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学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多媒体展示图片)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元朝
末年,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农民起义:1351年,
黄河下游
地区爆发
农民起义
,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3)明朝建立:
1368
年,
朱元璋
称帝,建立明朝,定都
应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
(4)元朝灭亡:明军攻占元
大都
,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
(2)措施:
地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三司
,互不统属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中央
①废除
丞相
制度和
中书省
,提升吏、户、礼、兵、刑、工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②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
兵部
;③设立
锦衣卫
(明成祖设立东厂,合成“厂卫”)
(3)影响:
皇权
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
”“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卷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
八股文
”。
(3)特点:内容空疏,形式
呆板
,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4)历史影响:应试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
四书
”“
五经
”,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
(1)概况:明朝时,农业、
手工业
和商业,都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2)表现: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
玉米
、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
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南北方
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丝织业
苏州
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
景德镇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商帮,如山西的
晋商
、安徽的
徽商
。
【合作探究】1
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皇权?
?
【答案】
(1)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合作探究】2
问题:
【答案】最突出的特点是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合作探究】3
问题:
【答案】
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合作探究】4
问题:
【答案】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合作探究】5
问题:
【答案】
答: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事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2019青岛)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答案】D
2.(2019深圳中考)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答案】C
3.朱元璋称帝的地点在应天,即今(
)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洛阳
【答案】C
4.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
A.
废除丞相
B.
设立东厂
C.
分封藩王
D.
迁都北京
【答案】C
5.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设立“厂卫”机构
③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④设立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6.明朝时期的读书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主要是因为(
)
A.
政通人和,君主贤明
B.
八股取士,为考取功名,言多必失
C.
文字狱严酷,稍不留心,祸从口出
D.
修身养性,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原理世俗之事。
【答案】B
7.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是(
)
A.
扬州
B.
苏州
C.
景德镇
D.
南京
【答案】B
8.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中榜的考生,你不可能(
)
A.
熟读四书五经
B.
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C.
会写作规范
D.
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答案】B
9.下列农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
A.
花生
B.
向日葵
C.
马铃薯
D.
占城稻
【答案】D
10.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
A.
洛阳和长安
B.
开封和临安
C.
北京和南京
D.
北京和洛阳
【答案】C
11.秦朝“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
A.
推崇儒家经典
B.
加强思想控制
C.
完善法律体系
D.
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12.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
A.
锦衣卫
B.
三司
C.
军机处
D.
六部
【答案】A
13.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实行削藩政策
②设立锦衣卫
③废丞相
④设东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14.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
“四书”“五经”
B.
唐诗
C.
《资治通鉴》
D.
宋词
【答案】A
15.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答案】D
二、史料分析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得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2)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
(3)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机构?
【答案】
(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2)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锦衣卫。
【多元导入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多元导入】
【新知导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
【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课堂达标
巩固反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