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模块检测
历史试题
2021.04
本试题共 29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A. 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D.法兰克王国
2. 图中的著名历史遗迹(文物)能体现的主题是
A.世界文明的多样化 B. 欧洲文明的起源
C.法律的历史渊源D.古代多彩建筑艺术
3.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发源地的最后一站
A. 黄河流域B. 印度河流域 C. 尼罗河流域D. 两河流域
4.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这里的"它"是
A. 楔形文字B.甲骨文C.腓尼基字母D. 象形文字
5."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 罗马教廷的统治 D.西欧城市兴起
6.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大学世俗教育的根本原因是
A. 教会势力的衰落B. 传统教育的崛起 C. 城市经济的发展D.传播神学的需要
7. 下列表述符合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是
A.17世纪末建立了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B. 建立基辅罗斯, 统一国家
C.曾臣服于拜占庭帝国 D. 发端于莫斯科公国
8.在古老的连接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上,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起桥梁的是
A.罗马人B.阿拉伯人 C.波斯人D.马其顿人
9.有西方学者认为∶"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这一观点
A. 对非洲文明的评价坚持辩证的观点 B.正确评价了非洲文明的历史
C.对非洲文明存在歧视与偏见D.目的是为在非洲殖民扩张寻找借口
10."在农业生产中 ,他们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食物新品种,如玉米、番茄、南瓜、甘薯辣椒和花生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大。""他们"是指的
A.雅利安人 B.中国人 C.日本人D.印第安人
11."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仅资产阶级的贪婪,而且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这主要是指
A.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黄金热" B. 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C."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追求财富是资产阶级的本质
12.某位意大利航海家有了一个既简单又天才的想法∶如果地球像亚里士多德假想的那样是个圆球,那我们就可以一直朝西航行,最终总会到达东方。1492 年,他开始实践自己的想法。这位航海家最终
A.到达了东方B. 到达了非洲南端 C.完成了环球航行D.发现了"新大陆"
13.19 世纪中叶,英国探险家利文斯通指出,非洲"内地的劳动力枯竭了……非洲每一个
毛孔都在流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奴隶贸易的开展B."商业革命"的进行
C.人口生育的降低D. 移民政策的实行
14.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A. 拉开了欧洲衰落的序幕B. 推动了世界人口的迁移
C.开启了非洲腾飞的历程D. 阻止了世界物种的交换
1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这段话反映了
A.维护教会的神学权威B.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C.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D.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16.对于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 否定信仰上帝B.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C. 倡导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D. 挑战教会权威
17.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文学类作品,如伏尔泰的讽刺小说《老实人》、卢梭的哲理小说《新爱洛依丝》、狄徳罗的戏剧《私生子》等,这些作品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备受时人追捧。这表明法国启蒙思想家
A. 重视民众的思想觉醒B. 缺少哲学与政论主张
C. 温和地批判封建制度D. 对文学创作更有热情
18.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A.《大宪章》的签署
B."光荣革命"的胜利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9.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 年宪法中的分权制衡体制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两个方面。下列属于后者的是
A.消除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矛盾 B.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兼顾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D.化解了南、北双方之间的矛盾
20.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时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具体事件而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马克思主义B.进化论C. 启蒙思想D.基督教神学
21.英国圈地运动后,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一现象的出现
A.推动了英国议会制改革B.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C. 加剧了农村的贫困问题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2.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B. 工厂制度的诞生
C. 棉纺织业开始实现机械化 D.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23.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
A.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B. 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4.20 世纪初,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摩天大楼开始雨后春笋般出现,而有轨电
车和地铁也带来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发展。立体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又导致了世界上超级大城市的诞生。这主要得益于
A. 蒸汽技术的新发明B. 电气技术的新应用
C. 信息技术的新发现D. 航天技术的新发展
25.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主要论述的是
A. 普法战争B.1848 年革命 C.巴黎公社D.法国大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14 分,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12 分)中世纪时,西欧城市在争取自治过程中,曾获得许多特许状,以下是部分特许状节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我授权我们自治市的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定在每周四,并且和我们温切斯特、牛津或者其他我们土地上的公民们一样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
"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 此外无论何人均不得对伦敦人民行使司法权力。凡属市民均不得因任何纠纷而到市区之外进行投诉.
(1)从以上特许状中,城市与市民可以获得哪些权利?这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10分)
(2)对国王(封建领主)颁布城市特许状的行为,你有何认识?(2 分)
27.(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据【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是怎样推动"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4分)
28.(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 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材料二 伏尔泰(1694-1778)∶(它)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主……..徜使想做坏事,那就会双手被缚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卢梭政治主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伏尔泰所指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为什么?举出实行类似政治制度的其它两个国家。(8 分)
高一模块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其中第 26 题 12分; 第 27题 12 分; 第 28 题 14 分,第 29题 12分。共 50 分。)
26.(1)权利;市民身份自由;获得一定的经济权利(自由交易、免关税权)和政治权利; 城市享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享有独立的司法审判权。(任意两点可得 4 分,言之成理即可)影响∶吸引周边民众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地位提升; 明确国王(领主)与市民之间的权利义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领主权力。(任意三点可得 6分,言之成理即可)
(2)认识∶是城市长期斗争的结果;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国王(领主)不得不适应新的变化;国王(或领主)赋予城市自治权的同时,也强调了市民对国王(领主)的忠诚与归属。(2分,言之成理即可)
27.(1)趋势∶ 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 1750 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每点2分,共6分)
因素∶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2 分)
(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各地联系加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使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4分)
28.(1)相同点∶ 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2 分)不同点∶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推崇理性;卢梭主张民主共和(或直接民主),质疑理性。(4分)
(2)英国。(2 分)原因∶ 实行君主立宪,而且出现在伏尔泰在世以前。(2 分)国家;意大利、德意志等。(4 分) 29.示例
观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从空想发展为科学。(2)
阐述∶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好设想。但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他们的设想根本无法实现,但却成为马克思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1871 年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 级专政的学说。(9 分)
因此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是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形成的。(1分)
高一历史答案 第 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