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例1
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一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来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将为进一步认识时间打下基础,并在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中有着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且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学生已经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猜一猜: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出示2017年日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探究新知
(一)认识年历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2011年-2014年),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手让学生独自观察并把表格补充好。
2.然后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4)哪个月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天?它有几天?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二)学习并记忆大月、小月(以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为例讲解)。
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板书:小月)。二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学生总结: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学生交流讨论: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
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或
“七前单数七后双”
巩固提高
填一填。
一年有(
)个大月,有(
)个小月。
9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2.计算每年4、5、6月的总天数。
3.一年中有连续两个月共为62天,这两个月是哪两个月?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获得了哪些知识?
课外作业
练习十七的1-3题
板书设计:
年、月、日
1年有12个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
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
(4个)
28天或29天:二月(特殊月)
教学反思:
《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所以,在本单元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我先让孩子们提前预习,并查阅有关资料。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用谜语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节日并在年历卡上找出相应的日期,并出示日历,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今天有很多老师来陪我们一起度过这节课,让同学说出今天这个特殊的日期,从而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一开始在学习大小月等知识时,我先让孩子们细心观察准备的4年年历卡,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很自然的就感受到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在寻找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环节,我更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拳头法和口诀法并小组讨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