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文档属性

名称 杨修之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8 09:5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三国演义》---- 杨修之死
读诗
聪明杨德修,世代继簪缨。
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这首诗评价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杨修他到底因何而死?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杨修之死》。
检查预习
1、作者与作品
作家作品简介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造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检查预习
2、背景与情节
背景与情节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
3、重点字词
适庖官进鸡汤。
夏侯惇入帐,
行军主簿杨修
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半晌而起
佯惊问
重点字词
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
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
操方麾军回战马超
自立马于高阜处
拈弓搭箭
延弃弓绰刀
识记
适庖官进鸡汤。 正逢, 适逢 páo厨
夏侯惇入帐, dūn
行军主簿杨修 bù
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hè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shì 倚仗 不拘礼俗
数犯曹操之忌 shuò多次 屡次 jì忌讳 禁忌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chí qì完
半晌而起 shǎng
佯惊问 yáng假装
识记
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 lù竹器
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 sì守侯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 zèn诬陷中伤
操方麾军回战马超 huī 指挥
自立马于高阜处 fù 土山
拈弓搭箭 niān 用两三个手指拿
延弃弓绰刀 chāo 抓取
学习目标
1、概述七个小故事。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课内探究
看看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曹操各有怎样的心理、反应?
概括事件
开端:杨修被杀(鸡肋事件)
结局:失利葬修
典型事件 曹操的心理及反应
破解“活”字谜
分食“一盒酥”
点破梦中杀人
告发曹丕
教曹植斩门吏
为曹植作“答教” 虽称美,心甚忌之
虽喜笑,而心恶之
闻而愈恶之
疑修谮害丕,愈恶之
大怒,亦不喜植
大怒,有杀修之心
分析杨修
根据文中的七件事分析杨修
请以“读了……事件,我认为杨修……。”为例说一句话。
(选取一件事)
理解揣摩
1、读了破解“活”字谜,我认为杨修有才能却又有些狂妄,恃才放旷。
2、读了分食一盒酥,我认为杨修目中无主,过于自恃。
3、读了点破梦中杀人,我认为杨修点破曹操佯睡杀近侍的真正心思,招致曹操的厌恶是咎由自取。
4、读了告发曹丕阴事,我认为杨修行动过于轻率(“径”),缺乏心机。
5、读了教曹植斩门吏和为曹植作答教,我认为杨修卷入曹室王权争斗之中,自惹其祸。
6、读了私解鸡肋意,我认为杨修目无军纪,扰乱军心,终于激怒曹操,招致杀身之祸。
总 结
杨修: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好耍小聪明
恃才放旷
依仗(自己的)
才能而对自己的
行为不加约束。
曹 操
曹操:
阴险虚伪狡诈,老谋深算
杨修,你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吗?!
哼哼……
杨修死因,曹操心知肚明,但杨修却未必尽知,聪明的同学,你知道吗 请结合你对文本的揣摩, 站在曹操的立场上分析杨修死因。想一想,他会对杨修怎么说?
曹操对杨修说:
1、杨修哇,你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
2、杨修哇,你能如此轻易摸透老夫的心思,我怎能放心你呢?你又是那么的聪明过人,不由得我不嫉妒。
3、杨修哇,你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中(王权之争),在曹丕已得势的情况下,你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讨 论 理 解
学完课文之后我们想一想
如何让“杨修之死”的悲剧不在我们身上发生?
主公,我 何罪之有哇?
总 结
不可恃才放旷
不可耍小聪明
巩固训练
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多样,本文是通过   来展现人物性格的。
试一试: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杨修撰写墓志铭
示例
(1)
聪慧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2)
聪明反被聪明误
课后提升
如何评价曹操其人和小说中曹操的形象
老师寄语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想得太好,以致把自己的价值估计得高;我们也不可因为自己具有某些长处,而别人没有,便以为应在别人面前占优势;我们只应该在我们的本分以内,谦逊的接受别人对于我们的给予。
——洛克