调动还存在问题。对文本理解不透,来源于读的少,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几遍才好。晨读时再读,下节课前5分钟再发言。
《哈姆莱特》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哈姆莱特》一课教学中,我是这样落实的。
一、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1、学生课前自主搜集、学习有关莎士比亚的文学常识,在课前5分钟向全体同学介绍,其他同学补充。
2、个性化阅读,课上前15分钟,各小组推荐学生朗读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要求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评比优秀朗读者。
二、训练学生自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1、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各组选派选手进行发言,由学习委员进行评比,选出优胜者。
3、要求:
⑴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⑵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