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2 06:2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02页例2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所以本节课,我尽量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去主动获取有序的搭配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体验分类、分布计数及数行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搭配的方法,发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有序地进行搭配,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衣服图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动画王国吗?要想进入动画王国必须打开密码锁才能进去。(课件出示)同学们讨论。进入了动画王国美羊羊真诚的欢迎我们的到来。可是美羊羊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因为今天是美羊羊的生日,它正在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呢。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我们先来看看美羊羊的衣橱里有哪些衣服吧!
(课件出示)为了等会讨论方便,先要确定衣服的名字,这是一件短衣 、长衣、 长裤 、 短裙 、长裙。这里有几件上装和几件下装?
师:我们先来听听小精灵的提示: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穿一件,是什么意思?好的如果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是一种穿法,你猜猜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穿法?谁来猜猜?看来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到底有多少种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刚才我们只是进行了猜测,那么,接下来我们亲自来配一配。把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让美羊羊自己选择,好吗?在操作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合作提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在摆的基础上,与同桌合作交流自己的摆法,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
三、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
老师:用2件上装和3件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动手摆一摆。  
老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活动。
老师:现在哪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同学到前面来展示。
老师总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上装,再配下装,第一件上装可以搭配3件下装,第二件上装又可以搭配3件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上装,第一件下装可以搭配2件上装,第二件下装也可以搭配2件上装,同样地第三件下装又可以配2件上装,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可见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2、掌握方法:
学习连线法和计算法。
(出示课件)  
a. 师:一件上装搭配的方法有3种,二件上装搭配的方法有6种。
也就是有几个几?第1件上装分别搭配3件下装,表示1个3种。第2件上装分别搭配3件下装,就有2个3种。3+3=6。
第一件上装可以搭配3 种,第二件也可以搭配出3 种。这样就有2个3,所以是2×3。(连线并计算)
b.用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第1件下装分别搭配2件上装,表示1个2。第2件下装分别搭配2件上装,就有2个2。第3件下装分别搭配2件上装,就有3个2了。2+2+2=6。(连线并计算)
师:先确定上衣就算2个3是多少,先确定下装就算3个2是多少,都可以用3×2=6表示。看来,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理解。
师:在搭配过程中我们可以先选定上装与下装搭配,还可以先选定下装与上装搭配。只要有序的进行思考,就可以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
3、启发学生探讨其他方法
(1)文字记录法
(2)符号记录法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掌握不同方法。
师:在这几种记录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个活动中,尽量多给学生留一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规律,去归纳整理,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
四、运用知识,巩固提高。
1、早餐的搭配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下面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2、拓展应用(搭配)
老师有一些帽子和围巾,一共可以有1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猜一猜,老师可能会有几顶帽子和几条围巾?(一顶帽子搭配一条围巾)
【设计意图: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五、归纳总结 深化理解。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有关搭配的几个问题。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最重要的是什么?对,是“有序的思考”。其实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咱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有用。
教 学 反 思:
新课程理念主张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来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算一算,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清晰、有条理的有顺序的思考问题,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求知欲,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